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末M2同比增长13.1%,货币渐松效应初显

《财经》杂志 张威/文  

2015年10月17日 10:27  

本文1793字,约3分钟

前期稳中偏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预计未来的货币政策环境仍将保持现有节奏,央行定向调节工具也会不断地丰富和运用,政策导向型行业企业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信贷支持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中长端贷款利率可能延续下行趋势。

10月15日下午,央行公布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中国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与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分别为1.05万亿元和1.30万亿,均高于此前市场预期水平。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5.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去年末高0.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6.44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末高2.1个和8.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10万亿元,同比增长3.7%。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向《财经》记者表示,M1实现快速上升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8月M1的快速增加对于今年后几个月的同比余额基础效应会推高M1同比增速,并且去年9月M1同比增速处于减速状态,两方面效应叠加必然会进一步推高9月M1的同比增速;二是企业短期经营性资金需求或许正在逐渐提高,这一点从人民币信贷中短期贷款9月快速增加中体现出来。而这一部分短期贷款中企业所贷部分对于企业单位活期存款也是有一定正的贡献的;三是前期投资股市的资金回流企业活期账户对M1的快速上升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近2月人民币存款结构上可以看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大幅减少,8月减少7956亿元,9月减少12244亿元,这部分减少的资金很大一部分属于投资国内资本市场的资金因股市不景气而出现了回流。部分回流企业单位活期存款账户的资金就会对M1有一个显著的推升作用。”连平说。

初步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5786亿元。其中,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99万亿元,同比多增1.35万亿元。连平认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影响到实体经济前三季度融资总体需求。

值得注意的,9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30万亿,较去年同期多增1645亿元,同比增速达14%。社会融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还是受人民币信贷快速增长的影响,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新增社会融资中占比高达81%。

从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期限结构上来看,新增短期贷款环比净增2153亿元,同比净增181亿元,而票据融资显著下降,仅增加284亿元,环比较前8个月的月平均票据融资规模1714.5亿元少增1430.5亿元。中长期贷款方面,环比快速上升,同比也较2014年9月多增2294亿元。连平表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近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偏宽松的有效刺激,部分地区基建项目等在逐渐上马,加之最近一次降准执行时点为9月6日,新增的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也部分转化为9月人民币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双双快速增加。随着短期贷款需求的增加,票据融资规模的减少就显得自然而然了。新增人民币贷款维持一个较高增速,将很大程度上缓冲实体经济下行压力。由于数据上的原因,新增短期贷款在对公和对私份额区分上的不明朗,短期实体经济是否能够企稳还需要密切观察。”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92.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去年末高1.7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余额13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比去年末高0.5个百分点。

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51万亿美元。前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5.46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1.56万亿元。

2015年前三季度,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累计发生4.87万亿元、5903亿元、4993亿元、1.06万亿元。

上周六,人民银行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市)推广试点。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部分贷款企业进行央行内部评级,将评级结果符合标准的信贷资产纳入人民银行发放再贷款可接受的合格抵押品范围。

连平表示,从目前数据所反映出来的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来看,前期稳中偏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预计未来的货币政策环境仍将保持现有节奏,央行定向调节工具也会不断地丰富和运用,政策导向型行业企业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信贷支持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中长端贷款利率可能延续下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