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创新驱动与都市转型,打造中国的世界级湾区

高素英 杨国辉  

2017年06月20日 12:42  

本文962字,约1分钟

粤港澳大湾区自今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主题持续升温。6月20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香港召开,这是首个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题的高峰论坛。论坛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发布了《创新驱动与都市转型:打造中国的世界级湾区》报告。

报告显示,世界上能看到的几大湾区包括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新加坡湾区和粤港澳湾区。其中,粤港澳大湾区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但GDP总量还不够大。

樊纲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大的湾区,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世界最大的湾区。但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要让大湾区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需要面临两大转型问题。其一是从单一城市向城市群转型,其二是从以前的金融中心、服务业中心、制造业中心向科技中心转型。

在从单一城市向城市群转型上,中国还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全国有14亿人口,而大部分人口都在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正在变成城市群、城市带。从一个现象来看,比如,中国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两极分化:大城市房价暴涨,很多中小城市卖不出房子。究其原因便是政策鼓励小城市发展,但小城市的人走了。城市正在变成大城市,大城市正在变成城市群。城市群可以让大家互联互通,享受同样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便要解决如何让大家变得互联互通的问题。樊纲认为,互联互通的概念不同于互补的概念。以前的互补概念已经行不通,最好的办法是大家混合起来,聚集在一起,互相碰撞。香港科技的创新应该和内陆地区的发展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是真正的互联互通,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而在从传统金融中心向科技中心转型上,最典型的例子是伦敦和新加坡。他们都通过向科技转型实现了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樊纲表示,中国对粤港澳大湾区抱有重大希望。因为中国要取得新的发展动力就需要大城市群、科技转型来起到支撑作用。这也是国家的新的布局。这些布局其实早就开始了,比如在大桥和高铁上的布局、在雄安新区的布局。

樊纲认为,对香港来说,要促进“双转型”,即向科技中心转型,和大陆实现更好的互联互通,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政策上的障碍。在对中央政府的政策建议中,樊纲提到了两点建议,其一,可以将国家级实验室放到粤港澳大湾区,使科技资源更好地向地区聚集。其二,可以实行更多的互联互通办法,比如实行同等待遇。(《财经》新媒体 高素英 杨国辉/文 发自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