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 用商业思维办慈善公益

整理|王元  

2015年03月20日 18:28  

本文2018字,约3分钟

慈善时代的开启正逢其时,也任重道远。而商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运用,能够使公益组织焕发新的活力

编者按:

在2013年5月31日卸任招商银行董事长之后,马蔚华先生谢绝了众多商业邀请,接受了深圳壹基金会理事长的职位。从做企业到做慈善,从银行家到公益人士,在华丽转身的同时,马蔚华体会到在中国做慈善要比做企业难得多。他在2014年首届以“开启善时代”为主题的中国公益论坛上表示,“当我出任理事长之后,才真正体会到在中国做一个公益组织,做一个公益组织的负责人,所遇到的苦辣酸甜是原来没有预期到的。”虽然遇到的困难超出预期,还有不被社会理解的苦恼,但是他仍然要坚持——他表示,“做慈善利在千秋”。

 

开启慈善时代正逢其时

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积累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中国的基尼系数连续十年超过国际警戒线,城乡贫富差距拉大。公益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国民收入的分配,就像社会的黏合剂,对建立和谐社会至关重要。而且,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公益群体的组织形式,由过去政府主办的“他组织”,变成了现在群众主办的“自组织”,这对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社会管理变革来说非常有益。另外,过去西方的慈善事业多发源于宗教,而现在,公益慈善成为众多企业的价值观,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所以说,慈善时代的开启正逢其时。

但同时,慈善时代的开启也任重而道远。郭美美事件引起的公益信任危机余温犹存,社会舆论推动了公益透明化发展,但是客观上说,我国的公益还在起步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美国的慈善部门是第三大盈利部门,创造的GDP占比达到12%,而我国只有0.2%。我国的公益在理念、制度、人才等方面亟待努力。比如,我国缺少健全的法治,缺少对财产权的界定,缺少对慈善公益的税收制度,甚至缺少完整的慈善公益统计体系,更缺少人才,这些都是在慈善时代必须正视的问题。

壹基金是由李连杰先生于2007年发起成立的公益组织,在民政部和红十字会的支持下,成为中国第一个民间公募组织。壹基金的理念是“尽我所能,人人公益”。之所以有这样的理念,是因为要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经济转型,公益慈善事业也要转型。一是,从政府为主导的慈善公益向民间为主导的慈善公益转型。二是,从过去精英的、有钱人的、施舍的慈善公益,转变为平民的、社会的、平等的慈善公益。既需要很多企业和慈善家的慷慨解囊,更需要千千万万的老百姓都能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形成公益社会的大氛围。三是,从传统的、个人自发志愿者的行为,向组织化、制度化,特别是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转型。四是,从过去分散的、单一的、各自为战的模式,向专业的、高效的、透明的方向转型,向慈善家、政府、企业家、媒体媒介的跨界转移,这样可以调动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力量。

 

用商业思维办慈善公益

在国际实践中,市场化和商业化是当前发达国家公益基金会的主流运作模式。商业化的思维、市场化的运作和慈善公益的内在是一致的,在经营管理层面没有本质区别。无论是商业管理还是公益管理,都要更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不同的是,商业组织的目标是创造商业价值,实现商业效益最大化,慈善公益组织的目标是创造社会价值,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商业价值也是社会价值的一部分。所以,从理论上说,用创造商业价值的办法创造社会价值是没有问题的。

首先是观念上的创新,只有观念的创新才有行动上的自觉。我在当招商银行行长时就曾经和李连杰合作,帮助他办了联名卡,让每个消费者在刷卡时可以自愿捐款。后来,还开展了支付宝捐款,购买可口可乐也可以捐款,这样就把社会习惯变成了生活习惯。除了在大灾大难时献爱心之外,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可以献爱心。参与公益不在乎于捐钱多少,而在乎于参与公益的价值追求。

第二,慈善公益不再是少数的给予,而是众多人的参与。作为现代公益事业的领导人,应该用现代职业的发展逻辑来进行治理和管理,建立清晰的治理结构以及符合公益特点的绩效考核机制,同时将自身的公益模式融入企业的业务模式,一方面可以给受益人带来福利,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商业回报,实现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强调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公益事业损失的是信誉,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就要建立内审外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风险管控制度,政府有关部门的加强监管。同时也要加强服务,像银行一样建立客户经理制。对每个投资人、捐款人负责,满足他们的各种质问和要求,服务好与壹基金合作的上百个NGO组织。另外,还要建立第三方托管制度,增强大众对壹基金的品牌信任。

公益组织的商业化运作,关键在于将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文化,深入员工的内心,把它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相信商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运用,能够使公益组织焕发新的活力。

(本文摘自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马蔚华在2014中国慈善论坛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