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再强大,人类也不必恐慌

《财经》记者 贺涛/文  

2016年03月20日 16:25  

本文1838字,约3分钟

在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大胜韩国职业棋手九段李世石之后,国内的媒体和自媒体立刻被各色舆论所占据,俨然成为一场关于人工智能(AI)的全民大讨论。有人激动于人工智能的辉煌成果,有人则战栗于人工智能可怕的潜力,“机器人会不会抢了人类的饭碗”,甚至“人工智能是否将毁灭世界”等说法不断涌现。

“人工智能和人类对决不是什么大得了不起的事,人类和机器的对决自古就有,现在还在发生。马车被火车战胜后,同一时代的人类发明照相机,有人惊恐照相机来了,画家失业了,但是现在画家还是活得好好的。”在3月19日举行的第十四期“理解未来”讲座上,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邢波表示,人机大赛是人类技术上的里程碑,展示了人类的智慧,人们应以欢迎的心态接受它。

在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中,有很多人工智能失控、将人类控制甚至灭绝的桥段。观众或读者沉浸其中,确实动人心魄。因此,人类最优秀的棋手在最复杂的棋类对战中,被机器击败,难免会引发联想,是不是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和人类智能平起平坐了?

实际上,AlphaGo的突破只是由人类驾驭的现代机器学习的胜利。邢波告诉《财经》记者,从根本上说,它不具备描述智能的能力,也没有达到真正的智能。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类智能的进化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人工智能的特点是单一、明确、可定量评测的功能;它通过数字模型来实现,并受限于理论和实际的边界;而人类智能的特点则是泛类、模糊、难以衡量的功能;它的数学模型未知,具有无限潜能。

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Yann LeCun也反对用“它像大脑一样工作”来描述人工智能。原因是,虽然深度学习从生命的生物机理中获得灵感,但它与大脑的实际工作原理有差别。

尽管在有限规则、特定任务下,机器超越人类的水平只是时间问题。但邢波表示,在非结构化的环境下,即使简单的情感识别问题,机器仍然没有突破人类。其实,人的头脑有很多独特的东西,创作性思维、感情、常识、美感,这都是人工智能无法企及的,正如孔子、拿破仑、贝多芬、爱因斯坦不会被机器代替一样。

同样五番棋对战下来,李世石消耗的能量就是几顿饭,而AlphaGo消耗的电量可能够一个小城市使用一天了,“这已经是不平衡的对比。”邢波说。

在整个20世纪后半叶,人工智能研究曾几经“AI寒冬”。最近的一个寒冬期,是在“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之后,神经网络的研究遭遇瓶颈而带来的寒冬。人工智能研究忽冷忽热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过度的宣传,包括政府、基金、公众、潜在客户、创业公司和投资者都被吊足了胃口,抬高了预期,相信科学家正在建造一些像大脑一样强大的系统。但当人工智能无法给出人们预期的东西时,就容易导致“寒冬”的到来。

人工智能是一项强大的科学技术,其本身是中性的,可以用于造福人类,也可以用于为害人类。但Yann LeCun认为,在无人类决策的情况下,人工智能不可能对人类发起攻击。实际上,核武器和化学武器、核能、生物科技、基因操纵与克隆、信息获取等都曾引发担忧,其中核武器储备足以把人类毁灭很多次。

AlphaGo的每一次落子都是基于大数据分析驱动下的决定。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大发展,是由于数据和计算能力两者交织而成。IBM中国研究院研究总监苏中告诉《财经》记者,“很多算法、技术本身并没有特别多的变化。”

今后十年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帮助人们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思维的能力。但“像AlphaGo这样侧重于展示性的项目,京东不会投入去做的”。京东集团技术副总裁赵一鸿在“理解未来”讲座上表示。

未来,京东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方向,侧重于人工智能为商业带来价值。京东拥有采销数据和客户数据,这是亿万中国用户购买行为诞生的数据。赵一鸿相信,在商业战略性、决策性上,人工智能完全可以达到专业人士的水平甚至是更高,“我们希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系统,在商业决策上能比我们最专业的人员都更加专业。”

对于近期炒得火热的人工智能话题,苏中的看法是,通用工具是人类需要的人工智能,通用工具能解决很多的问题才是重要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技术,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