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落实,M2增速平稳回落

张威  

2017年04月14日 19:14  

本文1830字,约3分钟

《财经》记者 张威/文 袁满/编辑

4月14日,人民银行公布2017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个和2.8个百分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今年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M2增速属于平稳回落,反映了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落实和对金融机构加杠杆行为监管的加强,有利于减少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的传递链条和滞留时间。

针对M2增速回落的原因,阮健弘总结为四点:一是基数原因。2016年一季度,M2同比增长13.4%,为2014年下半年以来较高值。二是商业银行表内资金对资管产品的投资规模收缩。宏观审慎评估以及监管抑制空转套利,对商业银行表内资金投向产生了一定影响。三是商业银行债券投资规模有所下降。一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债券净增量,较上年同期均回落较多。四是部分贷款增速有所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双双回落。

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引发社会关注。根据阮健弘介绍,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多增,存量增长适度,这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没有减弱。

初步统计,2017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9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68亿元。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融资增加较多,占比上升。3月份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2万亿元,比上月多1.03万亿元。

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62.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年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9个百分点。

从结构看,较上年同期相比,社会融资规模多增的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同比有所多增。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57亿元。

二是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同比多增较多,两者合计增加为1.3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618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19.8%,比上年同期高9.2个百分点。其中,委托贷款增加6347亿元,信托贷款增加7349亿元;三是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4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08亿元;四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680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05亿元。

此外,企业债券融资较上年同期多减较多。一季度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147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5万亿元。

在信贷方面,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0.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2.3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22万亿元,同比少增3856亿元。

浙商银行经济分析师杨跃分析认为,人民币贷款新增总量保持稳定,结构进一步优化。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2万亿元,同比少增3497亿元,主要是由于央行窗口指导和MPA考核实施下的银行信贷投放节奏调整。

贷款结构上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非金融企业部门中中长期新增贷款成为主要投放品种。数据显示,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67万亿元,同比多增599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年末高1.2个百分点。

二是居民部门融资需求更为理性。三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投放明显变少,监管治理效果逐渐显现。

“社会融资规模、企业中长期贷款等指标同比多增,反映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 阮健弘说。

在房地产政策调控下,与房地产有关的各类贷款指标都出现回落。

3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28.39万亿元,同比增长26.1%,增速比2016年末回落0.9个百分点;一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1.7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40.4%,比2016年占比低4.5个百分点。

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7.54万亿元,同比增长7.4%,比上年末回落0.9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长35.7%,比上年末回落1.1个百分点。

阮健弘表示,上述房地产贷款余额,与银行表内持有的其他对房地产企业的债权、以及对房地产企业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和保函等或有债权,一并构成银行业房地产信用敞口。银行对其他行业的贷款属于相应行业的信用敞口,以房地产为抵押品的非房地产贷款不构成所谓的银行对房地产的“间接信用敞口”。截至1季度末,银行业房地产信用敞口约为29.8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