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稿| 国家发改委力推TOD模式,站城一体化助力稳增长

《财经》杨中旭/文  

2015年06月30日 16:39  

本文1203字,约2分钟

伴随着经济不断下行,在已有七大重点工程包基础上,国家发改委又推出了四个新的重大工程包,分别为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新兴产业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巡视员李国勇今天在北京表示,新一轮稳增长进程中,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规划合二为一的TOD模式(站城一体化)可以更好地支撑和引领城市空间布局的扩展,符合城市向组团式发展的趋势。东莞、佛山等城市已经做出了表率。

李国勇是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在回答基础实施融资难和改革投融资体制等问题时做上述表示的。李国勇称,基础设施融资可从三方面发力:一、取消票价财政补贴(仅此一项,北京财政减负百亿);二、鼓励地铁上盖开发(即TOD);三、鼓励轨道交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地铁三期工程被作为模板推出。该市地铁一、二期建设均由政府担纲,三期5条线路建设时,市政府退出,改行PPP(公私合营)。其中,七、九、十一号线分别由中国中铁、中建和中水投资建设,同时在车站上盖物业,“搞得非常好,十一号线到了前海以后,其上盖物业开发收入数十亿”。李国勇说。

在地铁上盖物业的同时,轨道交通企业还获得国家发改委政策鼓励,获准发行企业债券,武汉甚至发行了永续债券(可续期债券)。南昌、西安的地铁建设则获得了世界银行贷款,另外,国开行累积已经承诺和发放贷款近一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将投融资体制改革形象地称作“怎么投”。他表示,该委已经建立了首个国家部委层面的PPP项目库,并发布了1043个PPP项目,预计总投资1.97万亿元,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下一步将加快重大工程、PPP项目审批,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通过PPP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在谈到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时,李国勇称,“十二五”期间,轨道交通每年投产300—400公里,每年投资2000—3000亿,今年全年将完成3000亿。未来五年,如果城市轨道交通再建设2000多公里,就将在2020年达到6000公里,“每公里地铁大概提供60个就业岗位,一个城市建成一条地铁线,很快就能形成一个两千人左右的大型企业,到2020年将可以增加十几万的就业岗位”。他介绍说,南车北车合并为中车后,中车有六个主力工厂生产地铁车辆,“对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也很快”。

伴随着经济不断下行,在已有七大重点工程包基础上,国家发改委今天又推出了四个新的重大工程包,分别为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新兴产业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其中,前两个新重大工程包被重点解读。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去年推出信息电网油气网络、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健康养老服务、能源矿产资源保障等七大重大工程包之后,截至今年5月底,已开工221个项目,33个专项,累积完成投资3.1万亿元,发挥了投资的关键作用。今年1-5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1%,仍然是支撑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