富如何过三代?

文|高欣、姜维敏  

2014年12月06日 07:53  

本文6984字,约10分钟

“创一代”如何将接力棒稳妥地“传”给子孙后代?即将继承“衣钵”的“富二代”,又将怎样扛起家族财富传承的大旗

孟子在《离娄章句下》曾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富不过三代”彷佛从来就是魔咒。如何能够打破魔咒,实现家族永续、基业长青也曾一度困扰世界各大财富家族。

国内财富积累虽不过30年,但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发布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高净资产人群数量达84万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27万亿元人民币。

上述数据证明了“2014年,中国家族财富管理元年”的命题。

随着中国第一代企业家日益逼近退休年龄,“承上启下”的家族二代慢慢“浮出水面”,国内的“创一代”企业家需要在家族传承的问题上深思熟虑,如何将接力棒稳妥地“传”给子孙后代。

无论是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接力,还是第二代到第三代等的传承,家族二代掌门人都必须承担关键角色;但含着金钥匙出生、具备良好教育背景的中国“富二代”,在事业、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传承的观念上,都与“创一代”有着巨大的差别。

中国的“富二代”有哪些特点?他们在想什么?当家族企业和家族财富的接力棒传到他们手中,他们又将怎样扛起家族财富传承的大旗?

比尔·邦纳在《家族财富》中指出,“财富,一旦冠上‘家族’的标识,就不再是挥霍享受的代名词,而是一份沉重的‘责任’。”

毫无疑义的是,中国后发赶超的财富管理机构,正迎来家族财富管理市场井喷的机会盛宴。

 

财富传承的代际障碍

中国的“创一代”,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功为家族积累了巨额财富,但“富二代”们珍惜吗?而父辈们的成功经验,又还有几分可值借鉴?

“国内的‘富二代’往往具备海外留学背景,知识、眼界非常‘开阔’,而且渴望证明自己。”深圳前海金融学院董事陈国定介绍,基于一代创立起来的丰厚物质条件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大多国内“二代”被送至欧美发达国家接受最好的教育,使得他们的国际视野远非“富一代”所能企及。

正因如此,有很大比率的“二代”对上辈的事业并不感兴趣,反而认为其事业传统和低端。在“二代”看来,传统行业虽然比较实在,但是赚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新兴行业。

尽管不少“富二代”想成为“创二代”,但“二代”创业环境跟父辈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做事方式、经营理念不一样,第一代人可以利用的人脉在“二代”这里也大打折扣。

国内“二代”对财富的珍惜远远比不上香港的“富二代”。“二代”一出生就是中国工业化的黄金时代,不过在其成长过程中,互联网和苹果手机就已经大规模袭来。这跟香港并不一样:在香港财富爆炸式增长的过程中,“二代”曾经感受到一些苦难史,所以在获得财富之后倍加珍惜。

“不同于‘一代’先苦后甜的简朴作风,国内的‘二代’大部分比较注重享受生活。”润迅电话商务有限公司金融事业部总经理黄圣维告诉记者,在他所交往的众多国内“富二代”中,大多都敢于超前消费,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很高。

不过,在财富传承的问题上,由于“富二代”大多在海外受教育,受到西方父母对子女有限责任观念的影响较深。而美国不少“创一代”在游艇上度假时,并不理会子女过得怎样。国内“创一代”因为特有观念的影响,希望财富传承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使得国内“一代”很难以更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们的子女。

因为教育和人生经历的差异,“‘一代’大多可能期望‘二代’能接手家族事业,‘二代’却认为企业的拥有者和经营者可以分开,所以大多不会强制第三代接手父辈的事业。”黄圣维认为,“希望但不执著”这是第二代普遍的心态。诸如方太集团总经理茅忠群、通灵珠宝总裁沈东军在对待下一代的继承问题时,就抱着这种开放的心态。

宁波大红鹰学院基于调查和大样本微观数据,对宁波家族企业传承状况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这些家族企业在未来10年中,将有80%以上面临着传承难题。而传承对象“富二代”,愿意接班的比例为60-70%,但合乎接班条件的比例仅20-30%。

一些中国的“创一代”,是时候改变“子承父业”的传统思维,该去考虑家族财富传承的更多途径了。

 

财富传承的中国式难题

人们习惯于把财富的积累比作“滚雪球”,而家族财富的积累和传承更像滚线球。家族代际关系、同代成员之间的关系会对家族财富起到重大的影响。团结的内力加上正确的方向,线球会越滚越大。反之,如果外力是抽离的,线球则会越来越小。

比尔·邦纳所著的《家族财富》一书,讲述了很多财富家族的真实故事,其中有的家族已经传世几百年甚至更久,他们承受数百年时代变迁、朝代更迭的巨变而依然屹立不动,这需要秉持内部独特的价值观、充分的耐心,以及穿越时光的远见与智慧。基于此,他指出:“财富传承需要运用智慧进行长远规划,从而使得家族财富传承达到财富安全、基业长青、家族幸福的终极目的。”

相比之下,正在继承“衣钵”的中国“二代”在家族财富传承上面临着父辈未曾面临的复杂难题。毕竟,这个从计划体制转型而来的国家,还凭藉着简单的婚姻继承法来规制着财富传承,但是华丽的财富井喷时代非其所能应付。在当下中国,不可避免的是,制度和管理模式的确立往往要晚于时代的内在诉求。随着“创一代”接近退休,“富二代”们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风口浪尖,随之而来的,不乏家族争产、兄弟阋墙等豪门恩怨。

大部分家族第一代创始人并没有意识到家族企业必须与家族财富分开。他们把所有的家当都压在“家族企业”上,一旦企业经营失败或被家族争产风波影响,有可能倾家荡产。诸如新鸿基地产创办人之一郭得胜在1990年去世以后,郭氏家族多年来争权、争产风波,不但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让外人看尽了笑话。而真功夫集团因为家族企业股权设置不合理,使家族成员为争夺利益而“斗红了眼”,严重限制了企业的有序发展,业界人士为之叹息。

对于中国的富裕阶层来说,这些制度和时代缺陷带来的麻烦,更像是为“资本原罪”买单。由于中国财富积累的时间短,所处经济和法律背景又存在极大不同,第二代在创造财富和传承财富的过程中面临许多限制和挑战。

在欧美国家,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被视为财富的忠实守护者。在中国,家族财富管理还是新的金融领域。由于中国经济30余年来的高速增长,使得财富积累和代际更迭到了近几年才到达一个临界点,与此同时家族财富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过,从去年开始,家族财富管理被看作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新一轮盛宴。

但是,受制于政府层面制度的缺失和个人层面观念的束缚,各路机构摩拳擦掌,“一切看上去很美,一切才刚刚开始”。国内的私人银行调研报告提及,一些家族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很难将大量资产交给第三方金融机构打理,因此取得对方的信任成为家族财富管理业务首要难题。

此外,一位私人银行投资顾问如是评价国内的家族财富管理机构:银行、券商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碍于法律规定,偏重于避险产品,在产品创新领域突破不大,无法满足家族财富追求高回报、灵活的要求。而信托和第三方理财机构均是中介机构,目前尚难完成从产品推销者到财富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另外,业内人士表示,人才的缺乏也制约着国内家族财富管理机构的发展。

 

“授之以鱼”or“授之以渔”?

由于未来中国经济环境更为复杂,加之“富二代”心态更为开放,他们在考虑传承问题时也会有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业内专家介绍,基于“一代”、“二代”、“三代”在视野上呈现的本土化--国际化--全球化的差别,其财富增值的方式也不一样,将呈现出传统行业--多元化投资--跨界投资的变化路径。

“家族传承的各方面工作本来就需要延续好几代,其主要目的在于‘授之以鱼’,合理进行财富分配,除此之外,则是‘授之以渔’为下一代做好铺垫。”

纵观林林总总的富豪家庭,在家族财富传承上,其“二代”到“三代”的传承大致有以下几种:

投资传承。比尔·邦纳在《家族财富》中说道:“既然获得并保有家族财富的技巧是基本相同的,那么家族成员必须知道应该怎么投资。”因此,投资是财富传承的重要手段。

所谓投资传承,就是选择下一代感兴趣的行业或是企业,对公司进行投资。“比如购买股权,使下一代参与到这个公司的运营和管理中。”这对于那些想从事自己感兴趣行业的下一代来说,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此外,到了第三代的传承,其投资方向还会出现全球化的地区性特点。像非洲、巴西这些较为落后的地区,由于语言、习俗和投资风险等原因,“一代”、“二代”不愿意触碰。但是那里的矿藏等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三代”可能会选择。因为财富积累到了一定阶段就不可避免地要全球化。

家族信托。在家族传承的问题上,比尔·邦纳认为,需要建立硬性的结构,也就是欧美意义上的信托,同时也需要保持家族财富的策略。这种方式在国内不少家族企业中已经引起了重视。

由于境内信托的功能碍于法律和政策的限制难以施展。不少超高净值人士通过境外信托来实现财富的风险保障、企业与家庭财产的风险隔离、财富代际传承、合法节税等目标。并通过家族信托帮助自己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保持企业的控制权不丧失,同时避免由于盲目决策而导致企业受损,保障企业做得长久。

慈善基金会。在家族财富的传承中,慈善基金会是很普遍的一个传承方式。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在美国近10万家基金会中,只有1%的社区基金会属于公共慈善机构(类似中国的公募基金会),企业基金会也只占3%,其余90%以上均为私人和家庭出资建立的基金会,其中大部分为家族基金会。

这种基金会在目前的中国为数不多。陈国定告诉记者:“基金会其实是家族传承中最高级的形式,那些超级富豪大部分都会通过建立慈善基金会来进行传承。而这种现象,在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家族财富传承中将会大量出现。”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国内对于家族基金会也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0条称:“用私人财产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相互间有近亲属关系的基金会理事,总数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这意味着,在最多15名理事中,可以有5名是近亲属,他们可以在基金会中担任专职并受薪。

“平日里家族成员都很忙,但是通过家族基金会可以经常碰面交流,有利于家族成员之间的沟通。”陈国定介绍,这对于家族成员关系的维护发挥着明显的作用。

但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家族利用慈善基金会,既满足了做慈善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借此合法避税。

继承父业。虽然不少“二代”并不排斥“三代”自行创业,但并不排除“二代”采用更新的理念让“三代”继承自己的事业。

“很多继承人的生活被家族的财富毁掉了,家族财富的传承需要建立一种有家庭历史和传统的文化,它由家族成员的信念和所做的事情组成。必须有一个信念就是:家族成员要是生产者不是消费者。”比尔·邦纳所认为,“要尽可能让家族成员参与到财富管理当中去,把责任下放,让下一代承担起管理责任,让他们了解家族财富、去经营家族业务。”比尔·邦纳强调,不要让继承人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大吃一惊。在这点上,记者实际采访群体中,不少二代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下一代艰苦创业的品质。

套现创业。不少开明的“二代”对下一代的这种想法也能够理解和支持。“如果孩子需要,我可以卖掉企业,把资金给他,让他自己去创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族大企业成员说,“当然,这过程中我会留一部分资金保障他的生活。”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基业长青: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公司治理”分论坛上,台湾富邦金控董事长蔡明忠、印度工商联合会原会长、默迪集团董事长K.K.Modi、芝加哥唐纳利家族投资基金管理人艾略特·唐纳利等专家也纷纷表示,中国家族企业有1000万户,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只有3万户,只占千分之三的比例。大家一致认为,把下一代变成“创一代”,才能真正实现财富传承、富可三代的目标。可见,支持下一代创业的声音在家族传承领域中,正越来越强烈。

购买海外保险。受传统观念左右,保险产品在中国人的眼里既贵又难以兑现。不少国内的家族对此并不十分“感冒”。但在国外,不少家族对保险的配置看得比较重。“保险能为投资提供保障,由于杠杆效果存在,一万元可能在若干年之后变成五万元。”因此国外通过保险产品进行传承的现象比较普遍。

而国内富人,总是习惯于将现有的资产留给下一代,不太善于利用杠杆原理。随着“二代”和“三代”在观念上的普及,这种传承方式亦会日益普遍。

 

互联网金融将重塑财富管理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消费会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人们理财的意识也会大大提高。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5432美元,人们的财富管理意识正在“升温”。

得益于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中国财富市场总量已居于全球第三。截止2012年,我国个人可投资财产将超过73万亿人民币。可以说中国财富管理正在迈入爆炸式增长的时代。

中国财富分布中,尤其是拥有1万-10万美元的人口比重占到31.80%,高出全球均值7个基点,这部分总量高达3亿的人口将随着中国财富的进一步积累而迈入“大众富裕阶层”的行列,财富人群爆炸式的增长将显著扩大财富管理市场的客户基础。

目前中国涌现的大量大众富裕阶层,促使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创新以及产品创新。财富管理已成为国内各金融机构业务转型升级的重点。

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调整收入结构”等政策的要求下,在结构调整和消费拉动型增长模式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必然会孕育出中等富裕的“大众化”主流群体。财富管理要求中国各大金融机构业务实现转型升级,亦应和了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财富管理行业无疑在今后几年中将处于黄金发展阶段。

“大众化”社会主流群体的趋势,同时契合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改变是大势所趋,其大幅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使融资过程变得更加透明,亦显著提升了信息交换速度,使得资金流通更加高效,参与主体更加多样,客户结构更加完整,服务属性更加突出。

举例而言,在互联网金融产品中,宜信财富率先在国内市场推出的P2P理财模式,是一种类固定收益类理财解决方案。投资者作为出借人可将手中的富余资金出借给宜信平台推荐的、信用良好但缺少资金的大学生、工薪阶层、微小企业主、农民,帮助他们实现教育培训、电脑或家电购买,装修、兼职创业、脱贫致富等理想,通过利息收益获得较高、稳定的投资回报。

归根究底,互联网金融填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包括投资产品的不足、投资渠道的不足和投资服务的不足。今后,互联网金融将进一步渗透,并对传统财富管理行业带来巨大变化,将会改变全球金融市场的格局与运营,影响到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