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吴恩达的百度会怎样?

《财经》记者 梁辰/文 谢丽容/编辑  

2017年03月23日 09:21  

本文3286字,约5分钟

百度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只影响百度产品,但李彦宏的目标是要改变世界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百度)将积极在人工智能投入”,即将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李彦宏几天前刚刚为百度定下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方向,而他的首席科学家却选择了离开。

3月22日,百度(NASDAQ:BIDU)人工智能业务的总负责人吴恩达(Andrew Ng),以最简单的方式,通过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宣布辞职。他发布一篇被认为是“述职报告经典模板”的辞职信对过往做出了回顾和对未来发出展望。

在这封辞职信中,吴恩达将自己描述为“百度人工智能战略的首席架构师”。百度提供的官方说法则是,加入百度时,吴恩达开始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负责研究院的领导工作,尤其是Baidu Brain(百度大脑)计划。加入3天后,百度又宣布吴恩达“全面负责研究院工作”,直至吴恩达离职。

吴恩达将自己定义为百度人工智能的架构师,主导搭建了整个百度人工智能系统。但从百度的任命来看,只是科学家,参与了管理。

不过,回溯过往三年,吴恩达确实是百度在国际范围内贴上人工智能标签的有力推手。

吴恩达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科学家。职业生涯早期,他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教。期间撰写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医学诊断的软件,也曾用新算法改善机器人视觉。后来,他又创立了互动在线教育公司Coursera,世界各地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获得相应的课程证书。

吴恩达职业生涯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开始于2011年。当年,吴恩达曾加入谷歌深度学习项目。他带领Google X Lab的团队打造了谷歌大脑项目。这是一种人工智能系统,令机器可以用人脑的方式进行学习。

在谷歌,他曾领导了著名的“机器识别猫”的实验,也就是通过1000台计算机、16000个芯片组的系统在学习了“数百万张猫脸图片”后,只要再“看到”猫的图片就能将它识别出。

2014年5月进入百度后,吴恩达花费大量时间的工作与谷歌的经历类似,即帮助百度搭建人工智能。他扩展和梳理人工智能团队,通过人工智能优化百度其他业务,并开拓无人驾驶和DuerOS(度秘)语音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2016年,百度发布了15项全球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百度大脑”作为百度人工智能核心成果入选全球15大领先科技成果,成为国内唯一入选的综合型人工智能技术。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百度号称打造了200亿个参数,而谷歌大脑的神经网络是112亿参数,从神经网络规模上来看也领先于谷歌。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的2016年“50家最聪明公司”榜单中,百度超过美国众多科技巨头排名第二,亚马逊居首。

IBM研究院的一位人工智能专家曾告诉《财经》记者,百度是被他们列入竞争列表的唯一中国公司。

吴恩达对于百度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借助他在美国人工智能学界的影响力,以及他在百度推动的人工智能研究,百度的人工智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因吴恩达而在美国媒体的报道中与谷歌、微软等公司齐名。

吴恩达在百度一手主导的“百度大脑”智能水平目前为4岁儿童的智力。在没有决定离开百度之前,他的计划是让“百度大脑”做到完全模拟人脑,而这需要在“基础架构、海量数据和优秀人才”三个要素支持下,不断取得进步。

换句话说,他需要时间。

但故事发生了变化。

在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采访时则表示,对教育、医疗等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感兴趣,要花一些时间寻求科技公司转型以外的事情。

人工智能是一门技术,技术始终要通过应用落地。这也是百度作为中国“最强”人工智能公司受到外界诟病最多的地方。尽管李彦宏多次强调百度所有的业务都将基于人工智能,但在人工智能落地战略上,它的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和腾讯显然在业务布局思路上想得更多。

或者说,它们更代表中国公司的普遍做法,从业务驱动开始,逐渐加大档位。他们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商业需求驱动的,从业务入手,这种做法避免了漫无目的研究和不必要的失败,但也无法保证在下一轮的人工智能平台大战中胜出。

一位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创始人则向《财经》记者分析,百度去年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品化并不成功。受到创业公司的冲击,中国互联网巨头难以在前沿理论研发和技术变现中找到平衡。吴恩达的离开并不意外。

2016年以前的百度人工智能,曾长期找不到商业化落地方向。外界曾一度戏谑,百度的人工智能只用在了送外卖上。

2016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吴恩达强调,人工智能已经对百度的产品(搜索、糯米、广告等)有了巨大的影响,但百度应该跟各类科技公司和传统公司合作,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项目机会,改变他们的行业。

2016年11月,李彦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得人工智能者得未来。在人工智能质变和爆发的前夜,我们(百度)愿意做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者、红利的发掘者、生态的搭建者。让更多人的未来受益于技术发展的可能,让各行各业焕新于技术变革的渗透。”

也就是说,无论是已经离开的吴恩达,还是仍在布局的李彦宏,他们对于百度人工智能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百度的人工智能的目标并非只改变百度产品,而是改变世界。

2017年1月,在全球消费电子展上,百度宣布了多项人工智能的新进展:发布了高级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模型,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在上半年推出搭载百度解决方案的车型,并在年底进行路测;DuerOS也将与北京小鱼儿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新的语音智能硬件产品。

在吴恩达宣布离职的当日,百度也在同日宣布,将在内部进一步整合NLP(自然语言处理)、BIgData(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组成AI技术平台体系,2010年加入百度的副总裁王海峰将成为该体系的总负责人。王海峰是国际计算机语言学组织ACL(Acc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最年轻的会士。

其实,2017年1月,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的加入,百度的组织架构也完成了新一轮调整。吴恩达领导的人工智能团队转向陆奇汇报,而与之并列的是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负责技术体系和新兴业务的张亚勤、负责金融业务的朱光。

外界解读,吴恩达在彼时就受到了限制,陆奇则被赋予重任。

在陆奇加入百度的说明文件中显示,它将负责百度的产品、技术、销售及市场营销。也就是说在百度的管理体系中,李彦宏和各业务线一把手之间增加了陆奇,他的职位是“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也就是说,百度正在试图将技术与产业结合,并由陆奇主导打通内部资源。

吴恩达在离职信对百度人工智能现任管理层给予肯定。他评价,李彦宏是第一位高瞻远瞩,清晰看到深度学习技术巨大价值的大公司CEO,也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优秀的CEO之一。

而“首席运营官陆奇是位资深的企业管理者,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在他的领导下,百度的人工智能将继续开花结果。”

AI技术平台体系新任总负责人王海峰是“一位出色的研究学者和技术领袖”;新任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则“是位出色的技术和业务带头人,将会提升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更多业务成果。”

吴恩达认为,百度的人工智能实力强大,团队上下都有非常优秀的人才。“百度的人工智能将继续开拓前行,我也会为此而欢欣喝彩。”

第三方机构Canalys分析师刘健森向《财经》记者评价,大公司的人工智能部署已相对齐备,百度会在吴恩达离开后迅速找到具有技术和领导力的人才接替,但因为吴恩达本身的产业影响力,他的离职会对百度人工智能策略执行短期内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有多位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百度人工智能的下一个阶段是商业化和应用,自动驾驶汽车很有可能是第一个突破口。

(《财经》记者 梁辰/文 谢丽容/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