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讨论:私募股权投资四大热点

2015年10月03日 14:41  

本文4791字,约7分钟

2014年,医疗健康领域尤其是互联网医疗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医疗健康产业成了VC/PE投资者关注的热门行业。

Part 1:医疗健康产业热潮下的资本思考

主持人:

宜信财富私募股权母基金管理合伙人 廖俊霞

参与嘉宾:

弘晖资本管理合伙人 王晖

LYFE资本创始合伙人 赵晋

国药资本总裁 吴爱民

汇桥资本合伙人 李彬

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 陈杰

同渡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 吴蓉晖

2014年,医疗健康领域尤其是互联网医疗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医疗健康产业成了VC/PE投资者关注的热门行业。近期,投资机构对中信21CN、丁香园、挂号网等纷纷投资布局,大健康领域的投资盛宴已经开启。

如何理性看待这股投资热潮?宜信财富私募股权管理合伙人廖俊霞邀请六位医药行业的资深投资人士,进行了圆桌对话,嘉宾们均表示看好当下的医药行业投资。

国药资本总裁吴爱民表示,在中国市场上能持续十年二十年高速增长,并且很少受经济周期影响的行业就是医疗健康行业,“整体行业的回报率和医疗健康的平均估值都比较高。”

同渡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吴蓉晖也认同医药行业投资“稳”的观点。她认为,“TMT项目投资具有爆发性,但成功率比较低,而医疗投资就是一个‘稳’字,无论成功率还是收益率都很‘稳’。”

“过去投资的医疗医药项目基本没有打水漂的,没有项目三五个月就变成零,情况最差的就回购了。”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陈杰说。弘晖资本管理合伙人王晖也坦言:“作为一个专业的医药行业投资人,最重要的是稳健。在过去五年多我投资的14个项目中,只有1个项目的效果不太好,其他的回报都比较好。”

当然,除了稳健,医药行业投资也有其专业的一面。汇桥资本合伙人李彬表示:“医疗要做很多专业的研发投入,所以周期较长,投资门槛比较高,投资规模也比较大,同时对投资方专业水平的要求也高一些。”

对于传统药品企业和互联网医药企业来说,哪个细分领域更有投资价值,嘉宾们的观点各不相同。

吴蓉晖分析了互联网医药行业投资快速增长的背景,“国内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而医疗资源的积累需要时间,靠提高供给缓解矛盾会比较缓慢。通过信息技术放大医疗资源才是解决供需矛盾最有效的方式。例如,通过移动终端对糖尿病病人的生活方式进行记录和干预,最终达到有效控制血糖,延长病人生命的目的。”

王晖也认为互联网技术可以给传统医疗服务带来改观。“我们投资了一个有四百多万粉丝的医生,通过APP运营,大大提高了服务患者的效率,解决了很多病患的疑难问题。”

吴爱民也看好传统医药企业:“互联网与医疗相结合是提升医疗效率的好办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与互联网结合的传统药品企业就没有好的发展。不管是器械还是药品,只要有创新和动力在,投资机会就会一直在。”

李彬则对互联网可以颠覆传统医疗持谨慎态度。他表示会更关注两个领域,一个是电子商务,互联网的介入会使医疗资源的分配更趋合理。另一个是移动可穿戴设备,这些产品的更新换代很快,比较符合现代的互联网思维。

 

Part 2:跨界互联与消费升级的机遇和挑战

主持人:

宜信财富私募股权母基金管理合伙人 肖健

参与嘉宾:

中信并购基金董事总经理 徐菠

弘章资本合伙人 许东江

融金永大投资董事总经理 钱立明  

麦星资本合伙人 崔文立

汉坤律所合伙人 陈达飞

景林资产管理合伙人 王浩

在国家提振内需、扩大消费的背景下,借力互联网浪潮进行升级的消费行业成为VC/PE关注的重点。围绕跨界互联和消费升级的话题,宜信财富私募股权母基金管理合伙人肖健和嘉宾们展开了圆桌对话。

消费投资领域的专家也是精明的生活体验家。从粗粮健康食品制造商、牛奶制作新工艺、家政机器人,到无人机、高端餐饮服务等,现场讨论涉猎广泛。就消费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来说,各位嘉宾的关注角度也不尽相同。

弘章资本合伙人许东江认为,智能化是线下消费市场的未来趋势。“线下渠道商如何才能做到无处不在呢?智能化是未来的世界,特别是消费领域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至少是二三十年的大趋势。智能化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其核心的第一步是数字化。数字化不仅仅是O2O和大数据,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现在的发展主线就是消费行业数字化。那些为未来整个数字化平台做铺垫的渠道,非常值得投资。”

景林资产管理合伙人王浩则表示看好产业互联网,“随着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之前的很多流通环节都得到了优化。今年投资的重点就是产业互联网,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改造传统产业,这是很好的方向。同时,‘共享经济’和‘闲置经济’也会进一步推动行业升级。”

除了与互联网结合这样的跨界互联,在传统消费行业中也有不少可挖掘的投资机会。

在融金永大投资董事总经理钱立明看来,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他表示,在投资消费行业时主要看两点,一看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二看能给相关人带来什么利益。钱立明通过案例进一步表证观点,“比如,毛巾行业比较传统,但我认为也要关注。这个行业的企业不断集中,行业的市场容量这么大,如果集中到全国只有三四家毛巾生产企业,就成了一个好标的。所以传统消费企业还是有机会的。”

虽然消费升级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风险。

麦星资本合伙人崔文立认为,新的消费群体(年轻人)的消费行为给新品牌创造了很多创业机会。这里面最大的风险就是大家都有机会,导致蜂拥而上。“创业好像很容易,门槛很低,但是竞争异常激烈。这就变成‘进得快,死得也快’。”

崔文立表示,在投资互联网品牌时,不能因为短期增长快就掉以轻心,有可能是陷阱。打造品牌需要很多经历,不只是短期的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创始人和企业是否把心思放在产品的独特性、产品的价值以及客户体验上。

 

Part 3:红筹回归:下一个金矿

主持人:

宜信财富高级副总裁 尚筱

参与嘉宾:

IDG法务总监 李彬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 方浩

中金并购董事总经 刘书林

晨晖资本合伙人 晏小平

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周少枫

红筹回归是近期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比如分众传媒和暴风科技,在国内股市都受到了资本的热捧,这也给私募股权基金带来了投资良机。宜信财富高级副总裁尚筱就红筹回归话题与多位投资界的资深人士展开讨论。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方浩介绍了目前市场上准备回归红筹的几类公司,包括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的回归、已经搭建了红筹VIE但还未IPO的公司(多集中在网络游戏、互联网营销、旅游、电商和文化娱乐等行业),以及在海外上市的规模比较大的中概股分拆一部分业务回归境内资本市场。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回归国内股市的红筹企业往往能得到一个数倍于国外市场的估值,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此待遇。

中金并购董事总经理刘书林认为,酝酿回归的企业质量参差不齐,不是每个公司将来私有化之后都一定能再上市,也不是每个公司上市之后都一定能取得高估值。“我们现在更侧重从行业和公司质量这两个维度来看这些回归红筹企业。不管上市还是未上市,企业本身要优秀,资本市场才会从长远角度给一个好的估值,投资人才能取得好的回报。”

同一家企业在国外股市和国内股市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估值逻辑,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地市场的特点不同。对此,方浩分析,“国内资本市场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散户化,这使得A股市场有众筹特征。如果公司的商业模式是面向终端客户或者消费者,利用A股市场上市是很好的品牌传播及用户股东价值相统一的机会;同时,A股市场的散户特征会使市值偏向于中小型的公司更容易被接受;此外,公司商业模式的可拓展性或者可变性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海外市场更喜欢大而简单的企业,不太喜欢来回折腾或者转型频繁的企业。”

红筹回归之后,企业将面临国内多层次股票市场的选择,包括主板、中小板、新三板、创业板,以及未来的战略新兴板等。对此,IDG法务总监李彬认为,红筹回归之后最重要的还是再融资能力。不论是新三板还是战略新兴板,得到投资人的广泛认可是最核心的考量指标。

宜信财富高级副总裁尚筱认为,红筹回归是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这一两年的窗口期是难得的投资盛宴。但同时,红筹回归投资领域也是技术难度大、门槛高、专业性强的领域,寻找经验丰富、有多元化能力的投资机构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回报。

 

Part 4:寻找TMT行业的下一轮增长点

主持人:

宜信财富高级副总裁 赵若冰

参与嘉宾:

经纬资本合伙人 万浩基

华创资本合伙人 熊伟铭

紫辉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 郑刚

执一资本合伙人 陈文江

创新工场合伙人 郎春晖

宜信财富以色列科技母基金合伙人 周湲

TMT行业(Telecommunication, Media, Technology,电信、媒体和科技)堪称VC/PE投资领域的一颗明珠,无论是公司数量、可能带来的丰厚回报,还是不断推陈出新的行业变迁,都备受关注。宜信财富高级副总裁赵若冰和六位行业资深人士一起,对TMT行业投资的特性与趋势进行了探讨。

TMT行业在国内发展多年,发展趋势正在不断变化。经纬资本合伙人万浩基认为,“在互联网及TMT产业过去二十年的发展中,多数企业做的是虚拟经济,典型的公司如腾讯。而现在,很多企业做的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不管是外卖、打车、还是洗衣服,都是“互联网+”的投资,从虚拟经济逐渐变成实体经济,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实体产业中,这个变化非常大。2000亿元的虚拟经济市场可以做出一个腾讯,如果碰到几十万亿元的实体经济市场,不仅有很多机会产生龙头老大,也会出现更多的新突破和新玩法。”

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也有相同看法,尤其在互联网金融投资领域。“金融的任何一个垂直品类都有可能出现千亿级的公司,支付宝就是天弘基金借助互联网快速发力的一个产品。这只是存款类的产品,很多其他的资产类别都可以进行互联网产品转化。”

TMT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令各类资金都蠢蠢欲动,但蜂拥而上也容易造成泡沫,对于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嘉宾们持有不同观点。

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认为,早期是存在泡沫的。在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各类民间资本蜂拥而至,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也出来投资,庞大的供给量造成水涨船高,使得分母变大,成功概率下降,所以早期的价格有点偏高。

在执一资本合伙人陈文江看来,产业面并不存在泡沫。“当前局面是太多钱进了投资行业,不过投资的是产业互联网。当投资这个大方向时,目标市场可能就是投资第一代虚拟经济的几千甚至上万倍,其产业基础是存在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存在泡沫问题。”

宜信财富以色列基金合伙人周认为,目前更多的价值在于一级市场,在于真正投资实业和企业的基金阵营。“从宏观经济来看,经济下行时期是VC/PE投资的好时机。比如,美国最好的大公司都是在经济萧条时期诞生的,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念想,就专注做好手头的事情。”

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陈文江认为,独立和深度的思考非常重要,要能透过现象抓住商业和事物的本质。“虽然从表象来看,每一波经济行情或者每一波市场机会的行情都不同,比如电信热、PC互联网热、互联网+、O2O等,但无论如何,抓住商业本质才能去掉泡沫,才能把握住真正潜在的、有可能胜出的商业模式和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