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开放川南样本:发力制度改革,辐射川滇黔渝

《财经》记者 周哲/文 王延春/编辑  

2017年11月03日 18:43  

本文6796字,约10分钟

“一带一路”把内陆自贸区变成了开放前沿。川南临港片区是第三批自贸区的缩影。第三批自贸区除了学习前两批自贸区的经验,也在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自主制度创新,借助沿海自贸区的力量带动内陆区域对外开放

9月26日星期二晚上8点半,中国(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下称“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大楼里灯火通明。一位接待《财经》记者的管委会工作人员称,他已经连续两天加班到12点了,今年4月以来,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从领导到基层干部,几乎每天都加班,几乎没有人过过周末,他苦笑着说,“根本不是想象的公务员那样”。

川南临港片区位于泸州,地处川滇黔渝边界(见图)。2017年1月-8月,泸州市进出口总额在全省排位由第9位上升到第2位;1月-9月,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货物同比增长1569.52%。半年时间,自贸区红利已悄然释放。

川南临港片区属于四川自贸区三个片区之一,是第三批七个自贸区共21个片区中不算起眼的一个。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13年在上海启动,发展至今已进入3.0时代。自贸区范围从沿海延伸到内陆(见图),内陆地区起点低、基础弱,如何利用自贸区平台大力发展对外开放,成为关注的焦点。

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摄影/杨涛、孔芒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等。

“搞自贸区,其实最重要的并不是海关意义上的货物顺利通行和贸易便利化,而是建立一个区域,在现有体制框架下最大限度地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和国际经济合作。”天津自由贸易区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恩专称。2013年设立自贸区的初衷,是在一个范围内逐步放开市场准入并与国际规则对接;并通过开放倒逼改革,来克服低效的行政审批模式。

沿海自贸区走在了探索的最前面,《财经》此次将目光投向内陆自贸区,观察它们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实现路径,以及西部和内陆自贸区开放面临的难题和破解之道。

辐射川滇黔渝

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向西南驱车经成渝环线高速约200公里,便可到达泸州。

谈起为什么选择泸州和川南临港片区,做跨境商品贸易的泸州岂唯贸易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刘宇对《财经》记者称,主要是看中了泸州的地理位置。泸州地理位置优势明显,靠近三省中心,可以辐射川滇黔渝四个省。

“最终货物都是从公司仓库运出去,这是一个基础成本。如果放在成都,运到云南昆明的运输成本就太高了,大概要占到一个集装箱货物总价的5%,但是如果从泸州到昆明,运输成本只占货物总价2%。”刘宇直言。

刘宇看好未来川滇黔渝对进出口贸易需求的爆发,他甚至预计这个量未来会超过广东福建浙江三省总量。这也是为什么这个从广州发家的企业选择来川南临港片区落户,且从供应链企业转变成品牌商,打造自主品牌向销售端延伸。

要想推动自贸区发展,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是第一步。

在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任晓波看来,川南临港片区在第三批自贸区各片区中体量不算太大,位置也偏西部。而之所以能够入选,最主要是得益于泸州港的水港优势。四川自贸区的三个片区中,成都天府新区片区依靠双流机场航空港,青白江铁路片区依靠铁路港,而川南临港片区依靠泸州港水港。泸州港是四川第一大水港,目前有10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这也是川南临港片区最终落户泸州的最主要原因。

另外,泸州也是成渝城市群中除了成都、重庆双核之外人口最多和面积最大的城市,是成渝城市群中的第三极。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泸州经济增速分别为9.5%和10%,增速均位列四川省第一,近几年经济发展等综合指标也表现不错。

另一方面,劣势也相当明显。2017年5月,泸州蓝田机场为了配合自贸区而进行升级改造,进出泸州都变得有些麻烦。无论是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还是从重庆江北机场,到达泸州都需要三个多小时的车程,而泸州目前也没有高铁,这对人员、货物的进出都是限制。

川南临港片区也认识到了交通的制约作用,任晓波介绍称,这几年泸州要斥资1000亿元把泸州打造成全国性交通枢纽,铁路空水各种交通方式将在川南临港片区无缝对接。

铁路将与青白江相连,连接蓉欧铁路,铁路直接开进港口。川南城际高铁年内通车,连接泸州和成都。重庆经泸州到昆明的高铁今年动工,预计三年到四年开通,开通后半小时到重庆,高铁站距离自贸区仅1.5公里。泸州云龙机场明年7月1日正式挂牌,距离自贸区仅8公里。已经修通的高速公路有三条,连接成都、自贡、遵义、宜宾、重庆等城市。

另外,川南临港片区目前只有保税物流中心B型,而没有综合保税区,也没有对外开放口岸,这对自贸区建设带来了诸多障碍,在吸引出口加工企业、吸引外资、与沿海自贸区合作等方面都让川南临港片区备受束缚。

泸州市物流和口岸办公室主任冉国才对《财经》记者透露,泸州港对外开放口岸正在争取中,去年11月已列入了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目前国家正在修订口岸管理条例,希望修订完再考虑批准对外开放口岸。而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区别则在于,前者范围更大、业务更宽泛,综合保税区可以发展出口加工等业务,而后者只能发展保税仓储物流业务,比较受限。

此外,泸州传统四大产业是酒类制造业、化工产业、机械制造业、能源行业,而外资企业、金融企业、高科技企业等比较少,产业基础比较薄弱。

定位“协同开放”

在认清优劣势基础上,川南临港片区定位于“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西部航运枢纽”和“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前者发挥泸州港和地理位置优势,和有优势的航运物流行业的特长,后者致力于与沿江沿海协同,承接产业转移。

川南临港片区政策研究局副局长聂和平对《财经》记者称,这既是中央对四川自贸区的定位,也是川南临港片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一批第二批自贸区都在沿海地区,而第三批自贸区除了浙江和辽宁基本上都在内陆地区,所以第三批自贸区的定位就是打造大开放带动小开放的格局。

“如果说1.0版本、2.0版本的上海自贸区建设可能更多的是考虑作为开放的排头兵,到今天3.0版本的自贸区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可能就是协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徐永林直言。

川南临港片区正与各个沿海自贸区积极地打交道,聂和平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协调开放并不容易。以前搞自贸区建设,都是自己搞自己的,什么都可以自己做主。现在要协同开放,必须看到对方有什么需求,满足双方的需求才能进行合作和共同建设。

协同发展成果初显,比如川南临港片区与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对接,双方形成合办制度清单,南沙的企业如果想来泸州投资,人不用亲自到泸州来,只需在南沙提交资料,川南临港片区办理好企业注册等之后寄过去。泸州的企业想去南沙投资也是如此。

“我们就是希望可以通过沿海地区的大开放,带动川南临港片区的新开放,形成东西联动的全域开放。”聂和平直言。

另外,川南临港片区也在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主动承接智能终端和融资租赁等行业。任晓波解释,通过梳理发现,智能终端产业转移速度很快,对解决就业、开放性经济都有促进作用,还很匹配自贸区的定位。发展融资租赁主要是希望为物流和智能终端企业这种有大型设备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推动金融和产业的发展。

聂和平透露,川南临港片区多次去深圳等沿海地区招商,目前智能终端企业入驻了40多家,融资租赁也已经起步。

制度改革发力

从深圳起家的友信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友信达”),便是被招商到泸州落户的企业之一。友信达项目经理谢磊对《财经》记者称,智能终端行业向西部转移是个大趋势,而之所以选择泸州,主要是因为和当地政府接触之后发现他们比较务实,对企业的服务也比较高效。现在看来承诺的东西基本上百分百落实了。

谢磊是河北人,之前从未来过泸州。和他一样,友信达的管理层都来自全国各地。企业刚来泸州的时候不熟悉情况,都是政府的人带着企业去办手续,工商税务登记一天半就都办好了,效率很高。企业不用去找政府,政府每周至少到企业一两次,了解企业困难,服务意识很强。还帮助企业考虑了很多问题,比如小到企业员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友信达,川南临港片区的服务意识和高效率,基本上得到了记者采访的五家企业的一致认可。

但谢磊直言,目前企业招工仍是问题,智能终端企业对年轻劳动力需求较大,但是当地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了。目前只招到100多人,缺口还很大。友信达生产出的手机一般销往东南亚各国,售价60美元到80美元不等,圣诞节前两个月是生产订单旺季。但目前由于招工不足,且员工熟练程度不够,所以公司不敢接太多订单。

泸州京川集团有限公司坐落在友信达隔壁,也是被招商过来的智能终端企业。京川集团副总经理梁京锋也同样在愁招工问题,梁京锋直言,泸州来了不少同类型的企业,同时招工,而本地人已经出去打工了,不知道家门口就有沿海地区一样的企业。但可能过年期间加大宣传,年后情况会好一点。据悉,京川集团目前招到200多人,仍缺口300多人。

但让他最愁的其实还不是招工问题,而是融资问题。他直言,现在融资还是主要靠自有资金,贷款比较头疼,限制了企业的运转。

贷款难在川南临港片区不是个例。浙江合盛硅业有限公司(下称“合盛硅业”)财务经理汪功乐对记者称,目前最难解决的就是融资问题。合盛硅业2015年收购四川硅峰有机硅公司从而进入泸州,之前作为国企的四川硅峰有机硅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而关停,所以银行对于接手的合盛硅业仍处观望态度,对其民企身份也有担忧,而合盛硅业接触过的银行贷款利息又偏高。

“有一个农商行联系过我们,利率上浮70%,太高了,所以我们没贷款。我们理想的利率是上浮10%到20%,在嘉兴总部和新疆的公司拿到的贷款基本上都是这个水平。”汪功乐称,所以合盛硅业目前还是靠自有资金来进行并购后的装置改造。

聂和平坦承,川南临港片区的金融国际化仍是个薄弱点。目前在川南临港片区注册的金融企业只有17家,而沿海自贸区可能一年就有几百家金融企业入驻,这也是未来川南临港片区需要着力推进的方向。

合盛硅业之所以从沿海的浙江嘉兴来到内陆的泸州,一是有机硅的下游产品电子产品都在往西部转移,尤其是成都重庆的电子产业发展得特别好,所以作为中游企业来内地布局是个既定的方向。二是发现有收购四川硅峰有机硅公司的机会,且工艺比较相近,技改的难度小、时间快,也节约了新投资建厂的时间。三是并不是所有省份都适合炼硅,最好的是四川、云南、东北和新疆,因此四川独特的资源禀赋也是企业来此的重要原因。

但汪功乐也直言,来此设厂缺点也很明显,从泸州运到上海出口的时间太长了,基本上要20天到1个月。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川南临港片区去沿海招商时经常带上物流企业,“以商招商”。民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泸州分公司经理(下称“民生轮船”)何忠勇对《财经》记者解释,沿海地区企业进入内地肯定要考虑物流,包括对物流成本的测算。所以民生轮船经常跟着政府一起去招商,给沿海企业解释川南临港片区物流体系的运作,各项物流成本等等。沿海企业综合考虑各项成本和收益,觉得划算才会被吸引到泸州来。

《财经》记者采访的企业反映,川南临港片区在资源禀赋、广阔的内陆市场、四省交界的地理位置、产业转移大趋势、行政审批效率、营商环境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但另一方面,物流时间和成本、融资问题、交通等方面也存在着短板。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机构,对川南临港片区半年来的运行情况和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在与国际先进国家营商环境对标后发现,川南临港片区从企业开办到结束经营各阶段的关键指标普遍优于全国整体水平,并在企业设立登记、开展跨境贸易等方面向亚洲领先甚至国际一流不断看齐。但同时在获得信贷等方面仍存在短板,需要加强。

聂和平直言,川南临港片区格外关注企业提出的需求,但企业谈起需求往往关心税收优惠,而这恰恰不是自贸区该做的事。自贸区不是通过优惠政策,而是通过例如口岸便利化、行政审批效率的提高这种制度的建设、营商环境的打造来发展。

聂和平称,自贸区竞争激烈,泸州入选自贸区来之不易,泸州上下都非常珍惜这个唯一的国家级平台。所以举全市之力在制度创新、营商环境的打造方面发力。目前报到国务院的制度创新案例中,川南临港片区有7个,成都两个片区有9个,四川省级部门有4个,川南临港片区制度创新力度由此可见一斑。

据了解,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可以统筹泸州市和龙马潭区两个层级的资源,可以任意调配和考核,每个月都通报。长江经济开发区、龙马潭区、自贸区三区合一,主要领导都是一个人。“体制理顺了,人心就齐了。”聂和平感慨,完成国家试验任务的压力、在成都重庆夹缝中求生存的欲望和为家乡谋发展的动力相结合,所有人都在全力以赴。

加快服务业开放

川南临港片区是第三批自贸区的缩影。第三批自贸区除了复制学习前两批自贸区的经验,也在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自主制度创新,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探索适合本地的产业和经济发展之道,借助沿海自贸区的力量带动内陆的对外开放。

“内陆自贸区的建设,不要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这就相当于是在举全国之力,什么做不出来?‘一带一路’实际上就是把内陆地区变成开放最前沿。”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对《财经》记者畅谈内陆自贸区发展路径。

自贸区建设缘起2013年9月,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从上海起步;2015年4月,第二批自贸区扩展到广东、天津和福建;2017年3月31日,第三批自贸区扩展至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省份。中国形成“1+3+7”共11个自贸区的格局。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民称,当初设立上海自贸区的初衷,就是要在新形势下更好地适应国际经贸规则变化和挑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打造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试验田。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上海自贸区方案设计参与者王新奎回忆,“2013年李克强总理到上海开座谈会,谈为什么要搞自由贸易试验区。一个很明确的认识是这个世界变了,但那个时候不是很清楚怎么变,隐隐约约感觉到在变化。所以后来把‘试验’两个字加上去,就是要探索新的形势是怎么变化的。”

“国际经济规则在发生改变,很多规则中国不一定适应,我们要怎么应对这些规则,包括怎么应对国际谈判中的新议题,自贸区要做出探索和试验。”朱民称。所以上海自贸区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由贸易区,加快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四年来,自贸区通过负面清单,极大地拓展了对外开放的空间;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证照分离等改革,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投资便利、贸易便利,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通过金融改革如自由贸易账户、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等为境外投融资提供便利,金融改革开放还在持续释放红利。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要推动建立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优化区域开放格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张燕生对《财经》记者分析,十九大报告有一个主题词,就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与全面开放新格局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新时代的实现必须由开放的新格局来推动、促进,同时要想形成开放新格局需适应新时代。

他直言,过去30年中国在制造业的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金融、医疗、文化等服务业领域还是国企占主导,约占90%的市场份额,新时期需要继续推动现代服务业的改革开放。一方面要放开准入,把限制性的规定取消;另一方面要把规则与国际对接,不然即便放开准入外资也没法与中国人做生意。因此自贸区要继续在服务业开放方面做出探索和尝试。

(本文首刊于2017年10月30日出版的《财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