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雄安新区的商业新机遇

郭彦巧 王楠/文字整理 李阳/视频制作  

2017年07月28日 16:39  

本文3929字,约6分钟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道出了雄安新区的战略高位。自其高调面世以来,已将近四个月,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方案等有关工作逐步推进。尽管新区规划方案预计9月底提交中央审议,但近期不断有地下管廊建设、装配式建筑、PPP市场机制、房地产模式等新近消息传出,搅动着产业市场上的神经,投资机会时隐时现。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在“2017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发表了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和发展的主旨演讲。他认为,雄安新区的设立是经济进入创新转型阶段的标志,打造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带来的多种发展机遇中,“环保产业需求最大,潜力最大,市场前景也最为广阔。”

本期《财经》V课详解这一热点话题。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视频收看)

详解新区出台背景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设立雄安新区的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它是创新转型的标志”,在张军扩看来,正如深圳特区的设立是改革开放的破冰启航的标志,浦东新区的设立是改革开放深化和全面推进的标志,而雄安新区的设立就是经济进入创新转型阶段的标志。

对此,河北省社科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璐也曾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雄安新区与深圳、浦东从国家战略意义上讲有相似性,但是发展阶段、模式和区位完全不同。

自“设立雄安新区”消息一出,亦有多位专家将其与以往成立的特区相比较,安邦咨询创始合伙人陈功曾撰文分析称,和以往特区相比,中国经济进入到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希望以政策特区、房地产拉动、城市化扩张的路子发展经济,思路已经过时。过去的特区模式曾取得了成功,但现在发展阶段大为不同,需有新的发展思路。

张军扩认为,尽管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在过去30多年间取得了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水平差距依然很大,传统的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也需要转变。从国际经验来看,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后发追赶型的现代化国家而言,在经济发展达到中等水平之后,转变发展方式,以保障经济的持续增长,既十分重要,也充满风险和挑战。如做不好,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难以自拔。

“因此,能否通过深化改革以保障我国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变和结构的成功转型,意义重大。”张军扩说到,“而设立雄安新区,并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可以在新时期创新发展转型中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尤为关键的是,借助雄安新区促进区域协调协同发展,解决区域差异过大的严重问题,这也是早前已确定的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战略的主要承载功能。

“北京凭借着巨大的虹吸效应,长得太胖;河北吃不着,就会得营养不良症”,张军扩认为,科研优势、资本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在京津冀极不平衡,集中在北京一城,如何促进区域发展,产业向河北、天津转移,提高产业对接、技术转移的能力,是当前最艰巨的任务。因此,设立雄安新区,通过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区和新的区域增长极,将会促进河北的经济转型,培育河北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表示,虽然其他大城市未必会马上效仿和复制雄安新区的模式,但是雄安新区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雄安新区带来的商业新机遇

打造雄安新区,对广大企业界究竟意味着什么,会带来哪些新机遇?

张军扩指出,要把握这种新机遇,既要看到雄安新区建设本身所带来的市场机遇,更要跳出雄安新区,看到中央关于设立雄安新区这一重大决策所蕴含的宏观机遇。

从宏观机遇上,增长潜力巨大,但这种增长潜力不会自动变为现实,也需要广大企业通过改革和创新来争取。因此企业要从国家发展阶段转变、经济新常态,以及新时期内的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机遇。

此外,从新时期的“创新”内涵与外延角度出发,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而是全方位、全覆盖的,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管理、体制、思想文化,尤其是产品的创新。所以,这种创新下的机遇,需要企业有更高的市场嗅觉。

从微观层面,张军扩认为,具体市场机遇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建设绿色宜居新城的机遇。第二,吸引北京科技资源,促进成果转化,发展高精尖产业的机遇。第三,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机遇,包括金融、物流、规划设计、会展展示等。第四,促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对环保产业带来的机遇。第五,交通通讯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产生的市场需求机遇。

其中,张军扩重点强调了环保产业的发展机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所有发展机遇当中,环保产业需求最大,潜力最大,市场前景也最为广阔。”

对此,张军扩也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认为,在国家对雄安新区的定位中,都是将绿色、生态、宜居等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在此定位之下,无论是标准、监管力度,还是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都必然会加大,由此也会对环保产业带来巨大机遇。

另一方面,京津冀区域环境资源问题突出,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超采,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环境能力超载。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战略发展当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在其规划建设中,必然要考虑到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政策专家骆建华也认同雄安新区将会给商业企业,特别是环保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且前景巨大。他对《财经》V课表示,雄安新区的绿色产业机遇明显,而且这种机遇不会是狭义上的污染治理等传统产业机遇,随着新区规划出台、后续发展扩容,将会存在广义上的生态环保和低碳能源的市场需求。比如针对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技术和理念将会有的放矢,污水回用、雨水收集等工程手段会有广阔市场;建筑如何节能的绿色低碳建筑也会受推崇;随着人口与布局产业企业增多,垃圾处理的新理念、新技术也会得到推广和应用。

据了解,实际上,嗅觉敏锐的一些环保龙头企业在雄安新区早有布局。作为环保概念股、循环式绿色经济产业知名上市公司启迪桑德,早在2010年前后在雄安新区、保定等周边就开展了环保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等业务,布局建成了环保产业园,斩获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项目。

启迪桑德董事长文一波告诉《财经》V课,桑德将会基于自身掌握的一线运营数据和当地的生态环境整体状况,在雄安新区继续布局远期规划,将发挥环境新能源领域的综合能力,积极配合和参与政府的绿色新区计划,比如新区原有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功能区的最新规划安排。“桑德将利用原有合作和环保经验实力,对新区原有环境改善、治理的同时,提出对绿色宜居之城的环保基础设施和全过程发展的专业解决方案。”文一波说。

拥抱雄安机遇要做哪些准备?

与之同时,从政府规划和市场动作来看,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也将在雄安新区实践落地,与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紧密相关的PPP市场机制,也将会有释放发挥空间。

今年6月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年会上,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透露,雄安新区的规划方案编制中,地下管廊式基础设施是新区建设的一大亮点。届时,城市交通、水电煤气供应、灾害防护系统全部置于地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将有顶层设计和创新。

华泰证券认为,雄安新区将会带来持续的主题性投资机会,新区平地起高楼,对建材、钢铁等基建行业的拉动最为直接,雄安新区的楼市投资对周边地区也有辐射效应。

从广义而言,雄安新区所蕴含的商机远不止这些。从摩根士丹利此前的报告显示,未来10到20年间,雄安新区人口将达到340万至670万,总投资可达到1.2万亿至2.4万亿元。作为具有承载非首都功能的雄安新区,这家机构给出的假设是预计北京地区需要搬迁约452万人口至雄安新区。

诸多背景之下,国际知名信息产业研究机构IDC认为,交通、能源、机械、建材、地产、金融、医疗健康、教育、电子信息等行业商机巨大,预测雄安新区未来10年的总体ICT商机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市场上也有其他机构预估,雄安新区还将在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大交通以及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有产业机遇。

不过,面对这些巨大的新机遇,参与的企业和市场机构还需要做一些调整和准备。骆建华表示,以环保产业为例,现在规模不一的环保企业众多,在参与到雄安计划、开辟环保新市场时要主动转型,至少在理念和定位上要从狭义的环保治理产业,转型到广义上的绿色能源产业。

举例而言,环保企业要发力的不是污染治理的链条,而是从源头控制的前段设计环节就要介入,从低碳循环经济、绿色节能建筑、海绵城市的管廊建设、绿色产业规划布局、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回用等方面先修内功,做出准备和商业战略调整。

日前,环保部将雄安新区的白洋淀与洱海、丹江口一同列入“新三湖”水污染治理,这是三湖第一次上升到国家环保工作重点。在7月4日环保部党组会议上,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表示,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和要求,要加快建立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专家顾问组,定期开展调研,指导相关工作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因此,张军扩表示,雄安新区建设“必然会从市场需求方面对环保设施、环保产品、技术服务等领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文字整理:郭彦巧 王楠)

(视频制作:李阳)

「财经」V课 | 财富精英的思享俱乐部

「财经」V课是《财经》杂志旗下聚焦于金融投资等经济领域的全媒体社群产品,致力打造中产精英的学习与分享社群。

「财经」V课每周三定期更新。欢迎扫码或添加V课助手财小二(ID:caixiaoer521),收看节目,共享知识盛宴,共探投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