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稿|黄箱到绿箱:农业补贴再调整

《财经》记者 焦建/文  

2015年05月22日 14:56  

本文1558字,约2分钟

继2014年针对棉花、大豆推出“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之后,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也将进行调整。

如何使用更有效率的手段服务农业,尤其是多使用那些不扭曲激励的“绿箱手段”而少用有扭曲激励作用的“黄箱手段”,是一直以来中国农业部门在补贴农业时长期努力的方向。而最近,这一方向已经开始初露端倪。

继2014年针对棉花、大豆推出“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之后,据财政部网站5月22日消息:作为中国目前农业补贴主体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以下称“三项补贴”)也将进行调整。

除了保护农民基本利益、维持农业补贴政策的连续性及稳定性之外,此次调整的主旨为强化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以及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此政策调整之前5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参加一次活动时称,2015年中国将会对其农业补贴政策进行重大调整,通过把补贴跟农资价格脱钩,使其变为绿箱政策。“这个问题是一个潜在的挑战,对制定政策来讲,我们有很大的空间,我们的黄箱政策还远远没有用完,今后黄箱转绿箱的空间仍然很大。”韩俊表示。

《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称,此次调整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

其一是在全国范围内调整2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对象为主要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生产经营者,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二是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今年财政部、农业部将选择安徽、山东、湖南、四川和浙江等5个省,由省里选择一部分县市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此次政策调整将根据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的情况,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中央财政安排下达的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的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到2016年时,此次“三项补贴”改革将在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推开。

中国的“三项补贴”制度始自2004年。近些年来,呼吁其进行改革的声音日益增多。据《财经》记者了解,此前各方关注的重点主要有三:其一为如何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其二为如何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在不少地方,“三项补贴”已经演变成为农民的收入补贴,一些农民即使不种粮或者不种地,也能得到补贴。而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却很难得到除自己承包耕地之外的补贴支持;其三,在黄箱政策已经快要达到补贴天花板之际,如何通过“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

解析此次中国农业补贴政策调整的背景时,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对《财经》记者表示,调整的着力点有两方面值得注意:其一为在全球农业一体化的前提下,美国、欧盟、日韩等国都在减少对于农业的补贴支持力度,增加各自的市场竞争力。中国也应该去考虑如何提升其农业的竞争力,提高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走一条农业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除此之外,从政策框架的角度来说,政府对于农业支持保护的框架要继续坚持,该补足的要补足、该强化的要强化、该调整要进行调整,“包括去年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此都有一系列的政策安排。”张红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