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台湾应警惕更大级别的地震发生

《财经》记者 高胜科/文  

2016年02月06日 17:37  

本文1950字,约3分钟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月6日3时57分,台湾高雄市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地震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根据台湾气象局统计,截至早上6时,余震共发生40起,其中,4级规模以上的有5起,有33起无强烈震感。

台湾中央灾害应变中心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11时30分,地震已造成6人死亡、358人受伤,收容92人,台湾南部的部分房屋倒塌、受损。

此次地震中,福建的厦门、莆田、泉州等地以及广东一带震感强烈,部分网友在微博上称“被强烈的震感摇晃醒了”。当日,厦门市地震局在官网上提醒市民,保持冷静、不要恐慌、不要跳楼。福建省地震局也紧急发布公开消息,称台湾地区仍存在强余震风险,但对福建省不会造成破坏,我省近期未发现前兆异常,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2月6日下午15时,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从地质构造和以往地震情况来看,以台湾的中央山脉为界限,台湾的东西方向地震情况差异较大,相较于西部,东部地区地震频率更高。而南北方面差异不大,整体来看,这次地震位于台湾南部的高雄市,正处于地震高发地带。

根据地质特征,台湾海峡是我国东部大陆边缘裂陷的一部分。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张晓东认为,由于台湾地处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边界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地震的多发区。

据公开信息,在4天前,2月2日22时19分,台湾东北部海域发生了6.2级地震,震源深度200千米。“相比之下,这次的地震是内陆地震,因此会有更大的破坏影响,”徐锡伟说。

经《财经》记者梳理,近几年来,台湾地区每一年都有不同级别的地震发生。2015年4月20日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2014年2月,台湾北部接连发生十余次小级别地震,引起市民恐慌,当时有个别地震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对连续发生群震不能掉以轻心;在2013年,台湾南投县发生了两次地震,分别发生于3月27日、6月2日,震级分别为6.1级和6.7级。

徐锡伟称,这次地震所在的断裂带上,上一次的大地震是1999年9月21日发生的7.6级地震,造成2400多人死亡、超万人受伤,近11万户房屋受损。此后,这一地震断裂带上仅发生过6级左右的部分地震。

根据地震等级,小于7级的是中等强度地震,大地震是大于、等于7级,超过8级就是特大地震。“这次6.7级地震属于中等强度地震,而根据以往的研究和当地的地质情况,这次地震后,必须要严防这条地震带的南部,很可能会发生更大级别的地震。”徐锡伟说。

中央大学应用地质研究所教授李锡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谈及此观点,台湾南部发生大地震为预期之事。因为近10年来GPS和卫星观测都发现南部的地质存在变形、地壳压缩,变形量非常大的情况,表明能量持续累积,不排除未来南部还有发生大地震的机会,应做好防震准备。

徐锡伟认为,台湾在GPS观测方面的工作比较到位,而且布设的点位也很密集,不过从大陆以往的多次地震发生特点上,根据地质构造特点,在观测点位中的诸多运动中间和变量区域内,要对于特殊区段,尤其是对看似稳定的地段要格外注意防范,“看似稳定的个别区段,很可能出现更大级别的地震”。

根据已有信息,徐锡伟等专家认为,此次地震与台湾特殊的地质地层错动有关。台湾方面已作出了类似研判。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气象局局长辛在勤称,据初步分析,这起地震由复杂破碎的地层错动引发。据其介绍,台湾西南部原来就有复杂的破碎地层,有密集的断层带,如左镇断层、新化断层、旗山断层与甲仙断层等。

2010年3月4日,甲仙断层发生过一次6.4级地震,而此次地震震中距甲仙断层仅十多公里。因此,辛在勤表示,这次地震究竟由哪个断层引发,还需要进一步辨别,但经初步判别,余震很可能持续2个月内。

台湾灾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陈宏宇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称,这次地震成因疑系旗山断层所引发。旗山断层是许多地震研究者关心的位置,以往也有过地震记录。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气象局地震预报中心主任郭铠纹也认同这一说法,认为该地震由旗山断层错动引起。

郭铠纹还表示,台湾在2015年有过4起6级规模以上的地震,但总释放能量依然还不够。根据历史资料记录,台湾西南部的地震,处于地层破碎带,地震频繁。

《财经》记者梳理以往的台湾地质科研文献资料发现,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曾发生过一次7.3级地震,震源深度45公里,这次地震发生在陆壳向过渡壳变化的位置上。

灾难过后,福建地震地质工程勘察院经过对台湾南部的地震活动研究发现,该区域内的地质构造、震源深度、地震类型、地震波特性等有别于台湾海峡中部和北部,并撰文提出建议,应将这里作为重点地震防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