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不是气候谈判的终点——专访德国环境部长

《财经》记者 江玮/文  

2015年11月30日 13:17  

本文2443字,约3分钟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将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举行。外界对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寄予厚望,在今年达成一份富有雄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显得格外紧迫。

11月中旬在北京接受《财经》杂志记者专访时,德国环境部长芭芭拉•亨德里克斯表达了她对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信心。她说:“整个谈判过程显示出,这次谈判与上一次完全不同。”

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各国提交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是在2013年华沙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的减排承诺机制,今年以来各国已经陆续提交了自己的减排目标和方案。

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德国试图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比欧盟在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1990年水平降低40%的目标,德国为自己设定了更高的目标,它希望提前10年,也就是在2020年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40%。

《财经》:外界期待在巴黎气候峰会上达成一个富有雄心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在你看来,我们现在距离这个目标有多远?

亨德里克斯:中国会起到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我对此信心十足。这次谈判将不同于六年前哥本哈根的谈判。这一次中、美都已经为自己设定了全面的目标。中国通过南南合作的方式也将带动更多的新兴国家一起实现富有雄心的目标。

《财经》:你提到中国为自己制定了全面目标。但根据目前各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INDC),我们距离将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内的目标仍有差距。德国会通过哪些努力来缩小其中的差距?

亨德里克斯:德国也提出了本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面目标,即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20年比1990年降低40%,到2050年降低80%-95%。我们希望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最近在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期间,中法发表的联合声明也体现出双方的努力,我们为此感到高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巴黎不是气候谈判的终点,而是一个进程的开端:在这个进程中,我们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低排放,并以在本世纪末实现全球去碳化为目标。欧洲已经承诺要在本世纪中叶率先达到这一目标。

《财经》:欧盟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降低40%,而德国计划在2020年便实现这一目标。有人批评欧盟的目标过于保守,你如何看待?

亨德里克斯:我们在欧盟内部已经达成共识,希望到2050年尽力实现减少碳排放80%-95%的目标。95%已经接近100%了。我们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因为希望全球在50年之后的2100年同样能够实现这个目标,那也意味着欧盟已提前50年达到这一目标。

作为需要达到的最低目标,欧盟的这个气候目标与欧盟以前制定的长期目标以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对工业国家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即到2050年将碳排放量减少80–95%。

不过,比起全部需要完成的任务而言,这一目标定得还是比较低的。因此在达成一个全球协议的背景下提高目标的选项依然存在—利用一个附加的国际市场机制是可以采取的手段之一。但是这一途径至今没有像许多其他国家自主贡献措施一样被允许用来完成2030年的气候目标。

《财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是哥本哈根谈判没能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应该如何化解两者之间的分歧?

亨德里克斯:我像以往一样充满信心,对这次气候谈判寄予很大的希望。整个谈判过程显示出,这次谈判与上一次完全不同。这一次每个国家都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现状自愿提出目标。我在前边已经提到过,这体现的正是我们对全球气候负有的共同责任。当然每个国家的具体责任仍有一定程度的区别。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还会取得更多的进展。现在的情况与《京都议定书》时代毕竟有所不同,因为那时的讨论对象仅仅是工业国家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工业国家确实有200多年的环境污染史。但我们现在面临情况有所变化:我们不仅要讨论工业国家的排放问题,同时也要讨论所有国家的排放问题。因此已经有150多个国家自愿做出了承诺,覆盖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90%以上。

《财经》:但这些承诺还不足以实现在本世纪末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这个目标在巴黎气候峰会上还不一定真的能够达到,实现它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亨德里克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不久前公布了这样一个结论:即使将迄今所有的国家自主贡献加在一起,我们也仍然无法在本世纪末将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这当然不行,也是我们不能接受的。这种情况将会使地球上的很多地方和很多人陷入极大的困境。因此为了在本世纪末以前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我们非常有必要成立一个定期进行自我检查的监测机制,看看有哪些地方还应加强。这也是今年法国总统奥朗德访问华期间双方达成的共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说到底,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

不过我还是充满信心。我相信技术的进步能够帮助我们达到2摄氏度的目标。国家自主贡献使我们第一次看到各国确有限制升温的意愿。这本身就是个进步,但我们不能就此停止。

《财经》:你们希望将监测机制纳入巴黎协议吗?

亨德里克斯:是的。德国希望这次气候谈判达成的协议能够将这一机制包含在内。国家自主贡献都是自愿提出的目标,因此我们亟需一个具有约束力的机制。每五年进行一次检查并提供加以改进和制定下一步措施的可能。在这方面,测量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我们必须针对“一吨二氧化碳代表的是什么”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财经》:除了这个监测机制,你认为还有哪些内容应该包括在协议之中?

亨德里克斯: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我们需要一个有约束力的长期目标。大家应该达成这样几点共识:首先,我们的目标是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其次,我们应当在本世纪末之前实现零碳经济。再有就是刚才所说的共同的测量方法。我们必须就如何测量各国的排放量达成共识,确保每个国家都不断地充分利用其改进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