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小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不良主业,深化金融改革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踏上新征程

2017年11月30日 11:53  

本文9432字,约13分钟

“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结合关注类贷款等不良率先行指标看,中短期内,不良资产供给仍将是常态。仅关注类贷款,未来每年就约有7000亿至1万亿将转换成不良贷款。按照目前不良贷款的增速,不良贷款总额有望在2020年达到3万亿元。随着金融“去杠杆”进程的推进,今后2-3年内(17-19年),不良资产总量仍会在合理范围内缓慢上升,其处置出清还有一段持续过程。”11月30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在“《财经》年会2018:预测与战略”上如此表示。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赖小民)

赖小民表示,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双赢,差异化竞争是大势所趋,主要体现两方面:

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要运用投行思维,对资产进行改良,变废为宝,以问题企业重组、资产整合等产品为依托,提升不良资产整体价值,从而实现超额收益。

另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发挥“一体两翼”的优势,利用平台、技术、网络进行资产和资源整合,以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基金等产品为依托,通过“互联网+不良资产”、“资产管理+不良资产”等的多方结合,加快不良资产周转,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以下为赖小民发言实录: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防范化解金融系统风险

--在2018财经年会暨第三届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赖小民

(2017年11月30日 中国北京)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应邀参加财经年会暨第三届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发展高峰论坛。财经年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历届都保持了高水准、高水平、高质量,汇聚了国内外大量的政商学界精英。年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想碰撞、理论探讨、经验交流、共谋创新的机会。我们这个是金融专场,也是以“不良资产行业发展”为主题的一个高峰论坛。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发展谈几点个人的认识和看法。

一、不良资产行业是中国金融改革的见证者和护卫者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起源于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也服务于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在支持国有银行改革、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安全网”、“防火墙”、“稳定器”的作用,推动经济金融体系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不良资产行业助力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

我国不良资产行业的产生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以及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进程密不可分。90年代中后期,由于市场化改革的不彻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剧增,不良率由92年约20%上升至98年的约33%,资本充足率仅为3%-4%,外界称我国银行业面临“技术性”破产,依靠自行催收已难以化解长期累积的信贷风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认识到解决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紧迫性。1999年财政部决定成立包括中国华融在内的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对口分别接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中国的不良资产行业由此诞生。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迅速收购了四大国有银行2.6万亿元不良资产,使银行不良率迅速下降了10个点,有力支持了国有银行改制,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发挥了“安全网”和“稳定器”的重要作用。四大国有银行剥离不良资产后,相继完成股改上市,成为国际领先的一流商业银行。

(二)为服务经济高速增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启多元化发展之路

国有银行上市后,由“技术性破产”成长为利润过万亿的世界一流商业银行,不良得到较好控制,不良资产资源一度枯竭。为了谋求新发展,不良资产行业开始了市场化、多元化的创新转型之路。彼时正值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金融业迎来大资管时代,很多有实力的公司纷纷成立金融控股集团,大致分为银行系控股、大型金融集团控股和实业公司控股三类。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瞄准金融控股集团,把握经济金融发展机遇,围绕不良资产主业,以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托管危机型金融机构为契机,搭建了银行、证券、信托、租赁等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向多元化金融业务延伸,形成了母子公司“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的国有大型金融控股模式。以中国华融为例,2005年,在接受财政部委托,管理和处置工商银行股改剥离的损失类不良资产的基础上组建了华融置业;2006年,创新性地采用资产重组和股权重组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华融租赁;2007-2008年在托管德隆过程中组建了华融证券、华融信托;2009年在重组湖南“四行一社”基础上组建了华融湘江银行。目前这些机构都已发展成为行业内极具竞争力的公司,与母体公司一道成为了盘活存量资产的重要力量。有了这些专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中国华融在资产盘活、债务重整等方面的技术手段更加丰富,专业优势也更加明显。

(三)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不良资产行业支持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

2011年以来,国内经济逐步步入新常态,催生出金融新常态,呈现出“一增、一降、一紧、一窄、一严、一冒泡”六大显著特征。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各领域积聚的风险不断冒泡,金融业风险增大,不良率上升。银监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1.67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4万亿元,不良率1.74%。商业银行通过处置不良资产盘活存量的需求十分巨大。2012年,财政部、银监会出台《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再次赋予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一级批发商地位,标志着不良资产行业的重启和激活。2013年起,商业银行开始批量出售不良资产包,每年成交规模日益提高,从2013年的700多亿元迅速提升到2016年的5000多亿元。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忘历史使命,勇担国家赋予的责任,积极参与本轮不良资产市场,累计收购不良债权近1.2万亿元,市场占比合计达到80%以上。其中,中国华融高度重视不良资产包收购业务,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不良资产业务活力,创新业务模式和处置技术挖掘不良资产业务潜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中标债权6500亿元,连续三年市场占比超过50%,获得监管机构高度认可。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批量收购处置不良资产包,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资产管理公司引领了不良资产行业的创新发展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弥补了我国不良资产行业空白。自成立以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断发挥逆周期金融救助功能,以不良资产为主业,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成功实现了体制机制的重构,产品体系和技术手段的革新,为化解金融系统风险、促进产业重组整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见证了也引领了不良资产行业的创新发展。

(一)逐步拓宽不良资产收购范围,创新化解金融风险

政策性任务完成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防火网和稳定器”的功能定位为基础,从收购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入手,开始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收购不良资产。2004年,中国华融与工商银行合作,实现了资产管理公司首次商业化收购不良资产包。在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时间的推动下,财政部、银监会印发了金融企业批量转让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实现了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方式收购不良资产包的常态化。除了运用市场化方式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外,资产管理公司将不良资产收购范围拓展到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并积极探索收购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中国华融自2013年正式启动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试点工作以来,累计实施非金债权收购项目超过2000个,涉及投放金额超过5000亿元,收购非金项目投放余额已占不良资产收购业务投放总额的70%以上,收入贡献度达到90%以上,成为拉动中国华融不良资产管理业务继续大幅度增长的引擎。非金债权收购业务的实施,有效化解了企业面临的存量风险,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真正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盘活存量资产、化解企业债务危机的优势发挥了出来,得到监管部门的肯定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不断丰富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创新金融救助功能

不良资产行业发展的核心归根到底是处置手段和技术的改造升级。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创新处置手段,赋予资产管理新的内涵和外延,积极探索“老业务”新做法,强调债权股权资产的固本,依托多牌照业务平台不断创新资产经营产品。2016年,中国华融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互联网+”战略,成立中国华融自己的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华融中关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线上实现不良资产处置,打造不良资产行业的“淘宝网”。除了传统的本息清收、以物抵债、诉讼追偿之外,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利用债务重组、并购整合、债转股等先进的投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处置附加值,帮助困难实体企业实现近期解危、远期解困,帮助危机企业造血再生。以中国华融为例,多年来通过结合债务重组、资产整合等创新性手段,盘活了浙江凯翔、新飞跃等多家问题企业,既盘活了闲置生产要素,救活了企业,又增加了政府税收,实现了政府、法院、债权人、债务人多方共赢。

(三)持续深化不良资产业务内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新时期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主动将化解金融风险关口前移,积极探索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腾挪资源。2010年,中国华融率先批量开展收购重组业务,灵活运用债务展期、债务合并、债务转移等多种手段,化解企业短期流动性风险。近八年来,中国华融累计实施债权重组金额超万亿元,为盘活社会存量不良资产,修补社会信用体系,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债务重组业务已成为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占比最高、盈利占比最多”的业务品种。同时资产管理公司积极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大大提高资产处置盘活效率,缓解增量资产压力、释放存量资产活力,增强资产流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中国华融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第一家率先利用商业化债权资产构建资产池公开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2014年以来,在公开市场累计发行规模近80亿元。同时中国华融积极参与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将不良资产包收购和资产证券化两种业务有机结合,加快资金流转,降低资本占用压力,改善流动性水平,有效分散并转移一定程度的操作风险和价值波动风险,提升存量资产运营效率。

(四)着力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资源配置

在进一步加强不良资产主业的同时,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创新运营模式,以资产管理和投资、综合金融服务、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三大条线为基础,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华融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集团“一体两翼”的战略优势和系统功能,“横跨公司资本架构,纵跨企业生命周期”的综合产品和服务体系的作用,整合公司牌照资源,统筹旗下金融牌照公司与非金融牌照公司之间、分子公司之间、子子公司之间的协同合作,打造主业突出、综合服务的现代金融控股集团。在分子协同方面,打好业务组合拳,加大“四个融合”——融合逆周期收购、顺周期投融资业务;融合资产经营管理主业、多牌照金融服务功能;融合金融资金、产业资本;融合金融、非金融资产管理,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的优势,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多元化、特色化和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在收购存量债权进行重组的同时,通过设立股权信托计划、设立有限合伙基金等方式,间接实现对债务企业股权的控制,通过信托公司或有限合伙企业行使股东权利,帮助债务人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在解决其流动性需求的同时优化了财务结构。通过对综合金融手段的运用,形成了覆盖企业客户全生命周期、覆盖上下游产业链条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实践证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化转型之路,也开启了中国不良资产行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之路。截至2017年6月末,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已突破4万亿元,净资产超过4500亿元,2016年全年实现净利润超过400亿元。其中中国华融经营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集团总资产1.65万亿元,是2012年末的5.3倍;净资产1700.6亿元,是2012年末的4倍;2016年实现净利润231.1亿元,是2012年的3.3倍;拨备覆盖率381.5%,拨备比7.1%,保持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实现利润最多、股权回报最好、总市值最高、金融牌照齐全、品牌价值响亮”的大型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位,呈现“国有经济充满活力、国有资本功能放大、国有资产大幅保值增值”的良好局面。

三、本轮不良资产相关规律及主要特征

本轮不良资产爆发起步于2011年,在2014年呈现井喷,到2016年底,增速逐渐趋于平滑。经济增速换挡、货币超发后的周期性调整、监管趋紧是本轮不良资产爆发和交投两旺的根本性原因。发展到目前,不良资产市场已是一个超万亿的蓝海市场,同时由于新兴主体的加入、监管的趋严等因素,在区域、行业、价格、竞争等各个细分角度呈现出一些新的现象,显示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规模持续爆发式增长,不良资产处于周期性高峰

经济新常态下,国内经济增速换档,货币供应增速放缓,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爆发式增长,不良资产市场迅速成长为万亿级的蓝海市场。数据显示,本轮不良资产爆发起步于2011年,在2014年呈现井喷,发展到2016年底,增速逐渐趋于平滑。2011-2013年间,不良贷款余额由4000亿元温和上升至6000亿元左右,而不良贷款率则维持在1%左右。2014年以后,经济增速首次跌破7%,经济增速的陡然下滑加剧了不良资产的陡然上升,不良资产发展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不良贷款余额由6000亿元飙升至1.3万亿元。仅用两年时间,不良贷款余额就实现了翻番。而不良贷款率则由1%飙升至1.67%。进入2016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逐步企稳,步入L型阶段的下半场,不良资产增速也逐步放缓,进入高位盘整期。2016年底以来,不良贷款余额由1.3万亿元增长至1.6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则维持在1.7%左右,企稳态势较为明显。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部分行业和地区信贷资产劣变速度还在加快,面对万亿级不良资产,商业银行难以通过自主清收的方式有效化解不良资产,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市场仍然处于周期性高峰。

(二)竞争格局日趋多元化,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仍占据主导地位

过去,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是一个高集中度的垄断行业,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雄霸市场。随着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不良资产市场参与主体由过去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变成“4+2”甚至“4+3”的局面,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度逐渐增加。截至目前,全国已成立56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同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实力日趋增强,累计注册资本已达1500亿元;性质日益多元化,股权结构中出现了民营资本。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间普遍较短,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面临战略定位不明确、主业核心能力有待提升、激励机制不够成熟、关键职能和流程不够完善等诸多挑战。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市场已积累了近二十年的经验和优势,根基深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至2017年上半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合计的市场份额均达到80%以上,其中中国华融已成长为业界翘楚,连续三年市场份额均保持在50%以上,领先优势明显。

(三)资产泡沫逐步显现,不良资产市场呈非理性繁荣

目前不良资产市场已成为万人追捧的投资热点,不良资产包价格居高不下,存在泡沫已成为业内共识。不良资产包平均本金折扣率由过去的三折左右快速增长到目前的四折以上,个别地区甚至达到六折,甚至出现个别资产包本金不打折的情况。抵押资产价格走高,缺乏经验的非专业的新型投资者,虚高的预期回报率,市场无序竞争都是不良资产价格飞涨的因素。近年来,不良资产市场参与主体增多,各方利益诉求博弈引发无序竞争,不良资产价格战日益激烈。从一级市场看,商业银行利润压力大,追责严格,最大限度留存不良资产处置利润诉求大。目前多数地区竞标时,都采取多轮报价的方式,有的甚至达到十几轮报价,引发资产管理公司的激烈价格战,推高了资产价格。从二级市场看,越来越多民营及境外投资者参与进来,争相角逐不良资产市场,如贝恩资本、橡树资本、黑石集团、孤星基金等,民间线下资产管理公司已超过百家。同时新型投资者在估值、市场判断方面缺乏专业判断,导致非理性报价,推高了资产价格。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投资者对不良资产包的预期收益率高达15%以上,远远超过了历史处置收益数据,市场呈现非理性繁荣。

四、不良资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不良资产投资热下,机会漫山遍野。然而,不良资产市场也存在非理性繁荣的残酷现实。不良资产行业的发展和成熟,还需要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不良资产市场在万人追捧之外,还需要不断颠覆现有处置技术,培育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强化市场竞争管理,寻找到不良资产市场管理和处置的特色化发展道路,逐渐成长为成熟的行业。

(一)不良资产周期性高峰有望延续,市场广度、深度持续深化

当前经济走势及监管政策下,商业银行存量不良资产的逐步释放,部分地区和行业风险的加速暴露,都为不良资产市场继续保持一片蓝海提供了基础。目前经济结构转型,实体经济“去产能”,房地产行业“去库存”,金融“去杠杆”尚在有序推进中,新兴经济增长点还在培育的过程中,新旧动能转换还需要一个过程,不良贷款调头向下的经济及监管环境并未出现。同时,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结合关注类贷款等不良率先行指标看,中短期内,不良资产供给仍将是常态。3.42万亿的关注类贷款,35%[1]的关注类迁徙率,小于1的不良逾期比等指标都预示着当前不良资产的暴露仍然不够充分。仅关注类贷款,未来每年就约有7000亿至1万亿将转换成不良贷款。据麦肯锡某份研究报告的大胆估计,按照目前不良贷款的增速,不良贷款总额有望在2020年达到3万亿元。随着金融“去杠杆”进程的推进,今后2-3年内(17-19年),不良资产总量仍会在合理范围内缓慢上升,其处置出清还有一段持续过程。不良资产包市场仍然面临阶段性业务机遇。中国华融将紧抓不良资产市场机遇,做到“只要有不良资产市场,就有中国华融的声音;只要有不良资产管理经验,就有中国华融的成功案例;只要有不良资产处置队伍,就有来自中国华融的团队”。

(二)资产价格高位运行后逐步回归价值本身,投资趋于理性

考虑近几年资产价格走势,结合国内经济运行总基调及市场竞争态势看,收购价格将在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后逐步回归。短期看,不良资产价值的核心依据抵押资产的价值出现大幅下降的概率不大。同时,监管高压将持续一段时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包收购压力较大。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由于缺乏统一和成熟的监管体系,盲目扩大收购规模。目前仅有江西、山东等少数省份针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出台了监管办法,多数地区存在监管真空。一级市场非理性抢包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短期内,不良资产包价格维持现有高位水平可能性较大。长远看,当前较高收购成本,预计带来的减利或亏损,势必降低未来投资者的预期回报,进而促使不良资产包价格逐步回归。以二级市场主要参与者不良资产基金为例,其退出通道一旦存在障碍,将大大影响其赚钱效应。如盈利低于预期,可能影响二级市场繁荣进而影响一级市场资产包价格。中国华融作为国内最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充分发挥领路人作用,以自身在资产尽调、资产定价方面积累的经验,加大资产定价技术创新,以及与市场参与主体沟通交流力度,始终坚持理性报价,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引导市场报价回归资产价值本身。

(三)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双赢,差异化竞争是大势所趋

新不良资产周期下,收购和处置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难以通过简单的买卖价差获取高额收益,率先在不良资产处置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投资者将实现市场和利润的双赢。预计,资产盘整和运营能力是未来在不良领域最核心的竞争力,问题企业重组、资产整合、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基金等产品的率先规模化开展程度将取代AMC牌照或渠道而带来的垄断竞争优势。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要运用投行思维,对资产进行改良,变废为宝,以问题企业重组、资产整合等产品为依托,提升不良资产整体价值,从而实现超额收益。如与产业资本合作,引入有产业背景的重组方,注入优质资产,帮助债务人寻找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提升资产附加值。另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发挥“一体两翼”的优势,利用平台、技术、网络进行资产和资源整合,以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基金等产品为依托,通过“互联网+不良资产”、“资产管理+不良资产”等的多方结合,加快不良资产周转,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中国华融作为不良资产行业的引领者,未来将继续加大处置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打造“业绩一流、主业突出”的具有中国华融特色的资产管理公司,彰显中国最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位。

女士们,先生们!

不良资产行业作为现代经济和金融系统的守护者,在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及监管机构大力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制转型,高度认可“回归主业”战略成果;国内外投资者也纷纷表示看好不良资产行业,看好资产管理公司的未来。目前,中国华融和信达两家资产管理公司市值合计超过2500亿元,超过北京市GDP的十分之一,其中华融市值达到1400亿元,已发展成为“资产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实现利润最多、股权回报最好、总市值最高、金融牌照齐全、品牌价值响亮”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回想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提出“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推动中国银行业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迎着新时代的潮流,不忘初心,勇于创新,以金融支持服务国家供给侧改革为使命,以不良资产经营为基础,以综合金融服务为依托,以资产管理为发展方向,在化解金融风险和助推经济转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最后,预祝本次财经峰会暨第三届中国不良资产发展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1]该数据为截至2016年末上市银行公开披露的信息。

《财经》年会2018:预测与战略由《财经》杂志、财经网主办,于11月28日-30日在北京举行。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