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求解资金饥渴

《财经》记者 丁雪真/文 袁满/编辑  

2016年11月29日 12:27  

本文3964字,约6分钟

因无法实现远程开户而导致吸储乏力,迫使互联网银行依靠同业融资、发行ABS进行资金补充,高成本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发展

开业一年有余,吸储乏力的互联网银行正寻求破解业务扩张下的资金饥渴。

11月3日,在蚂蚁金服媒体沟通会上,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透露,网商银行即将获得银行间市场资产证券化资质,或将发行首单银行间市场小额分散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俞胜法直言,资产证券化未来将成为网商银行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现在资产证券化成熟度越来越高,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我们在市场上募集资金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这对网商银行今后的发展会起到非常大的支撑作用。”

作为一家纯线上运营的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甫一成立即面临一个关键性问题——如何快速“补血”以支撑其业务扩张。当前远程开户尚未完全放开,在吸储乏力的前提下,网商银行对于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其迫切性可想而知。

掣肘业务扩张

在外界看来,鉴于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要求,当前互联网银行的资本金能够支撑的资产规模有限,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业务发展。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对《财经》记者估算,以8倍杠杆计算,在40亿元资本金基础上,资产规模仅可做到300亿元左右。

截至6月25日,网商银行开业一周年之际,这家注册资本仅40亿元的民营银行贷款资金余额已达230亿元。在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电商战役前夕,仅在9月、10月两个月的备货期,网商银行累计放款近500亿元。

“我们现在希望通过市场的力量筹集更多的资金,来满足我们的资金需要,不仅仅是银行间市场,两个交易所市场,私募、公募我们都会打通。”俞胜法说。

对于随业务扩张凸显而出的资金“饥渴”,另一家由腾讯牵头发起设立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则选择了另一条路径来应对。

4月,在银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微众银行副行长黄黎明曾介绍称,限于资本金,微众银行签约了20多家合作金融机构推出联合贷款,以便进行快速扩张。一笔贷款资金中,微众银行放20%,合作银行放80%。在这个过程中,微众银行所做的是提供一些客户筛选、获客、标准化运营、标准化产品的服务。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财经》记者分析称,对于微众银行而言,只有自己出资放贷的那部分会占用资本,而由合作银行提供贷款资金的业务,因其并没有带来表内信贷规模的增长,实际上也属于表外业务;此外在合作过程中,微众银行提供了客户资源,因而和其他银行会存在“分成”,即某种中间业务收入。

微众银行发布的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初,“微粒贷”超1200亿元。与5月15日“微粒贷”一周年时的数据相比,不足半年时间,累计发放贷款金额增加800亿元。

“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来讲,微众现在的贷款规模可能会比较大,但是本身的资产规模并不一定很大。”曾刚认为,微众银行的优势还是在其平台上,用户多、黏性高,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微众银行更多充当一个互联网上的流量入口、平台。

曾刚指出,微众银行是比较典型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多依靠中间业务收入,实际上对资本金的需求量并没有那么大;相比之下,网商银行的模式,其表内资产可能就要重一些。一方面,网商银行整合承接了过往阿里小贷、蚂蚁小贷的信贷业务;另一方面,网商银行也在尝试向线下拓展贷款业务。

亦有业内人士指出,即便选择轻资产的发展策略,但作为一家银行势必也要发展重资产业务。而目前,微众和网商两家银行,仅几百亿元的贷款规模,显然业务规模很小,资本金的补充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当(信贷资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面临两种选择,补充资本金,或者进行资产证券化,把资产挪到表外。”薛洪言称。

摸索资本补充

与网商银行不同,运营模式更“轻”的微众银行选择了另一条融资路——补充资本金。

公开信息显示,深圳银监局已于8月下旬批复同意微众银行将注册资本由人民币30亿元变更为42亿元。此前,深圳银监局7月下旬发布的另一份公告显示,腾讯增持微众银行3.6亿股,增持后合计持有12.6亿股,占比维持在民营银行单一股东持股上限30%。

微众银行的融资路并非一帆风顺。今年初,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微众银行曾尝试融资约4.5亿美元,由美国华平投资和新加坡淡马锡领投。但上述融资方案4月被曝遇阻,随后,微众银行方面曾“辟谣”称,该行正按监管要求推进补充资本的程序,融资方案得到股东、监管和投资者的大力支持,投资人踊跃且已确定。

某接近监管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在目前阶段,“我们可能还不太愿意让外资进入到民营银行试点工作当中来,对股东资质的要求比较高,外资恐怕还没获得准入许可”。

之后,公开信息显示微众银行的资本补充方案为定向募集12亿股,并于5月初获批。除大股东腾讯增持以外,其余原有持股比例5%以上的股东并未跟进。

某民营银行筹备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此举客观上稀释了其余原有股东的持股比例,从而在重大战略决策上,管理层或将更容易形成清晰的目标和蓝图。而民营银行原有30%的大股东持股上限,也可能导致大股东提供的资源和得到的收益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在两家走“轻资产”路线的互联网银行中,运营模式相对较“重”的网商银行,其资本补充以及做资产证券化的动力更强。原因在于,相对于其资产规模或者发展模式而言,网商银行的资本损耗更大。

薛洪言说,网商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相当于是做一个批发银行,依靠自己先进的风控技术和大数据能力来发放贷款,然后把贷款再批发给市场,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获得类似“服务费”的中间业务收入,另一方面提升了其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

以资产证券化作为主要融资手段,其背后的流动性风险也不可忽视。具体而言,在金融市场波动的时候,当同业资金、市场资金变得不稳定,或者成本陡然增高,甚至借不到钱的时候,流动性风险或将加大。

“如果未来货币政策出现逆转,出现加息等情况,那么现在以同业为主的这种模式可能就会受到冲击。”曾刚指出,银行要适度平衡规模扩张和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

网商银行在2015年报中提到,负债结构单一是该行的流动性风险之一。其中指出,受制于远程结算户的开户问题,网商银行的个人存款规模微小,基本依靠同业存款进行业务运作,容易受银行间市场资金供求波动影响。截至2015年末,网商银行同业存款余额260亿元,而吸收活期存款仅逾34万元。

尽管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与互联网银行的轻资产、平台化经营模式相契合,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眼下这无疑是一个现实的无奈之选。上述民营银行筹备人士坦言,“由于远程开户没有完全放开,没有I类账户就很难去吸收存款,在这个情况下退而求其次只能去吸收同业的资金。都知道储蓄存款又稳定、利息又低,但是没有办法。”

吸储难题待解

在10月12日支付宝开始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服务费后,网商银行在11月初公告称,用户通过网商银行转入转出支付宝账户、银行账户中的资金一概免费,其中因支付宝资金转入产生的费用由网商银行承担。

有分析认为,此举意图帮助网商银行提升吸储能力。尽管这一说法很快遭到俞胜法的否认,但也折射出市场对于网商银行吸储能力的担忧。而对于两家纯线上经营的互联网银行而言,远程开户尚未完全放开,无疑是其吸储能力的最大掣肘。

眼下,互联网银行所期待的“远程开户”,主要针对I类账户,实际上指的是使用各类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核实,通过线上渠道开立I类账户。

根据人民银行2015年底发布的《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互联网银行仅可开设II类、III类银行账户。而与I类户相比,II类户最大的区别在于不能存取现金、不能向非绑定账户转账。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无法为个人端客户提供包括理财、贷款、支付、结算在内的综合化服务,II类户对于发展个人端业务意义不大。假如仅提供融资服务,那么这种不完善的体系实际上对客户缺乏吸引力,对银行而言没有黏性。

薛洪言称,“因为II类账户都是依托于I类账户开立的,互联网银行只能依托于其他银行的I类账户来开户,但是II类账户的资金又不能互相转账,只能回流到I类账户,相当于通过II类账户互联网银行吸收的存款和资金,最终都又回流到其他银行那里去了。”

去年底,在《通知》发布后,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我国尚无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基础标准,也没有应用于金融领域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因此,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为核验存款人身份信息的主要手段的条件尚不成熟。

上述民营银行筹备人士认为,对于远程开户能否完全放开,技术是否成熟并不是唯一的考量,对于监管者的一个主要挑战在于放开远程开户会否影响当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某国有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告诉《财经》记者,互联网银行依靠融资、发行ABS进行资金来源补充,成本很高,因而贷款利率也很高。融资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其产品的竞争力。

业内人士指出,资金来源的规模及其稳定性影响利率高低,从而决定一家银行的业务结构、模式和战略。不论是网商银行还是微众银行,所面对的一个挑战是,在现有比较审慎的监管体系下,想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尚且较为简单的产品体系,仍面临较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