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美元走弱 人民币汇率、外储持续回升

《财经》记者 韩笑/文 袁满/编辑  

2017年08月09日 19:56  

本文1508字,约2分钟

近期,受美元指数走弱等内外部利好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数据持续回升。

8月9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突破6.70、6.69、6.68关口,官方收盘价报6.6776,创去年9月30日以来新高,较上一交易日涨259个基点。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突破6.70,日内涨幅近200点。

这是人民币汇率在5月底升值后的又一波持续走强态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月升值0.8%,年初至今已升值近4%。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分析师刘东亮指出,上半年人民币出现被动走强是由于美元走势偏弱。他认为,中国国内经济企稳且持续超预期,国际收支情况也出现明显好转。在国际收支由负转正的情况下,可以认为人民币已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市场基础,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结束。

周一外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156亿美元,与2016年上半年同期逆差2259亿美元呈现鲜明对比。这意味着资本外流局面明显改善。此前,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经历了连续11个季度(2014年第二季度至2016年第四季度)的持续逆差。

自今年3月份以来,美元指数从102一路下跌至93附近,已经连续五个月下降,累计跌幅超过9%。交易员表示,近期美元走弱使市场结汇意愿增强,推动了此轮人民币汇率上涨。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此前美元走强的核心推动因素是美国与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分化,而随着欧洲经济的好转,货币政策预期转向收紧,拖累美元走弱。同时,特朗普政府积极财政政策不及预期,以及其对弱美元也有诉求。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人民币中间价机制引入“逆周期因子”,使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出现分化,有利于汇率走强。5月,货币当局调整汇率中间价定价公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变为“前一交易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

由于并未披露“逆周期因子”如何确定,一度引发市场对于降低中间价机制透度的争议。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新加坡等国的经验来看,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市场可以将篮子模拟出来。

最近高盛研究团队发布报告称,他们发现“逆周期因子”主要取决于前一交易日的人民币汇率日间走势。就操作而言,“逆周期因子”使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设定中间价发出政策指引,继而影响汇率,而不再仅通过消耗外储来干预市场这一个方法。同时,他们认为,虽然这是一个新的平衡举措,但目前来看整个人民币汇率体系几乎没有变化,仍是软盯住CFETS一篮子货币。

今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调109点,报6.7075,创10个月来新高。

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走强的同时,受益于美元走弱,中国外汇储备也连续回升。

8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外汇储备进一步回升至30870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239亿美元,为连续第六个月回升。

外管局解释称,7月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延续稳定势头,外汇供求趋向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总体升值,推动以美元作为计量货币的外汇储备规模出现上升。

据中金公司宏观研究团队估算,7月主要汇率的变动提升以美元计的外储估值约280亿美元,外储变动隐含的当月外汇净流出约为40亿美元,低于6月估算的净流出80亿美元。

此前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均认为,在资本外流压力缓解、人民币汇率企稳的情况下,央行应继续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预计,央行下一步推进汇改的方向,可能在于减轻央行干预和对冲的压力、扩大浮动区间和完善外汇市场等方面。

(《财经》记者 韩笑/文 袁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