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逼近3100点,创年内最大跌幅

《财经》记者 秦嘉敏/文 杨秀红/编辑  

2017年04月24日 17:52  

本文1956字,约3分钟

伴随股指近期持续调整,上证综指4月24日逼近3100点区域,该区域曾被机构普遍认为是短期股指震荡调整的支撑位。当日沪指下跌1.37%,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

当日,上证综指报收3129.53点。此外,深成指下跌2.16%,报10091.89点,创业板指下跌1.58%,报1809.91点,盘中跌破1800点。4月11日以来,上证综指在摸高3288.97点后开始回调,此后9个交易日累计下跌159.44点,跌幅达到4.85%。

银行和非银金融板块是为数不多的亮点,成为支撑指数的关键。而此前受到追捧的粤港澳大湾区指数表现不佳,一带一路指数、丝绸之路指数等位居跌幅前列。本月以来,突发的“雄安”新区消息刺激了市场情绪,资金抢滩“雄安”概念股。根据wind资讯,雄安新区指数5日跌幅已经达到11.34%。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A 股短期主要的风险在于监管发力压制流动性预期。近期银监会的监管新规频度较高,力度亦不小,4 月份累计发文 8 件。 其直接影响是导致银行委外反复比较大,且主要体现在委托端而非管理端。委外资金套现可能是近期市场回调的原因。

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近期市场回调的导火索源自监管层加强监管。

一段时间以来,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均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监管,以确保金融系统“去杠杆”、“防风险”。其中,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6号文”)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要点》(下称“46号文”),商业银行委外投资、违规加杠杆等行为成为新一轮监管重点。

浙商证券分析师孙付认为,6号文延续了当前金融业“防风险、控杠杆”的监管思路。46号文则针对“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作了更为详尽的细节规定,其提及多项银行业务实施细则,可操作性较6 号文更强。但其同样也更多起到指导警示作用,具体实施细则有待后续政策落地。

一家中型券商的首席市场分析师向《财经》记者表示,目前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余额趋势与大盘走势背离,上证综指仍被扭曲。市场本身具有纠错功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持续不变,流动性偏紧态势难改,A股系统性机会阶段性难现。

在过去的一周,政策面的监管措施继续加码,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排查企业互联互保贷款风险隐患的通知》,意在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担保圈贷款风险。证监会发布《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期货公司最低净资本升至3000 万元。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对险企提出39 条风险防控措施要求。

监管趋严压制流动性预期并进一步降低了 A 股市场的风险偏好。但是,“去杠杆、防风险”下的金融监管趋严虽然是趋势,但有市场人士认为,因为监管而产生新的市场风险可能也并非政策制定者本意,后续的政策对冲和协调值得密切关注。海通证券认为,去年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强调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计这次政策调控会更精细,不过也存在阶段性政策超调引发利率短期快速上行的情景。

4月22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IMF网站发布的公告中表示,“中国能够实现今年6.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未来中国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中性”。上述首席市场分析师认为,国内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后,有关经济与政策的观点代表了央行对未来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决心。“紧金融”的货币政策下,流动性不断缩紧还是A股必须面对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4月17日,央行放出495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此后连续进行逆回购操作。自3月24日开始,鉴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央行连续13个交易日暂停开展公开市场操作。4月13日,央行重启逆回购并发放抵押补充贷款(PSL)。

市场人士认为,央行此时连续净投放资金,意在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之前暂停逆回购,到断断续续重启,从MLF操作对冲,到进行PSL操作,“收短放长”还是央行货币政策取向,从结构性加息循序渐进到系统性加息,“量缩价升”是市场不得不面对的困惑。

对于市场走势,机构的观点仍然偏向谨慎。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上周指数继续回调,结构显著分化。综合市场整体估值及盈利趋势,后市大盘继续回调的空间已经不大,但需要看到新的催化剂,市场可能才会重拾升势。

(《财经》记者 秦嘉敏/文 杨秀红/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