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稿|中投总经理警告:投资“一带一路”不要有钱就任性

《财经》记者 王培成/文  

2015年06月28日 08:51  

本文1719字,约2分钟

中投汇通注册资本为310亿元,由中投公司出资,分期、分批注资,中投董事长丁学东出任董事长,中投副总经理谢平任董事兼总经理,董事还包括中投公司董秘李眈陆、专项投资部总监张勍等。

【《财经》记者 王培成】6月26日,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李克平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未来中投海外直投公司将重点锁定中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在现有全球投资组合中充分挖掘中国元素,寻求行业中具备竞争力的领先者。

这是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李克平首次就中投海外直投公司的发展战略对外公开说明。这家直投公司名为“中投汇通资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汇通”),于今年1月完成工商注册,目前已正式开业运营。资料显示,中投汇通注册资本为310亿元,由中投公司出资,分期、分批注资,中投董事长丁学东出任董事长,中投副总经理谢平任董事兼总经理,董事还包括中投公司董秘李眈陆、专项投资部总监张勍等。

与已经成立的“丝路基金”一样,中投汇通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重要的融资支持。早在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顾大伟首次会外公开披露了中投汇通的运作组建情况。

在2014年以来,亚投行、金砖开发银行、国开行等开发性金融机构已经相继成立或改革到位,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和正在积极探索建立融资机制,“一带一路”融资服务体系亦在完善,丝路基金、中投汇通等大型投资基金也已搭建完毕。至此,支持“一带一路”战略融资需求的投融资体系已基本形成,

回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投公司在内的大量中资企业投身海外投资与并购,有成功的投资,但其中有不乏失败的案例。具体来看,例如把在中国的投资经验、情景、模式不自觉地、无意识经验主义移植,甚至过度充满自信,有一种钱多飘飘然,有钱就任性的感觉。令人担忧的是,过去对外投资中出现的上述误解和误判,在未来极有仍可能继续重演。

如何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重新认识外投资的特点和风险,实现投资的安全和合理收益,是至关重要的话题,无论投资主体是政府,还是市场化机构,这都无法回避的难题。6月26日,李克平围绕次话题做了详细阐述和解读。

李克平认为,现有中国对外投资战略特点和风险呈现三大特征:首先是区域特点,投资领域重点是新兴经济体,通常新兴经济体国家法律、政府治理、法规监管以及微观层面的公司治理、市场化水平、基础设施都处于发展状态,尚不完善,国别风险层面具有高风险特征。

其次是行业特征,中国目前对外投资重点领域主要是基础设施,这种行业、领域选择本身就具有高风险,相当一部分基础设施带有准公共物品性质,收入方式、价格制定方面,会面临很多监管难题,造成收益偏低。尤其是绿地基础设施不仅在新兴市场,甚至是发达国家,依然面临法律法规融资障碍和收入实现等难题。因此,需要在机制上尝试创新突破。

再次,投资行业领域偏好能源、资源行业。当今无论资源富有国家还是资源贫乏国家的基本趋势是,对能源资源开发实行保护主义。东道国往往希望更多的把资源连续增值过程的好处溢出留在当地。对外国投资者进入、控股比例、后续增加价值的要求以及出口税收,会有很多法律法规和监管的要求,目前这种趋势正在持续增加,特别是在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国家,会出现比较频繁和带有一定任意性的相关规定更改,这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风险。

那么,如何有效规避上述风险,提升投资效益,李克平提出了几项建议,可以说,这些都是基于中投过去几年海外投资实践的真知灼见。李克平认为,首先继续推进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等多边融资机制创新,他的重要之处在于建立多边协调和多边合作机制,可更好地创新解决融资难题。

其次,强调坚持投资主体市场化运作,要有明确的商业目标,要有对投资标的进行长期跟踪和研究,要有充分的尽职调查,有尽可能充分完备的法律合同保障,需要有详细的投资后管理运营方案,需要有明确的价值增值计划。特别是国企,在国际化战略中仍然需要硬约束、要有目标。

最后,国际化投资战略应进一步动态优化,比如不仅要有新兴经济体作为重点,也要有发达地区和新兴地区多元、分散化的布局,来减少某些地区系统性风险,使得资源配置在全球更加均衡。在领域上也要有多行业分布,既要推进传统能源、资源行业投资布局,也要考虑前瞻性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