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稿|网络约租车行业风险集聚 柳青称专业刷单月入上千万

《财经》记者 杨安琪/文  

2015年07月18日 09:24  

本文1628字,约2分钟

这是一个被资本快速催熟的行业,恶性竞争、刷单、政策风险,正不断给这个行业施压

中国投资者们都在急于寻找“下一个BAT”,为此他们不惜付出重金,网络预约租车服务无疑是当下投资者豪赌的舞台。

近日,滴滴快的宣布了一笔20亿美元的融资,使公司估值达到150亿美元,它们手中因此握有35亿美元现金。滴滴快的的竞争者Uber也酝酿在中国成立独立的子公司,引入中国本地资本,计划在中国投入超过20亿美元,而Uber最新一轮的估值更是高达500亿美元。

“全球金融流动性泛滥,投资方都在寻找不可替代的投资标的。这里面当然有不理性的因素,但这也是和全球金融市场匹配的。”金种子投资合伙人雷中辉对《财经》记者表示,“更何况,滴滴快的这些公司也不是有钱就能投资的,现在好的项目太少了。”

滴滴快的创始人程维这样理解网络约租车服务的魅力:它使用频次应该是最高的,每人平均一天使用两次,它的客单价也颇高。此外,还有乘客基数,出行服务也占有优势。消费者在淘宝购物一星期可能只有一次,但人们几乎每天都会出行。“所有根据市场规模培养的服务都会带来极大协同效应。”

“赢者通吃”是互联网投资者遵循的铁律。“投资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赌第一名,而不是第二名。”雷中辉对《财经》记者说。

这符合梅特卡夫定律。梅特卡夫定律认为,互联网公司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第一名和第二名在网络价值有巨大差距,落后者未来获得新用户、新资源的机会都要比领先者小。

“此轮投资,投资者看重滴滴快的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而并非某个单项数据。”滴滴快的战略总监Stephen对《财经》记者表示。

滴滴快的是一个被资本快速“催大”的公司吗?滴滴快的总裁柳青不以为然。她对《财经》记者表示:“滴滴快的在资本市场里面非常耀眼,同时这个团队也非常清醒。我们今天需要什么,某一些方面我们需要学习别人,这个管理团队只要非常清楚自己的方向在哪里,自己的战略是什么,就不会存在所谓催大的问题。”

但这个行业的隐忧的确随处可见。

每当对手提出一项新的补贴政策,竞争者都会快速跟进。比如今年5月,当Uber提出司机每周接单满80单,即可获得8000元补贴后,滴滴快的快速推出了“快车”产品,号称投入10亿,每周一免费乘坐滴滴快车(不过这一做法很快被叫停)。但补贴大战却并未停止,《财经》记者了解到,在获得20亿美元融资后,滴滴快的对于快车产品,给司机开出了一周接满70单奖励1500元,接满100单,奖励2000元的补贴新政。

由于高额的补贴政策,导致阻碍出行服务行业最大的毒瘤出现:刷单。

“我们把刷单看成恐怖主义。”柳青称,现在已经有了专业的刷单组织,利用专业工具进行刷单行为,每月收入可达上千万。

柳青自己也知道,一旦有了补贴,很难避免带来作弊的情况。“我们非常严肃地对抗、打击刷单行为,而且内部有专门的安全部门,跟刷单作战我们有很多经验。”她说。

至于如何预防,滴滴快的战略部总监Stephen不想讲更多细枝末节,以防被刷单者知晓,但他相信大数据能够帮助公司解决这一问题。“你怎么看待一个订单是真实的,还是司机假冒的,那有很多种判断的方法。”

除刷单外,专车依旧面临政策风险。7月10日下午,交通运输部主管的《中国交通报》通过官方微博透露:交通运输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在部门间、行业内听取意见。

“历史都是在重演,30多年改革开放,每一个真正的改革政策出台之前都是有各种矛盾的声音。”柳青说。

柳青愿意正视滴滴的超高速发展,她知道自己的处境。“车速太快,路上碰到一个石子就可能翻车。”她对《财经》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