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矢:广州“租购同权”并未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财经》记者 杨中旭/文  

2017年07月27日 16:53  

本文3429字,约5分钟

7月20日,住建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这是继2016年“国办39号文”之后关于租赁市场发展的另一重大“政策红利”。其中,“多渠道扩大房源、鼓励国有企业将闲置与低效厂房、商办用地等按规定改为租赁住房”等举措,有效扩大了大中城市的住房供给。

就在这一新政出台之前3天,7月17日,《广州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出台,核心政策是租房亦可享受学区红利。这一新政迅即引发民众普遍关注,舆论纷纷赞赏广州的改革魄力,认为这不仅是件改变楼市命运的大事,也能为庞大的“城市新移民”群体带来了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

但同时亦有少数人质疑,广州租购并举的新政,究竟是切实解决住房及教育问题的“真武器”,还是被过度解读的从众“假高潮”?10天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讨论已经从“住房”转移到“教育公平”上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金矢接受《财经》专访,深度解读了广州新政背后的现实逻辑。在他看来,教育公平才是治本之策。

租购同权可否加速“农民工市民化”?

《财经》 :“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长久困扰大城市的难题,此次广州租购同权可否视作“农民工市民化”取得重大进展的信号?

金矢还不能这么说。“租购同权”其实还是有很多身份限制的。租购同权面向三类人:第一类是户籍人口,第二类是有绿卡的非户籍人口,第三类是积分制中满足一定条件的人。这依然是面向精英的,不能特别乐观地想象为,在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通过租售同权就能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目前在特大城市和人口流入地,一些户籍居民享有的权利还没有完全向外来非户籍人口放开,租购同权也严格明确了身份限制。例如,在广东省的几千万外来人口,其中近半住在出租房里,所谓的“租购同权”后,他们是否可以享有与当地户籍居民同等的权利,应该是一个最大的未知数。

租购同权能否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财经》: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都对过快增长的房价头痛不已,有专家预测,租购同权可能导致楼市巨变。您认为租购同权是否是抑制房价上涨的有效手段?

金矢房价上涨幅度最大的就是学区房,这种稀缺优质教育资源在空间中的不均衡分配,是导致在“学区房”区域内房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过去都是购买学区房后才可以得到就近入学的权益。当子女的适龄教育结束,学区房还可以通过转卖、转租,实现资源转换,学区房就是这么被炒起来的。

其实,学区房的存在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优质资源稀缺,二是存在着充足的支撑学区房房价上涨的高收入群体。无论学区房政策如何变换,都满足不了高收入人口的需求,因此,房价和租赁价格将来还会呈现上涨的态势。出台租购同权政策,实际上和近几年中央要求限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思路有关,地方政府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希望能够通过租购同权有效降低房价,至少也要抑制其过快上涨,广州租购同权政策可能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但问题是,现在让租赁人和产权人享受一样的学区入学待遇,结果很可能是:房屋账面价值没有上涨,但租赁价格急剧上升,只是资源置换的形式变成了房租。

《财经》:也就是说,虽然房价没涨,但房租上涨,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房价上涨。

金矢对,有学区房的优质条件,必然导致房租上涨。这和国际上市场化的租赁价格一样,租赁住房所在的区域和资源的配置是房租的基础。

《财经》:按照行政限购的逻辑,如果房租上涨得较快,地方政府就有可能颁布一个限制房租上涨的政策。

金矢有可能。政府通过行政手段限制房租上涨,只是暂时有效果,关键在于区位条件和资源配置的格局是否发生改变。这要解决很多问题,例如住房的市场供给、房地产对金融功能的替代作用、空间优质资源的分配格局。这些条件不变,房价或者租赁价格的变化也不会实现逆转。

中国的特大城市和大量高等级城市,主城区永远都是最贵的,因为优质资源在那里。现在虽然提出了租购同权,但却是有条件有身份限制的“同权”,优质资源高度集中的地段仍然是香饽饽。学区房是有限的,学区房所在的区域就一定会出现租房价格上涨,未来政府将面临着如何解决房租过快上涨的问题。

如果想从根本上抑制房租上涨,增加租赁住房空间才是重点。其实道理和房价是一回事,通过供给来平抑住房市场供求关系的波动。这次广州的商住房可以转租,等于扩大了住房供给,但是否会大面积地增加租赁住房人口,还是有待观察。各地商业地产泡沫都较为严重,尽管广州政府的出发点有可能是为了激活商住房市场,但也可能是为了规避住建部禁止商业地产转为居住住房出售的限制。大概可以既不让房价过快上涨,又有利于解决目前商住房禁售的限制吧。

住房租赁市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财经》:7月20日,九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加快在大中城市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国内的房屋租赁市场是否成熟?是否有大规模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条件?

金矢国内住宅市场中,租赁占比21%,还非常不成熟。目前大量土地仍然是向开发商供给,没有个人有能力大面积购买楼盘。

发达国家住房租赁市场发育的前提,是基于土地所有制的土地小规模出让,很多房子盖的时候就以租赁为目的。所有者有长期出租的收益需求,房子不仅可以用来住,还可以经营。国外多为小块土地,对中小投资者有相当的吸引力,只要有钱买地,就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可以开饭馆酒店,也可以盖房子租赁。但中国城市土地是国有的,开发商垄断开发权的格局导致土地多为大面积开发,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住房租赁市场。国内租房收益不是长期的,租购比也是不对称、不稳定的,这和土地性质、功能、出让规模都有关。中小投资者买不起大面积只满足居住功能的楼盘,只能零着买,或者购房本身就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寄望于未来找个好价格卖掉。这就导致了租赁市场的不稳定,因为房子买来是为了卖掉,而不是出租经营。

长期以来,广州城中村的集体产权房变成了稳定租赁房——宅基地我不能卖,但是可以长期稳定出租。但在城中村租赁住房,与学区房无关。在城中村租赁住房的人,一般是在广州长期打工的农民工,很难突破前述的三个身份限制(户籍、绿卡、积分)。

租购同权对教育均等化是重大利好?

《财经》:教育,一直是中国家长最为敏感的神经,许多在北上深买不起学区房的家长听到租购同权的消息都欢欣鼓舞。那么,您认为租购同权是否意味着买房终于和教育资源脱钩了?是否对教育权益均等化是一个重大利好?

金矢在教育权益均等化上,租购同权有正反两面:正面是,让学区资源充分利用,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适龄子女供应不足,允许租赁住房的子女进入学校,学员不会断档;反面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决定生源供给,越是优质学校的学区,租赁价格越高。

租购同权并没有从根本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能满足租房条件的人,也一定是有能力负担相应租赁价格的,目前对户籍、绿卡、积分的限制也是存在的。优化教育优质资源的空间配置才是治本之策,但是现实环境下,租购同权不失为一种缓兵之计。

《财经》:学区房本质上代表的是一种优质资源,是稀缺资源,但其实更多的城市新移民争夺的是就地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如何看待教育资源过度优质化和普及型教育不足?两者是不是应该要明确分割?

金矢优质化教育和普及型教育是两个极端,代表着不同的需求。教育资源过度优质化的问题,国外是通过私人办教育来解决的。政府负责普及型教育,优质教育需要花钱。我们没有做好需求的分割,只能通过学区房来实现。现在,学区房的租赁价格很可能因为新政策而提高,教育同权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仍然是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享受。当然,住在优质学区的,也不全是绝对意义上的富人,也有原住民和愿意为子女教育支付更高成本的人。

现在地方政府做的更多是锦上添花的工作,学校越好,给予越多资源支持,慢慢形成一种“马太效应”,教育资源过度优质化而基础教育薄弱。其实,不妨把优质教育放手给市场来解决,政府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和农民工子弟学校。补短板、雪中送炭,是政府最应该做的事情。

(《财经》记者 杨中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