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聚焦】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中国中铁海外收入毛利双增

《财经》记者 张建锋/文 王东/编辑  

2017年10月25日 12:30  

本文4057字,约6分钟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亦开始逐步提升。

 

2017年1-9月份,中国中铁(601390.SH;00390.H)新签合同额为8980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为中国中铁提供最大收入和利润来源的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为7575.4亿元,同比增长19.3%;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工业设备与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新签合同额分别为179.7亿元、232.1亿元、241.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50.3%、25.5%、23.6%。从业务地域划分,中国中铁境内新签合同额为8462亿元,境外新签合同额为518亿元。

中国中铁总裁张宗言对《财经》记者表示“虽然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境外新签合同额占比仅为5.76%,但’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强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需求,中国中铁海外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实现双增长,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向好。” 据了解,中国中铁作为央企上市公司已被中国证监会列为“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上市公司之一”。

张宗言指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中铁全力推进国际化经营,实现海外业务的跨越式发展。但随着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项目的相继落地,项目实际推进将面临多边性导致复杂性、金融支持亟待加强、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等新的挑战。

借力“一带一路”

2017年上半年,中国中铁营业收入的94.58%来自于中国地区,5.42%来自于海外地区。公司在中国地区实现营业收入2,839.98 亿元,同比增长9.35%;在海外地区实现收入162.81亿元,同比增长17.33%。

2015年-2017年上半年,中国中铁海外新签订单金额分别为685亿元、1025.1亿元、286.2亿元。其中,2016年海外新签合同额中有超过一半是在“一带一路”沿线收获的。

兴业证券指出,2016年公司海外订单迎来高增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推进驱动订单加速落地,公司海外业务在2017年有望进入收获期。

张宗言指出:“凭借综合优势和铁路建设专业优势,特别是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等八大领域国际领先优势,及系统掌握了不同地质结构、不同气候环境、不同轨道类型等多种条件下的高速铁路建造技术,中国中铁深度参与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中铁已经深度参与沿线国家基础建设,公司先后承建中亚第一长隧乌兹别克斯坦安琶铁路隧道、非洲大陆第一条现代化城市轻轨亚的斯亚贝巴轻轨等’一带一路’沿线重大项目的实施,并已在沿线22个国家有在建项目。”

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在建项目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的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国际业务涵盖对外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机械制造等领域,涉及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房屋建筑、城市轨道、市政工程等。

其实在“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之前,中国中铁已在多个国家长期跟踪和运作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然而由于项目所在国推进缓慢、资金难以解决、国际环境复杂等种种原因一直难以落地,譬如中国中铁参与的中老铁路追踪历程长达十余年。

自“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后,国家有关部委牵头、金融机构支持、基建企业配合,大力推进了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领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展,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外交举措促使早期追踪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如俄罗斯莫喀高铁设计、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帕德玛大桥连接线等,中国中铁也均是这些项目的主要建设力量。

张宗言对《财经》记者指出,就“一带一路”项目收入而言,目前大多数已签署实施的重大项目正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还较低,但我们相信,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公司海外业务收入,特别是“一带一路”业务收入将获稳步提升。

海外毛利率上升

合作模式的灵活性以及对规模效应优势和成本的控制,让中国中铁获得大量海外项目的同时,也保证了海外项目收入和毛利率的稳定上升。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项目,公司主要采用B2B、BOT、EPC+F、EPC和施工总承包等方式承揽。很多项目纳入政府间合作框架,在两国政府推动下,以商业模式合作。

2016年,中国中铁主营业务分地区中,海外地区营业收入275.6亿元,中国地区营业收入6157.97亿元,其中海外地区毛利率为8.15%,略低同期中国地区9.17%的毛利率。而在2017年上半年,伴随公司海外生产经营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公司海外地区毛利率大幅增加并高于中国地区。其中,中国地区的业务毛利率9.54%,较上年同期增加0.16个百分点,海外地区的业务毛利率12.15%,较上年同期增加0.73 个百分点。

“公司海外项目因国家和地区毛利率有差异,但同类项目较国内项目而言毛利略高。”张宗言对《财经》记者表示,主要原因是EPC项目中,公司集成优势较为明显,可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人工成本和专业设备等优势,生产资源调配更能符合生产经营需要,也更加科学合理。

在控制成本保障“一带一路”项目毛利率方面,公司主要从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持业务上下游的沟通渠道畅通、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三大方面入手。

其中,项目前期工作为深入了解国际市场,做好投资架构规划,融资渠道安排,按国际化商业规则开展项目运作等。通过管理成本、用工成本、材料费、设备费、施工措施费用、财税成本的控制及变更索赔管理,让中国中铁在加强“一带一路”项目成本管理成效初现。

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财经》记者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中铁海外项目毛利率高于高内的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基建竞争激烈,项目招投标对价格比较敏感,而国外项目招投标对施工质量要求更高,而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

新挑战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中铁全力推进国际化经营,实现海外业务的跨越式发展。而推进过程中“多边性导致复杂性、金融支持亟待加强、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等新的挑战也都需要公司采取新的应对措施。

2017年上半年,中国中铁境内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37.9%,而境外新签合同额同比下滑了8.2%。

有券商分析师对《财经》记者指出,基建行业企业2017年上半年境外新签合同额同比下滑应该属于偶然性,且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从全年角度来看,应仍保持增长。

在多边复杂性方面。“一带一路”国家大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但是普遍存在经济社会欠发达、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着各国参与互联互通建设的积极性;区域内技术标准不统一,增大了项目设计施工的难度;区域内政治利益关系不明朗,直接作用于互联互通项目的实施进程。

在金融支持亟待加强方面。目前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投融资能力已成为能否赢得工程项目的重要因素。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目前我国援外优惠贷款年利率为2%-3%,优惠度仅为20%-28%,低于国际组织35%的优惠标准。世行、日、韩等提供贷款的利率均不超过1%甚至更低。而在自筹资金上,目前中国财政政策要求融资主体国家提供15%的自筹资金,这也成为一些国家难以逾越的障碍。特别是中老、中缅这样的铁路项目,规模大、资金要求高,单靠承包商自身能力,很难完成建设所需资金融资,建设资金难以落实,已成为“一带一路”项目的最大“瓶颈”。

上述分析师亦表示,中国中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业务,主要挑战是当地政治不稳定和资金落实两大问题。

面对上述困难,围绕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中铁积极采取做好分析调研等基础工作、大力构建海外开发新机制、积极响应政府部委和协会组织协调等工作来应对。

为加大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具体规划的研究,抢抓国家“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三网一化”以及“优势产能走出去”战略机遇,在国家推行的大政策项下做好“保现量、促增量”工作,中国中铁多次组织专家团队对“一带一路”的具体区域和线路进行现场勘察,汇总分析,明确了公司自身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的思路和举措”。

“‘一带一路’涉及国别众多,地理环境复杂。这也正是公司可以充分发挥中央建筑企业综合优势和铁路建设专业优势,特别是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电气化铁路、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铁路道岔、盾构制造等八大领域国际领先优势,积极参与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大显身手的领域。”张宗言介绍说。

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公司积极参与项目前期规划,统筹考虑新项目与本地既有基础设施的衔接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已建成设施的效用,缩减早期投入和重复建设,充分考虑经济因素。

围绕推进“一带一路”等战略,张宗言指出,中国中铁明确了按照“品牌化、区域化、属地化、混合化”要求,加大了海外资源重组整合步伐,提出了“大战略、大平台、大旗舰、大布局、大政策”海外经营方针,以创新国际化经营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快构建海外经营集中管理平台。

《财经》记者 张建锋/文  王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