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力:中美金融科技处于不同发展轨道

2017年06月18日 18:57  

本文3027字,约4分钟

“美国比较成功的案例和中国的成功案例,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处在一个不同的发展轨道里。中国在支付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在金融交易工具方面才刚刚起步。” 6月18日,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张自力在2017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

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 张自力

以下为嘉宾演讲实录:

张自力:大家下午好。主持人好,我是来自于嘉实基金的张自力,我是在美国从业时间比较长,大概16年,在嘉实这边国内从业经验5年。很多事情,可能从中美两个角度,会去思考一些问题。刚才杨教授已经讲了很多我想讲的东西,但是我觉得他讲得非常好,所以我就不在这里重复了。

我讲一下我们作为一个基金公司,我们金融科技里面怎么做一个先行者,怎么做一个实践者。因为你看到,如果看到国外,比如说高盛、摩根这种公司,在华尔街上对美国金融界非常有重要影响的公司,他们在这一波,2008年、2009年以来,科技公司对整个美国的股市和其它推动都占主要地位。大家都看科技公司,以谷歌、亚马逊、苹果这样的公司,实际是占到美国估值最高的。这些金融公司实际上都在寻找,当然在高度监管的环境下,进行一些突破,其实就把自己定位为都是科技公司,你可以看到他们公司员工的比例,实际上这种科技人员的比例是越来越高的。在海外,实际上我们说的金融的科技,实际是非常全面的,主要是对信息,对资产的了解上,比如高盛做了一个系统,它里面做了很多,就可以代替人来进行比如证券的这种研究,给投资者进行一些互动,全自动化的,用大数据的这种方法,来挖掘资产定价规律。还有也有独立出华尔街公司,异军突起的公司,实际在智能投顾上面,尤其是在资产配置上面,进行了很多代替传统的人工投资咨询业务。因为在海外,市场透明度和市场的多样性,给这样的一个投顾业务造成很多的机会,所以这样的公司成长非常快。

在中国,实际上我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发展不平衡的,金融科技在中国发展非常不平衡,在某些方面绝对走在世界领先,像刚才杨总讲的,像微信、支付宝,其实支付原来在银行体系里面实际不是一个最前线的领域,恰恰在这个领域里面,互联网公司获得巨大突破,中国比世界其它国家更早进入无现金社会。美国包括现金、包括支票,包括信用卡,还是在卡社会上,还没有完全走出非现金、无现金社会。中国走入无现金社会,这块完全靠互联网技术驱动,二维码技术,获得大家广泛的认同。在整个金融业界带来非常大的冲击。以后不需要ATM机器,也不需要运钞车,实际对整个资金在社会中的循环,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在这个领域方面,中国在金融科技方面走得非常前列。因为互联网公司对广大消费者数据的收集,实际都比海外要先进。所以在中国可能在某些科技金融方面,比如说像个人征信,中小企业征信,这些方面可能获得最大的发展,也能够落地。在海外,比如说比较发达的,我刚刚说的研究金融交易工具方面,我们刚刚也是在起步。我们嘉实作为一个基金公司,也有18年的历史,我们实际上是在很多应用,比如说中国的债券、股票,我们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所以我们的布局,相对来说,还是想在我们的有能力的范围里做这个事情。

公司实际在布局金融科技方面,已经在三年前创办了贝塔(音)公司,跟大家进行一个社交化的平台,给大家展示,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股票,什么样的组合,能够比较有效,让大家可以去研究的,我们把我们的能力给输出。还有中国特色的,比如说互联网很多,我们公司也创办一个公司,就是信息非常多,互联网里面的智慧和噪音非常多的社会环境里面,我们的社交网络非常全,到底哪些经济师,哪些经济学家,哪些市场上哪些发言人他们在投资上的观点是不是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是不是他们发现这个事情,是不是未来这个发展,比如说谁说房价涨,房价跌,都会做一个历史上的测算,给一个信用评级。这样实际帮助广大投资者正确去理解每一个人个人的信誉问题。这里面也是可以有比较有特色的中国特色。

在中国,像做到智能投顾业务,相对来说还是困难性比较大的,因为我们的底层资产非常少。比如说就是股票、债券,一些大宗商品,在海外这个产品,金融产品非常多元化,是非常公开透明的,流动性非常好的市场。这样我们智能投顾,中国确实很需要去研究底层资产。比如说资产配置,我们可能没有几个配置,就是配置股权债券非常少,而且他们很多不是内在规定驱动的,比如说中国资产是一个资金驱动、政策驱动的,如果一个智能投顾方案,比如说像今年算法算出来的东西,实际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底层资产给大家配置的时候,实际是非常不成熟的,所以在这个里面,智能投顾可能是一个发展方向,但是不是对很多大家财富的管理方面,有非常好的落地的作用,我觉得可能还是要有待时间的观察。

我们还是认为中国可以做的,像我们基金设立了一个人工智能的基金,去做研究,也是供整个社会和集团使用的。我们也成立了研究中心,专门对中国的资产进行定价,资产配置进行一些研究,实际有很深厚的人工智能方式去研究,这里面都是金融科技可以发挥它重要作用的地方。但是实际上美国的这种比较成功的案例和中国的成功,肯定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大家都在一个不同的发展轨道里面。

现场提问

提问:首先,应对一下陈总讲的,对您行业的一个观点。我也是比较认同,金融科技所谓的创新,基本都是在零售业这一端,在企业还有银行金融市场这边,实际上还是跟五年前、十年前,整体价格方面,至少现在看不到一个太大的变化。

另外一个问题,今天谈了很多关于智能投顾的,所以想问一个问题,智能投顾用一个什么样的定义去定义它的智能比较合适?像刚才张总提到专业的智能投顾的系统,本身具备给这样的专业机构提供一个能力,如果面向个人的投资者,相信这是一个靠谱的智能。从国内,从招行有智能投顾之后,这个概念的确比较火。但是算法很重要,这些智能投顾背后哪个算法是怎么做出的,怎么评价?从个人投资者、消费者,在应用智能投顾的金融机构里面,怎么样评价这些东西,是真的可以信赖的有智能的背后,还只是一个概念,甚至有可能被有些机构作为一个营销推销的手段,这是一个问题,请回答一下。

主持人:您这个问题是提给张总,还是? 

提问:我觉得郑总和张总都可以。

张自力:职能的定义,其实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所谓人工智能,到底发展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我们讲有些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如果强人工智能,是具有推理的,不是一个归纳,是推理。还有超级的人工智能,这都是在人工智能整个领域里面在进行继续发展的一个方向。当然,市场上也很多,我们叫伪人工智能,只是包装了一下,实际上里面可能没有太多的人工智能。这里面可能还是专业性的区别。随着计算机科学和脑科学的发展,应用在金融领域,我们在探索过程中,肯定是会越来越智能化。不能完全说完全依靠机器,尤其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人机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我还想补充一个事情,对中国,场内资产、底层资产质量不好,可能像这种大规模的应用,比如说有蚂蚁金服的数据,中国股票为什么波动非常大,情绪因子非常大,也就是为什么非标资产大家喜欢做,基本可以锁定了,所以没法有这么强的流动性。所以智能化投资,尤其在把客户画像,就是我们职能的手段,可能对客户的了解,比客户对你自己的了解还要多,这个地方智能化绝对是可以做到的。就是它比你自己还了解你,这样做出来的投资方案,可能会比自己做的投资要好。慢慢投资者就不愿意自己参与这个事情,在美国也是一个过程,就是散户的消灭,不说消灭,就是说去散户化,这个智能投资会做出比较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