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承包”生意:卖设备,卖服务,还卖药?

《财经》记者 刘浩南/文 王小/编辑  

2017年09月15日 09:18  

本文5005字,约7分钟

越来越多的医生认为,糖尿病不是靠治疗,而是靠管理。要管理就得用聪明点的方法,囊括监测、数据分析、智能注射、线上咨询和线下诊疗、药品销售的全链条糖尿病管理平台应运而生。

(用户量大,使用频次高,传统管理方式落后,这些要素催生着全链条糖尿病管理平台。图/视觉中国)

2016年中,64岁的陈仪(化名)兴高采烈地用上了女儿帮着购买的智能胰岛素泵,陈仪的女儿则用上了这款仪器所搭载的糖尿病管理平台,来管理母亲多年的顽疾。

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2016年4月首次发布了一份《全球糖尿病人报告》,报告显示,全球糖尿病成年人患者近40年内增加3倍,至2014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有4.22亿,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高发的人群,使全球每年应对糖尿病的投入达8270亿美元。

胰岛素治疗,仍然是“控糖”的主要管理办法,而这也是一件被患者抱怨多年的“苦差事”:为1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患者每天需要监测4次至8次血糖值,并进行3次至4次药物注射;非强化治疗者每天也要至少2次到3次药物注射。

尽管注射器、胰岛素笔等操作简单,患者却难以掌握每日的注射量。缺量注射影响疗效,过量注射则容易引发低血糖症状。

“即时控糖”及患者与医生的双向交流,WHO认为非常重要。上述报告指出,“应当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中提供便捷可得的基本诊断方法,如血糖检测等。此外需要完善双向转诊系统,因为患者需要专家的定期评估或接受并发症治疗。”

陈仪挺满意她的新智能胰岛素泵,不用操心这些麻烦事了,“女儿和孙女弄好,不用每天自己操作,晚上也不担心血糖”。除了智能胰岛素泵,陈仪不了解的是,她每天还在利用糖尿病管理平台的另一些服务。真正让陈仪女儿下决心购入智能胰岛素泵的,正是该设备背后的糖尿病管理平台的一系列配套服务。

越来越多的医生认为,糖尿病不是靠治疗,而是靠管理。要管理就得用聪明点的方法,如果一个平台能具有尽量多种功能,那么糖尿病人和家属会对每个诊疗环节了然于胸。

自两年前,“互联网+医疗”技术和市场渐成气候,一众慢病管理平台冒头,患者购买智能糖尿病管理设备,等于同时购入平台提供的服务。而在两年的发展期中,平台正试图提升服务种类和质量,将患者更多的行为囊括到自己的服务范围中,目标是让一个完整的糖尿病管理行为都在自己的平台完成。

“患者习惯、血糖数值、问诊送医、用药等都应是一个全链条糖尿病管理平台的关注目标,这其实是跨行业的平台。”美敦力糖尿病事业集团副总裁陈军告诉《财经》记者。

更全面的服务,全面到能囊括患者完整的糖尿病管理行为,进而形成业务闭环,这意味着设备、监测、注射、医疗咨询、药物销售等每一个环节都有望成为平台的盈利点。

全链条管理,难在线下

华丽的蛋糕,烹饪难度自然也很高。互联网医疗的“轻资产”特性,造就全链条糖尿病管理中,线下一环最弱。

按照各个厂商和平台为“全链条糖尿病管理平台”这个概念圈定的版图,它将是一个涉及硬件设备、软件研发、人工智能开发、线下诊疗、药品销售、医药物流行业的概念,远不是2015年与“互联网+”沾边、只负责生成几份血糖曲线图表的线上平台可比。

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平台,可见的只有智能注射这一环。微糖CEO冯燕飞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将这种全链条管理平台比喻为珍珠串,“工具、监测、服务、药品是珍珠,用系统算法这条线把这些环节串起来,这就是我们在做的事。”

用户量大,使用频次高,传统管理方式落后,这些要素催生着全链条糖尿病管理平台。不过,目前国内的糖尿病管理平台仍以“销售设备+线上服务”模式为主。“线下业务普遍薄弱。这与发展阶段有关,推进线下诊疗、药物配送等业务难度比线上业务大。”一位医疗投资人向《财经》记者分析。

一位居住在北京的糖尿病患者谈及线下咨询需求时也称,“有些小问题确实不想专门去医院挂个号看,毕竟这是长期抗争的慢性病,但线上咨询光提问回答也没什么用。”

这一状态开始有所变化。与微糖自己开设线下服务中心不同,掌上糖医瞄准了糖尿病社区合作服务。即社区居民在就近的糖尿病社区合作服务中心,就可享受到专业医生诊疗,不需要再为定期就医而排长队、耗费时间。后续一些简单的咨询则可以通过线上咨询医生解决。

可以盘活的基础医疗资源,包括线下连锁药房。总部位于天津的天士力集团,在天津多个天士力药房设立了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提供糖尿病监测、筛查、药事服务等多项服务。一位天士力内部人士透露,天士力正在推进线下糖尿病诊疗站向全国扩散的计划,上半年新开设了8家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预计下半年进入高速推进期。

“从我国目前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和居民的健康教育水平看,互联网医疗‘轻资产’的特点无法为患者带来足够的医学服务价值。要形成医疗闭环,无论从哪一点切入,最终都会落地‘重模式’。”掌上糖医的CEO匡明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财经》记者在采访多家糖尿病管理平台的过程中,“闭环”是被提及最多的词。线下业务再艰难,都是全链条糖尿病管理中无法缺少的一环。

用有价值的数据,维护闭环

要做到业务闭环,患者数据是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

“都说是大数据时代,但有很多数据(糖尿病管理平台)根本没用好。数据怎么用好,怎么解决问题才是关键。”陈军坦言。

以IBM的人工智能系统沃森(Watson)为例,2016年8月沃森肿瘤解决方案(WatsonforOncology)进入中国,希望用认知计算技术推进中国肿瘤医疗事业。认知计算机技术在医疗的运用包括对环境、医疗文献、医疗影像数据、患者习惯等大健康数据进行理解和利用,用于大量文献录入、医疗经验总结、医生决策辅助等工作。

这种深度的数据运用是国内医疗人工智能最为欠缺的。数据能否被医生所用,能否成为医疗决策参考,是判断数据作用是否最大化的标准,而不仅仅是电子病历或者展示给患者看的概况这么简单。

当下,国内糖尿病管理平台仍以后者为主。

匡明将糖尿病数据划为三种类型:热数据,如血糖、血压、腰围、体重等,变动频度较高;冷数据,如肾脏、肝脏指标等,对并发症有意义,半年或一年测一次,由于数据不全医生无法开药,这种数据很难激励录入,比如纸质档就有很多页面;信息化数据,主要是自然语义,比如疼痛、是否眼花等,这种数据非常有价值,但因为每个人描述意义不同无法标准化,必须介入该用户其他相关数据一起分析。

中国的医学数据应用面临的困难是,一是电子病历的普及程度不足,大量患者数据停留在纸质病历上;二是数据源不够标准化,从医院拿到的患者数据没有按照指定结构、指定格式填写,就算量很大,也达不到数据“深加工”的要求;三是数据难以实现共享,数据的完整度不足。

“这三个问题必须解决,否则再先进的大数据算法都难以发挥作用。”启明创投合伙人胡旭波称。

如果匡明提及的三种类型的数据,糖尿病管理平台都能充分收集并利用,那么医疗服务的算法推荐、药品的配送、医生诊疗准确度就都有望得到提升,有价值的数据可以形成并维持闭环。

“比起互联网技术还未足够成熟的时期,现在国内平台收集数据其实更便利了,包括自动上传、患者教育等方式会进一步完善这个领域。”陈军说。

卖产品,是最后一块拼图?

患者数据除了被用于诊疗,根据患者状况进行用药管理也是平台的一大看点,特别是旷日持久的糖尿病管理,患者用药有较强的稳定性——在僵持的冷兵器战争中,铁匠总是收入稳定的职业。

2015年前后,医药O2O正兴起,叮当快药、快方送药、送药上门等一系列药品配送App,试图弥补这一市场空白。

患者对药品有长期大量需求的全链条管理平台上,药品销售和配送会是最后一块拼图吗?

《财经》记者观察到,国内部分糖尿病管理平台已开设自己的商城,并直接联通患者在糖尿病管理App上的账号。以掌上糖医商城为例,页面上有售各种品牌的血糖试纸、血糖仪等设备,但并没有糖尿病药品配送相关服务。

以药物研发、销售为主要业务的天士力,也利用“主场优势”在这个方向推进。2013年9月起,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天士力开展糖尿病管理领域的合作,运营“糖尿病门诊特殊病患者用药服务项目”,加入该项目的患者,可以享受电话或网络预订药品,次日免费送药上门的服务。天士力还借此与天津市部分医院开展合作,通过连接医院HIS系统,让电子处方和健康管理数据联通,以期将一手的药品使用数据用于促进药品销售。

然而,看起来很赚钱的药品环节,可能并非糖尿病管理平台的盈利要点。

“OTC类药物毛利很低,需求频率不高;处方药因需要医生证明等原因并不方便。此外,中国百姓使用医保开药的习惯一直都有。”冯燕飞分析,“如果糖尿病管理平台涉及药物销售和配送,还需要考虑药品存储、运输等条件,相关的政策环境也不够成熟。”

美敦力近年来在欧洲收购了不少的医疗诊所,以线下诊所切入用户生活,这有利于糖尿病管理相关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模式在全球推广。在中国,其与微糖合作糖尿病平台。

陈军也坦承,政策环境是糖尿病管理平台必须考虑的因素,其中牵涉的远不止药品领域。“一是数据方面,国家要求数据要留在国内,这对于一些跨国公司来说是一个问题;还有医疗体系成熟度,成熟度越高的地方全链条糖尿病管理推广就越顺利。荷兰私立医院多,中国以公立医院为主,这事关民众的付费意愿和习惯。”

医保补贴,能否为市场助力

糖尿病管理市场的“新”,还体现在政府以医保方式介入上。

目前国内糖尿病诊疗费用大部分不属于医保范围,只有部分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享受医药补贴,并不囊括糖尿病的日常疗养和用药。

天津市人社局与天士力集团运营的“糖尿病门诊特殊病患者用药服务项目”,是支持患者使用医保结算配送药品的。也就是说,患者享受药品免费配送的同时,在签收药品时只需支付医保结算后个人负担的部分费用即可。

在糖尿病这场持久战中,患者对产品价格的敏感程度非常高,医保的介入是相当重要的导向因素。

天士力2017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线上糖尿病会员人数从去年的5万人增加到7万人,上半年糖尿病管理相关业务带来的营业收入达到1.3亿元。其内部人士也表示,糖尿病管理会是企业未来重点业务之一。

刊登在《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年7月刊的一篇论文分析糖尿病门诊特殊病医保费用的结论称,开展参保人群的健康管理是降低糖尿病患病率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

不只是糖尿病管理,慢病管理医保结算项目是否有可能在国内大范围推广,也是各方高度关注的一点。不过,《财经》记者从一位接近卫计委的人士处获悉,由于牵涉的产业状况太多,卫计委针对慢病管理纳入医保的研讨还没有进入详细阶段。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长期从事医疗体制及政策研究,他指出,“如果慢病管理由现在的定点医疗机构放开,那么如何公开招标就是关键。政府和企业签约的过程需要足够透明,防止垄断和寻租。”

顾昕认为,就目前情况看,天津市政府和民间企业在慢病管理上的合作只可以称为一种“做法”,还无法认定其成为一种“模式”。

本质上,全链条糖尿病管理平台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通诊疗、监测、设备、医疗产品销售等环节,最大程度地发挥大数据的利用效率,优化糖尿病管理服务,形成稳定的患者用户群。

对于患者来说,减少在各环节做选择、跑动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保持稳定的治疗过程,也是他们愿意被“承包”的最大理由。

这期间,还需政府对糖尿病医保支付政策开展定量客观的效果评价,才能推动在技术进步带动下的新模式,发挥最大效用。

(本文首刊于2017年9月4日出版的《财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