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稿|爆炸、泄露的危化品处理还未展开 仍在甄别与标记

《财经》记者 贺涛 实习生 毛嘉辰/文  

2015年08月20日 17:14  

本文1499字,约2分钟

核心区危化品爆炸后的产物,以及一般危化品泄漏能否处理好,成为疑问。污水或多或少会渗漏到地下,地下水的污染最后还可能吸附到土壤里,因此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

在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混乱的危化品既没有名目,也没有数量,缺乏清单,导致截至目前,还在做危化品的甄别与标记工作。

直到8月19日,爆炸后第八天,天津市副市长何树山才正式确认,核心区危化品有七大类40余种,2500吨。其中,硝酸铵、硝酸钾在内的氧化物共有1300吨左右;金属钠、金属镁等易燃物有500吨左右;以氰化钠为主的剧毒物700吨左右。在对以核心区为点,半径三公里内全部搜寻后,搜寻出约100公斤危化品,其余大部分危化品仍留在围堰内。

 事故现场 《财经》记者孙爱民/摄

对于何时最终处理完成,何树山表示,现正处第一步勘查阶段,也是最困难、最危险阶段。过了这个阶段后,即开展清运、洗消、转运等处置。

鉴定危险化学品种类很难。危化品一般易燃、易爆,或者有毒,火灾爆炸后,因其又具有燃烧快、爆炸威力强,火场面积大,现场物证因而破坏严重。

事故现场物证采集完成以后,就要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材提取,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物证分析,并得出物证鉴证结果。“我们已在核心区清理出氰化钠约150吨,运往厂家回收。其余部分料已爆炸完毕。”何树山介绍。

 事故现场 《财经》记者孙爱民/摄

此次事故现场,除了固态危化品,还有液态物,液态物证在事故现场通过挥发、渗透、流动而残留下来。

危化品燃烧爆炸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水和一些有毒的气体及烟尘。目前,现场的气体污染物经过数日的扩散稀释,问题不大。

监测结果显示,事发地周边10个空气环境监测站位和8个流动空气筛查点均未检出新的特征污染物。各点位各项特征污染物均未出现超标。

8月20日上午10时左右,现场烟尘相比前几日浓度较低,烟尘主要呈现为黑色或白色,现场周边空气中的味道比前几日明显降低。现场风力较小,烟尘飘散以直升为主。污染呈下降,主要是污染物在空气中得到了扩散。

在天津港事故现场的核心区,一个直径约为100米,水深约6米的巨大水坑张着巨口,让人触目惊心。

根据环保应急工作组的测定,其中氰化物超标平均40多倍,另外,PH值也出现超标,在10-11之间,碱性很强;此外,化学需氧量、硫化物、氨氮等都不超标。

现场爆炸后,残留污水的碱性强,给金属钠遇水引发爆炸的推测增添了证据。金属钠爆燃后会形成氧化物,氧化物见水之后会形成氢氧化钠,使得污水最终呈现碱性。

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助理王立前对《财经》记者说,碱性废水比酸性废水好,因为氰化钠不能遇酸,否则会变成氢氰酸,在碱性环境下,氰化物比较稳定。

后期救援时,指挥组将地表水出、入水口用水泥封堵了,以隔绝污水流入。目前,《财经》记者从现场多地仅看到,有的道路做了到小腿高的堆土,有的地方仅铺了一层帆布。

爆炸区附近一条宽约4米的水沟,水流乌黑,工作人员已在下游做了封堵。灭火用水、冷却水、稀释净化水等各种污水混合在一起,如控制不好进入城市给排水系统,进入江、河、湖、泊及海洋,会造成水环境污染。

王立前认为,现场的污染水最好是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厂里,可用的调控手段就多了,适当投放活性炭,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都能够解决。

污水或多或少会渗漏到地下,地下水的污染最后还可能吸附到土壤里,因此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

一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告诉《财经》记者,符合自然规律的应急处理方式,应以最小的环境、经济代价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摆出高姿态,花了多少钱,投了多少药。有些地方领导为了表达政治姿态,过分强调了应急处理本身,而不去考虑经济有效和长期效果。在近几年发生的镉污染事件中,有些地方通过往河流中投放药剂来中和、沉降污染物,使原本应该通过河水流动排放出去的重金属,被沉淀在河床底泥里,成为长期的祸害,埋下巨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