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基金会首席财务官Jim Bromley:数字手段是推动普惠金融最有效的方式

《财经》 记者 陆玲/文  

2016年09月09日 12:53  

本文1516字,约2分钟

普惠金融已是全球关注的重点议题。G20杭州峰会期间,由中国推动并参与制定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正式通过。这是首个具有全球意义的数字经济重要指导原则。已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引性文件。

“数字技术是将金融服务惠及到那些尚无法获得金融服务人群的最有效方式。”近日,盖茨基金会首席财务官Jim Bromley在京接受了《财经》杂志等媒体的联合专访。他告诉《财经》记者,数字普惠金融是盖茨基金会近年来重点推进的领域。

目前,世界上约有20亿人口没有金融机构的正式账户。在Jim 看来,为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成本较高,而通过数字金融工具可以将这些被排斥在传统金融服务之外的人群有效地纳入进来,有助于减少贫困人口,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数字金融服务能使交易成本下降90%。借助移动信息技术,数字金融服务几乎能够延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覆盖全球90%的贫困人口。”Jim说。

据Jim介绍,盖茨基金会投资创建了“Level One”项目。该项目在全球30个国家开展。即通过与当地服务商共同推广数字支付系统,进而收支客户款项、购买商品、支付水电费等。

盖茨基金会项目倡导与传播副总监Ganesh Ramakrishnan补充了一个案例。比如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试点,就是通过电子支付帮助当地妇女用电话为孩子付学费。在此之前,她们支付要到当地的镇上,有时可能要花上一天时间,但到了缴纳点却无人接待。现在,她们在家就可以用电话支付,还可以分期付款。

“普惠金融”,最早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其含义是:以有效的方式使金融服务惠及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通过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

近年来,中国在培育普惠金融体系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Jim看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公私部门都深入地参与进来。比如蚂蚁金服等民营公司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做了很深的探索。

国家层面,今年初,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制定了路线图,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改善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等都是规划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需求不同,因此实现普惠金融的道路也将不同。但有些方面是共通的,比如移动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普惠金融在中国的落地,借助了互联网的普及发展迅速”Jim称。

“不过,很多国家的监管体系严重落后于数字普惠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这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最大的挑战。”Ganesh Ramakrishnan告诉《财经》记者。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1月,其创立者为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及其妻子梅琳达·盖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私人慈善基金会。

2006年,盖茨基金会获得巴菲特超过300亿美元的巨额捐赠,这笔财富目前是以每年拨付约20亿美元的方式赠予。与此同时,为规避关联交易之嫌,盖茨基金会在组织架构上也做出较大调整,成立比尔及梅琳达·盖茨信托基金,将资产管理与施赠项目管理分离,各自独立,互不隶属,所谓的双轨制。到2015年末,信托基金的总资产近400亿美元。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信托基金在2004年获得QFII资格,目前投资A股市场已经10多年,主要集中在农业、医疗、教育、网上服务等领域。网宿科技、小天鹅A、新和成、华策影视、扬农化工、广电运、启明星辰和百联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都获得过盖茨信托基金的青睐。(完)

《财经》 记者 陆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