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严:保障金融安全,与实体经济紧密连接是重要思路

2017年11月28日 22:12  

本文3063字,约4分钟

“从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防范的角度,怎么样更好的保障金融安全?和实体经济的紧密连接是很重要的一个思路。”11月28日,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公共关系副总裁郝严在“《财经》年会2018:预测与战略”上如此表示。

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公共关系副总裁郝严 

怎么样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呢?郝严表示,社会上的无论是社会组织或者企业,比如国有企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给他们做了很好的服务,未来继续支持他们,从规模上可能很难继续拓展,需要更多的注重效益的问题。这带来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我们怎么样服务实体经济?比如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或者外资,金融行业要考虑多给他们一些支持。

第二,金融行业本身也分实的和虚的,有的金融机构做金融衍生品,也有的金融机构在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我觉得和实体经济关联很密切的金融部门,未来也是我们重点需要发展的方向。

第三,金融机构或银行在做自己公司治理的过程当中,可以利用一些直接的更务实的金融工具和手段。

以下是他的发言实录:

郝严:感谢《财经》杂志的邀请,今天很高兴跟各位专家一起探讨金融安全和法治建设这个话题。金融安全相对的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我们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才需要注重讲金融安全。怎么会造成金融风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需要防范金融过度的脱实入虚,就是说金融怎么样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而不是脱离实体经济,如果金融脱离了实体经济,实际上就是玩钱生钱的游戏,金融就变成了一个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自己在内部循环,自然就会积累泡沫,时间长了就会产生金融风险。怎么样能够更好的规避金融风险,做好金融安全的工作?无论从党的十九大的会议,或者最近召开的一系列的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上看,国家在这方面给了一个很好的指引,希望金融行业能够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

有几个是可以做的:第一,金融行业更好的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我就不展开讲了,因为大家都很了解了。我想讲的是,怎么样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呢?社会上的无论是社会组织或者企业,比如国有企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给他们做了很好的服务,未来继续支持他们,从规模上可能很难继续拓展,需要更多的注重效益的问题。这带来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我们怎么样服务实体经济?比如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或者外资,金融行业要考虑多给他们一些支持。

第二,金融行业本身也分实的和虚的,有的金融机构做金融衍生品,也有的金融机构在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我觉得和实体经济关联很密切的金融部门,未来也是我们重点需要发展的方向。

第三,金融机构或银行在做自己公司治理的过程当中,可以利用一些直接的更务实的金融工具和手段。比如以消费金融行业为例,在做企业融资过程当中,很感谢监管机构给我们的许可和便利,除了通过市场上做间接的融资,还做ABS,或者未来还可能发债,直接性的投融资的方式方法,利用这样的工具操作我们内部的公司治理。这么操作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把我们的资产做表内表外的转换,其实更多的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最终把这个便利给到客户。

上面讲了从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防范的角度,怎么样更好的保障金融安全,和实体经济的紧密连接是很重要的一个思路。

法治,我最近关注央行和五个部委刚刚发布的资管的管理条例的征求意见稿,这里面专门提到了,未来希望能够打破刚兑,这个事情不仅对于资管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强调一个原则,叫做卖者尽责,买者自负,这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的或者契约的观点,在卖者尽责的前提下,客户也好,消费者也好,可能需要对于你签订的法律文书负法律责任。这个准则,在整个金融行业里都能够得到推广和贯彻的话,从法律层面、从监管层面,能够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降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大幅度削减长期积累的可能的金融风险。

从我从业的角度,我们讲金融安全和未来的金融发展,除了防范风险,讲法治建设,可能还要讲一点人文的关怀。无论是安全还是法治,最终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建立一个好的经济的机制、金融的机制,服务整个实体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和我们从事这个行业又是特别贴近的。消费金融行业最终的目标,也是覆盖尽可能多的人群,让他们享受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2016年有一个数字,到2016年底,我们全社会消费信贷的盘子是6万亿,不包括住房贷款、抵押贷款。但是,我们占到全国消费市场不到19%。美国和欧洲基本上在50%、60%以上,这个距离还是很大的。我们金融行业未来要做的工作还非常非常多,怎样服务实体经济,怎样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终端的消费者,其实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回过头来,我们讲金融安全和法治建设的时候,不要忘记了,我们最终还是要服务终端的客户和消费者。

邓峰:大家所讨论的金融安全究竟是什么概念,有愿意进一步阐述自己观点的嘉宾吗?

郝严:我觉得风险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比如大家特别关注食品行业,因为食品安全跟每个人息息相关。比如一个企业用假冒伪劣的原料,过期的原料,甚至有毒有害的原料生产食品,发现了以后,我们对它的处罚一定是非常严厉的,让他破产。比如在超市卖产品的时候,价签根据国标的标准,有些字母是需要大写,是需要加重加粗的,有些小写,可能在做价签的过程当中,因为疏忽做错了,这也是犯错的,这个在整个犯错体系里叫瑕疵,不叫系统性风险。

回到金融行业,也是一样的,在金融创新的过程当中,要允许企业犯错。可能有的时候个案的有一些问题,对他们要适度的宽容。但对那种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危及整个民生,甚至社会安全的,是需要严厉进行监管的。

邓峰:我们有不同的观点。如果考虑到微观的,每个人的财产安全,也是金融安全的一部分,如何实现?我们把《金融法》理解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见仁见智。

今天有第二种不同的分歧,就是金融安全和法治之间是不是矛盾的?在座的几位嘉宾都谈到这样的观点,法律摆在那儿,要金融安全就得允许别人突破这个法律,按照我说的另外一个逻辑,如果这个安全是和每一个人联系在一起的,你要实现金融安全,无论是系统性的,通过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保证中央银行能够专业化的操作,所以,法和安全之间是有一个关系的。今天我们在发的题目里也有这样一个概念,金融安全通过何种路径实现。这第二个问题各位有没有需要澄清的观点。

郝严:作为一个企业,一定要合规,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必须要做的。从法律建设来看,对于金融行业,也应该建立退出机制。

邓峰:我理解,假如是系统性风险,通过完善《中央银行法》,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地位,就可以以专业化的操作来解决。实际上我们今天打着安全的名义,从事着很多维稳的活动,从微观的角度,我们把《金融法》理解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去,所以,安全在我看来,恰恰是法要实现。

大家都谈到了一个观点,法律不是万能的,在法和安全之间有一个问题,就是创新和监管的矛盾。对这个问题,各位也都有很多的阐释,如何在法的框架下来谈创新?各位有没有补充的意见。

郝严:我个人觉得,创新和法治建设是不矛盾的,可以很好的有机结合到一起。比如中国特别发达的移动互联网,在最开始创新的时候,如果我们的法律把它所有的出口都堵死,就不会有中国互联网的今天。就是因为当时给它预留了很多空间,允许它发展,所以,我们移动互联网在全球都是领先的。作为法律来说,永远不可能走到创新的前面,创新的速度太快了,而且完全是市场激发的行为,法律能做的,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背后监管的机制,基础设施,如果这个创新偏离了既定的方向,法律就可以出手,但是你想让法律永远走在创新的前面,我觉得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