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世今生看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趋势|「财经」V课

易东明/文字整理  

2017年02月10日 15:31  

本文1820字,约3分钟

互联网金融早在1995年就已开始萌芽,但直到2013年余额宝的问世,互联网金融才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从传统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到网络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再到现在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与产品的面世,互联网金融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有关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也持续调整更新。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有哪些因素?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如何?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迁?未来的监管趋势走向如何?

为此,「财经」V课特别策划了“互联网金融”专题系列节目,邀请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亚与大家分享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相关话题。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三大阶段

李亚律师介绍称,中国互联网金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是1996——2005年左右的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化阶段。这十余年中,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等都实现了互联网化;1996年6月,中国银行在国内率先设立网站,提供网上银行服务。

壮大阶段是2005——2013年前后的第三方支付发展阶段,尤其是第三方网络支付的蓬勃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2011年人民银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宝、财付通等机构当年都获得了牌照,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了规范发展的轨道。这一阶段是互联网金融的壮大阶段。

爆发阶段是2013年以来,尤其是2013年6月蚂蚁金服余额宝的推出,以及众多网贷平台、众筹平台的先后设立。很多人又将2013年称之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据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规模达到12-15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近20%), 互联网金融用户人数超过5亿为世界第一。第三方支付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亦为全球领先。

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的变迁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亦日渐被政府部门注意。从2014年开始,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提及互联网金融。但在不同时期,报告中对互联网金融的表述侧重点也有所不同。2014年的时候,提出的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2015年,提到了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变成了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李亚表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就意味着监管,而且目标是要监管落地。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界定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等四部门颁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宣告“裸奔”多时的网贷行业被正式监管。

而对于P2P产品,监管部门要求P2P平台必须接入“银行存管”系统。有机构统计称,截至2016年12月8日,全国共有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1620家,而完成银行存管系统上线的共有124家,仅占正常运营平台的7.7%。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更新的措施,90%的P2P平台将会消失。

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趋势

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地,部分从业者表示并不理解,有些人认为这将扼杀行业的创新空间。但李亚律师表示,任何行业都有规范和监管,认为监管将阻碍行业发展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认为,“有人管你,才会有人保护你,没有人管你是野孩子”,监管政策落地将明确灰色地带的界限,更加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监管的背后其实是满满的爱。”

如果说2016年是监管政策的颁布期,那么2017年将进入到一个具体的执行期。监管政策的过渡期临近,行业将会加速洗牌,2017年“合规”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的主旋律。

(文字整理:易东明)

「财经」V课 | 让思想更有价值

「财经」V课是一个开放式学习平台,依托《财经》杂志近20年来的专业积累,聚焦金融投资领域,每期延请大咖嘉宾分享最纯粹的干货,以视频+音频+图文报道+直播等形式,用实用型经济课,来打造全媒体社群。与大咖实时互动,与精英思想碰撞,尽在「财经」V课!

如何报名:

欢迎大家添加课程助手财小二(ID:caixiaoer521)并备注“V课”,即可入群收看最新一期视频、音频节目,并参与嘉宾互动,享有各大论坛、沙龙门票等福利。

提醒:「财经」V课每周三定期更新,欢迎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