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平衡中国角色,塑造共同的金砖机制

林民旺/文  

2017年09月04日 18:06  

本文1550字,约2分钟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于9月3日-5日举行。以2006年9月举行首次金砖国家外长会晤为起点,金砖国家合作已历经十年历程。在十年里,金砖国家以经贸合作为主线,在安全合作、人文交流、机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十来年,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已经从12%上升到23%,贸易总额比重从11%上升到16%,对外投资比重从7%上升到1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其中,特别突出的成就是金砖开发银行和金砖应急储备安排的建立。

在安全合作上,金砖国家经常就重大国际问题集体发声,表明一致立场,呼吁对现有国际体系的改革。虽然在热点议题和政策主张上,金砖国家能够形成一致立场,但是在具体领域的合作仍处于发掘和摸索阶段,有待进一步提升,未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是,金砖的安全合作却代表着新型的合作形式。

在人文交流上,金砖国家合作尤为注重加强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对金砖活动的参与;在机制建设上,金砖国家的合作以年度领导人会晤为引领,建立了多层级、全方位、多领域的对话合作机制。

即使在金砖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仍然可以窥见其内在的发展挑战。大致而言,主要的发展挑战包括:

一是,双边关系上的分歧与多边合作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的一点,金砖国家在很多具体合作议题上,仍然存在较大分歧。而且对于金砖合作机制的重要性,每个国家的认识也不一样,甚至于金砖国家每届政府对金砖合作的态度都存在些许差异。这就决定了金砖的发展必定是在克服甚至搁置分歧的基础上,寻求利益的共识,积极推进。

虽然金砖国家的合作是多边层面,但是双边关系的分歧却可能严重阻碍合作进程的推进。2017年最大的分歧就是中印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凸显出两国在双边关系中的矛盾之大,也凸显出金砖机制在安全互信上的不足。

二是,金砖内部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导致其他国家担忧这是中国的金砖。中国的实力优势是构成未来金砖合作的一个挑战。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实力优势,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重要节点,有可能系统性地影响中国同其他国家的战略基础。2016年中国GDP占美国的60%,是日本的2.5倍,印度的5倍多,俄罗斯的8倍多。经济实力的优势事实上加大了中国利用现有机制推动深度经济合作的难度。在金砖国家合作中,中国从2006年占金砖经济总量的50%上升到2016年的66%,越来越可能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

在经济实力悬殊加大的情况下,金砖合作的大国将可能越来越倾向于从“相对收益”的角度来考虑这一合作,而不是从“绝对收益”来权衡。以印度为例,十年前中印都是现有国际体系的后来者,能够携手共同推动国际体系的多极化和民主化,中印在金砖机制中可以顺利开展合作。然而,随着中国优势凸显,中印之间的战略基础发生变化,在地区层面形成了更激烈的竞争格局,印度目前所倡导的亚洲多极化,其目标也显然是要平衡中国。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印度已经作出强力回应,推进“邻国第一”政策,与中国的“一带一路”进行竞争,或明或暗地阻碍“一带一路”项目在南亚的实施。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中国在金砖合作中的实力优势逐渐形成,反而可能使得其他大国忧虑加重,如何能够平衡中国在金砖机制中的角色,塑造共同的金砖,将是未来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基于这些挑战,金砖国家合作的发展需要继续寻找合作的突出亮点,重塑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身份,并创新金砖的制度架构。

(林民旺/文 文章节选自盘古智库报告《金砖国家合作:寻求新的发展动力》,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盘古智库印度研究中心主任,编辑:袁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