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稿|重温“八一八讲话”,继承邓小平未竟事业

《财经》杂志 马国川/文  

2015年08月18日 16:36  

本文2595字,约4分钟

目前,雷厉风行的反腐败已经动摇了原有的特殊既得利益集团,为新一轮改革创造了条件。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这些振聋发聩的论断,出自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76岁的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他痛陈中国政治制度的各种弊端,并对弊端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刻剖析。

邓小平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

整整三十五年过去了,邓小平的论断仍然发人深省。回顾当代中国改革历程,更让人深感政治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中国改革的历史表明,从经济体制改革一开始,中国领导人就同时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1980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纪要》,允许农民包产到户。这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一次实际行动。在一个半月前的8月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决策层会议上提出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邓小平指出,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由于共产国际时期各国党的工作中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的传统,也由于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对社会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在共产党和国家的现行制度中存在着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书记等现象,导致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许多严重问题,必须进行重大改革。他还具体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

这个著名的“八一八讲话”,堪称第一份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报告。虽然邓小平的讲话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批准,但是他所倡议的政治体制改革没有能够贯彻实施。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到八十年代中期,政府自身改革的滞后越来越成为经济改革的障碍和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邓小平在1986年密集地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他说:“1980年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但没有具体化,现在应该提到日程上来。”“要注意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党政分开和下放权力……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也搞不通。”“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1987年7月1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在《人民日报》头版重新发表。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把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全党的日程。代表大会指出,改革内容是“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努力克服官僚主义现象和封建主义影响,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

中共“十三大”提出,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党应该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应当保证政权组织充分发挥职能”;“应当充分尊重而不是包办群众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共产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共产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根据“十三大”确定的方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并且从1988年起开始实施。

不过,中共十三大决定的政治改革实施不久,就被1989年的政治风波所打断。风波发生过后,一些人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路线发生动摇,特别是质疑十三大的《政治报告》属于“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明确指出,“十三大政治报告是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一个字都不能动。”不过,实际上还是有不少改革措施停止执行。

在经过多年的沉寂以后,中国在1997年重提政治改革。199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政治改革总目标,即"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申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还提出了发展民主政治、提升政治文明等要求。但是,政治体制实质性改进不大。

为什么政治体制裹足不前?从思想认识上看,不少人仍然把苏联式的政治体制看作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只要形势稍有变化,旧思想和旧体制马上卷土重来。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改革进程中,有一批人趁政府官员拥有支配资源的巨大权力的机会,通过寻租活动发财致富,进而形成了“特殊既得利益集团”。可以说,正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产生产生了这种特殊既得利益集团,特殊既得利益集团形成后,又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巨大阻力。

从1980年到今天,中国发生了巨变,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如果说邓小平生前就看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那么政治体制改革则成为他的未竟事业。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既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实现社会平稳转型的保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无可回避的。因此,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力度空前地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体部署了数十项具体改革项目,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令人耳目一新。

当然,改革绝非易事,政治体制改革尤为艰难。当年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艰巨性有清醒认识,他坦承:“这个任务,我们这一代人也许不能全部完成。”但作为有历史责任感的一代政治家,他坚信:“至少我们有责任为它的完成奠定巩固的基础,确立正确的方向。”无可置疑,邓小平和同时代的有识之士一起,主动承担起了那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目前,雷厉风行的反腐败已经动摇了原有的特殊既得利益集团,为新一轮改革创造了条件。有识之士期待新一代政治家继承邓小平的遗志,大刀阔斧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成小平同志的未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