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降费还要等多久?

《财经》记者 相惠莲/文  

2016年03月01日 17:25  

本文1916字,约3分钟

去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降低社保费率后,相关讨论不休。

但在政策制定方面,人社部的意见很重要。2月29日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放话,若7条社保政策能推出,在确保养老金发放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费。

这些政策是什么,进度如何?我们何时能等来降费?需要细加解读。

政策一: “推行全民参保计划。到2020年,养老保险能够实现基本全覆盖,重点是将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的1亿多人纳入到这个体系当中。”

要实现这个目标,时间挺紧了,需重点推进。

全民参保计划是2015年底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新概念,意在让所有社会群体享有更加平等的社会保障。

目前,全国还有1亿多人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是部分非公经济组织员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以及部分农村居民等。

人社部前副部长胡晓义近期表示,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第一要务。但此前基本已“能保尽保”,接下来的扩面会比较艰难。

政策二:“推进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现在我们是省级统筹,实行全国统筹以后,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调剂余缺、抵御风险。”

说好的2015年,已经过了。

这也是一条好招,能解决跨省流动时养老金难携带的问题,有利于在全国层面调剂养老金的余缺,也更公平。实现全国统筹还被写进了“十二五”规划纲要,人社部高官也曾称,方案力争在2015年出台。

推行阻力在于地方政府,养老金规模巨大,即便不能挪用,也是一笔很大的利益,而强行推进全国统筹,可能会激起地方的一些机会主义行为,以及在未来消极征缴,不利于基金收入的稳定。

政策三:“进一步完善个人账户制度,让它更好地体现激励和约束机制。”

内容不明确,时间表也不明。

“完善个人账户制度”提出多年,但“完善”具体指的是做实、做空、扩大、缩小还是取消?做实个人账户从2002年开始在辽宁等地试点,证明行不通,那其余的呢?这些问题涉及到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制度,十分复杂,社保学者们对此的态度也不统一,还需要继续研究和论证。

政策四:“推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

政策未出,但有了时间表。

官方消息称,人社部将于2016年拿出延迟退休方案,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此外,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称,出台后会有五年左右的过渡期,或到2022年正式实施。政策不会“一刀切”,而是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群体的情况,分步实施。

政策五:“推进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Get!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去年6月下发了征求意见稿,8月定稿正式公布,就等市场上优秀的机构“玩转”养老金了。

政策六:“多方面筹措养老保险基金,特别是要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正在研究,没有时间表。

此前,国务院规定,国企在IPO时应将10%的股份转至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由其持有。现在所说的国资划转社保涉及划转国资的存量,财政部正在制定方案。

从地区看,仅有山东尝试将省属国有企业30%的国有资本转由山东省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管理。

推进慢可能是由于划转哪块国有资本难以确定,是收益还是股权。社保方面或希望资金来源稳定,但国企方面则希望不要再多一个“爸爸”,国企改革的文件中也写明要“推进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统一管理”。

政策七:“还要推进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除了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块,还要推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此外还要推进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政策将出,但要建立到什么程度还不明确。

多层次的养老体系是好事,也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就政策而言,面向企业职工的企业年金在2002年时就有了试行办法,面向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随着养老金并轨,在2015年也有了管理办法。唯独还没问世的是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税优政策,去年开始,就一直有风声说近期将出,预期不会让我们等太久。

但多层次的养老金体系怎么算建立起来了呢?这还有待考察。目前,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金覆盖8亿多人,但企业年金只有2300万人参与,且投资收益不理想,远未达到其制度目标。

总体来看,养老保险降费究竟是治标还是治本,有不同看法,究竟如何降费也尚无定论。但清楚的是它将为企业和职工减负,势必能促进福祉,有利于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降费的难题会倒逼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使之更为完善,亦是好事,希望不要让我们等到花儿也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