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频频被曝问题,谁该为此负责?

《财经》记者:袁建胜 编辑:朱弢  

2017年11月25日 15:53  

本文2581字,约4分钟

近期上海携程亲子中心、北京红黄蓝幼儿园、朝花幼儿园连续出现涉嫌侵害儿童的事件,《财经》记者就此类现象频繁发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采访了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科学学院首席专家劳凯声,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

童小军认为,这类事件反映出目前社会在儿童保护方面,缺乏基本的共识、标准和底线。劳凯声则指出,要防止和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地方政府应切实负起学前教育的监管责任。

事件如何定性?

童小军认为,就目前被媒体报道出来的信息看,上海携程亲子中心与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这两个事件,都涉嫌侵害儿童,但两者的性质并不一样。

前者虽然比较严重,需要严肃认真的对待和处理,但它主要还属于教育和管教方法是否失当的范畴;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则不同,有家长反映的、诸如猥亵等情况,一旦查实,就这些行为本身来说,明显涉嫌犯罪行为。

劳凯声也提出要特别关注北京红黄蓝幼儿园的案件,一方面它不是普通的机构,背后是一家管理和运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还是海外上市的公司;另一方面如果性侵孩子行为确实存在,会给孩子们造成终生的伤害,执法部门应严格执法和处理,杜绝此类现象。

新情况还是老问题?

在劳凯声看来,最近此类侵害儿童的相关报道的比较多,媒体集中报道,产生了一种“舆论效应”,但这个不是新的问题,幼儿园办园不规范,缺乏监督,教师素质低,不懂教育的现象过去也有,只是不像现在这么引人注目。

“民办园”出现问题的居多,有两个层面的因素,一是近年来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今年9月开始执行,明确规定民营资本可以进入教育领域。二是今年来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急剧上涨,传统育儿的场所主要是家庭,大多是老人来抚养,现在社会风气有了明显的变化,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变成主要方式。”

“市场有需求,法律和政策也开放,于是大量机构进入这个领域,很多人选择当幼教老师,但是办园水平参差不齐,很多老师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还带着民间带孩子的色彩,发生不尊重、打骂孩子甚至更严重的情况。”劳凯声说。

在劳凯生看来,对于学前教育的现状,法律、政策和政府管理都准备不足,特别是缺少有效的监督,集中出现了一些反常的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这类现象还是无法杜绝。

童小军也认为,侵害儿童其实是相对普遍的现象。不仅是幼儿阶段,包括小学、中学,在管教孩子方面,总是惯常的采取成人的视角、思维和行为方式,甚至使用压制、打骂和冷暴力等手段,让孩子“听话”,这些都算是侵害儿童,责任主体不仅是老师,也应该包括家长等与孩子成长相关的各类机构、部门和人员。

童小军说:“现在幼儿园老师的问题暴露出来,要是家长在家里对孩子使用暴力,我们该如何发现、界定和制止呢?‘孩子是社会、国家的花朵和未来’类似的口号很多,但事实是,大家普遍不知道该怎么合理的管教和保护孩子。说到底,应该按照孩子本身健康成长的需求来抚养、教育,为他们建立良好的环境,不能以成人自己的‘方便’、思维和行为出发,随意选择对待孩子的方式。”

谁来监管幼儿园?

劳凯声指出,学前教育的原则是属地管理,立法、管理、监督方面地方政府负有主要责任。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制定了针对学前教育的地方性法规,全国人大也在组织调研、起草专门的法律,但是要正式出台还需要时间。

“但现有法律、法规对‘体罚学生’的相关规定是明确的,政府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责任、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管,减少甚至杜绝侵害儿童的乱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劳凯声说。

比如“督导”,这是政府的一项明确的工作,也有专门的督导机构,过去并没有把“学前教育“纳入到督导内容中,但《督导条例》是明确的,可以运用这项条例来实现对学前教育的监管。此外,全国、各地人民代表大会也可根据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力,履行监督责任。

劳凯声说:“需求的急剧增长,将机构办园水平、教师素质等问题凸显出来,对老师加强管理和培训,也是政府可以做也应该做的事,比如开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提升非专业老师的专业素质。”

目前学前教育领域,并没有明确主管的政府部门,这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据劳凯声介绍,这有历史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之前,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都属于福利性事业,由各企事业单位举办,由各单位经费来支出,政府只举办有限的示范性的幼儿园进行指导,比如北京六一幼儿园、北海幼儿园等。

20世纪90年代之后开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各企事业单位将学前教育机构逐步剥离出来,小学、中学、大学,由政府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学前教育是教育改革中唯一一个完全向市场开放领域,主要由市场来调节。缺乏监管,市场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对教育水平和质量关注不够,是学前教育改革留下的一个“后遗症”。

明确认知、制定标准、全面保护

在童小军看来,现在社会对伤害儿童的容忍度“既高又低”,打骂、冷暴力这些手段,也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大家的容忍度会比较高,特别是发生在家长身上;一旦出现涉及儿童的各类伤害案件又一片哗然,容忍度又变得很低。

“但是,打骂、喂芥末、扎针、吃药这些行为由哪些部门和机构来认定是否是伤害,又依据哪些标准来认定,认定之后又该依据哪些法律法规,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惩戒责任人?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还没有针对儿童伤害和保护相关领域,进行明确的立法。”童小军说。

童小军认为:从儿童保护的角度,涉及的人员和机构很多,包括家长、老师、幼儿园、学校,各类教育辅导、行为矫正机构,还有医院、司法等各类部门,但都普遍缺乏儿童保护的视角介入: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底线在哪儿?没有标准和规范可循。

有了清晰的认知和底线、标准的界定,设立相关法律、法规,树立面向社会各层次的管理、教育儿童的行为规范,建立如何介入、帮扶、惩戒等系统化的制度,才有依据来引导家长、老师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预防伤害,及时制止、惩戒,形成儿童保护的良好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财经》记者 袁建胜 编辑:朱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