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计划又有新进展,仍需攻克诸多技术难题

《财经》记者 熊平平/文 编辑/朱弢  

2017年09月26日 17:30  

本文1915字,约3分钟

9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介绍了超级杂交水稻研究最新进展,其团队正在进行的第五期超级杂交稻研究计划,最新目标是每公顷达到17吨,即亩产1134公斤,在实验的五个百亩田中,“有一个百亩片可能达到17吨”。

袁隆平是在中国城头山(首届)世界稻作文明论坛上披露上述信息的。

中国的水稻种植技术正处转型期,从传统手工劳动转向现代化机械化生产,新的生产方式带来生产率的提升,但如何实现超级杂交稻的不断突破,种植技术和社会环境正面临种种挑战。

 超级稻新目标:每公顷产量17吨

1996年,为满足国家的粮食需求,农业部提出超级杂交水稻培育计划,由袁隆平主持。该计划分四个时期,1996年至2000年属第一期,目标产量是每亩700公斤(每公顷10.5吨),2001年至2005年为第二期,目标产量800公斤每亩(每公顷12吨),第三期为2006年至2015年,目标产品为亩产900公斤(每公顷13.5吨),第四期是2013年至2020年,亩产1000公斤(每公顷15吨)。

2014年,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的超高产水稻新组合“Y两优900”现场测产百亩片亩产达1026.7公斤,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提前突破了第四期目标。在这一背景下,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计划启动,其产量指标是每公顷16吨,即亩产1067公斤,计划于2020年前实现。

袁隆平透露,已有示范田连续三年产量都超过了16吨,因此将目标提至每公顷17吨,在其团队实验的五个百亩田中,“有一个百亩片可能达到17吨”。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副国别主任凯琳·里格若表示,大米是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占中国人口的60%以上,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不到9%,却养育了世界20%以上的人口。

凯琳·里格若说,这一成绩的重要原因是超级杂交稻的研究与推广,这一开创性研究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并为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这项技术目前已被推广到更多的发展中国家。

如何攻克产量难题?

袁隆平指出,尽管超级稻目标不断被突破,但仍需攻克诸多技术难题。

水稻的产量计算公式是:产量=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袁隆平表示,当前0.55的收获指数已经很高,因此增加产量的核心工作在于提高水稻生物学产量。提高生物学产量的一项技术是改变水稻的株高,传统水稻属于高杆品种,高近2米,产量很低,后经过一系列改良,从矮杆到半矮秆,再到半高杆,当前亩产1000公斤杂交稻属于半高杆,在1.2米左右。下一步17吨、18吨的目标如何继续改良株高,是摆在科研前的一个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认为,应推广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罗锡文在对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等国家进行考察后,十年间在全国26个省推广了机械化直播应用,新疆连续两年超过1000公斤,8个省超过800公斤,11个省超过700公斤,17个省超过600公斤,证明了机械化水稻直播技术的适宜性。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邹应斌介绍,为降低直播的成本,其团队研发了杂交稻单本密植机插技术,该项机插秧栽培采用单粒播种、单棵成苗,可使种子成本下降75%,秧龄延长10天,亩产增加10%,并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增长幅度更大。

邹应斌称,该项技术已在南方7省开展了大范围的应用示范,浏阳、阳衡南县等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单本密植机插。

他山之石:台湾的稻米产业化经验

除了攻克水稻种植技术上的难关,社会条件也是稻作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其中一项挑战是如何让年轻人传承稻作文明,即让年轻一代愿意从事水稻种植行业。台湾农业社会环境与大陆相似,台湾在发展稻米产业方面经验可提供借鉴。

台湾农渔会联合资讯中心执行长徐嘉鸿介绍,台湾水稻当前面临巨大挑战,一是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大量稻米进口,冲击自产水稻,二是人均稻米食用量下降,导致稻米市场缩小,很难赚到钱,年轻农民不愿意种植水稻,使得行业受到冲击。

徐嘉鸿称,台湾发展稻米产业的总方向是往生态有机方向发展,成立了有机农业发展协会,推广种植有机水稻,为种植有机水稻提供人才库、知识库、技术库。

有机农业发展协会在稻米机能性成分进行了研究,让水稻增加价值。因为台湾地区最高发的肿瘤是B型肝炎病毒类,从稻米中分离出抗肿瘤的有益成分,加工成健康食品。同时农会还推动米制品,如米膏、米糠香松的制作方法,可作为儿童的高营养食品。近来台湾在培养农村妈妈做甜妈妈烘焙,烘焙米粉蛋糕、米粉面包等。

此外,台湾对于良质米分级检验进行了严格管理,获奖优质米市场价格也较高。在政策方面,则成立良质米产销专区,大佃农大面积种植稻田,生产高质量大米,可不缴交公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