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庆国: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推动和改善中美关系

2017年12月10日 10:54  

本文1557字,约2分钟

“尽管从长远的角度讲,中美关系的发展,大的趋势还会继续,可能也无法逆转。但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美关系还是不容乐观。”12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贾庆国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全球治理挑战与中国角色”上如此表示。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贾庆国

贾庆国表示,美国政府内部和外部对中美关系的看法,都持一个负面的态度,对中国的忧虑、担心,对中国防范的心理加强。政府内部主张对中国强硬的声音在增加;政府外部的智库、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忧虑和戒心也在不断地增加,担心中国的发展走向出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在中美双边的关系当中,现在应该做些什么?贾庆国认为,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特别是要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措施。那些改革措施,如果落实好了,中国的情况会上一个大的台阶,也有助于推动和改善中美关系。

以下为贾庆国发言实录:

贾庆国:我也觉得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期,特朗普的访问,应该说还是成功的。它稳定了现在非常不稳定中美关系,但是他对中美关系的积极影响,可能也不宜夸大。现在美国,政府内部和外部对中美关系的看法,都持一个负面的态度。对中国的忧虑、担心,对中国防范的心理加强。政府内部主张对中国强硬的声音在增加,像军方,主张加强在南海的行动,公海自由巡逻。前不久在美国国际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有一个讲话,讲话里明确提出对“一带一路”的质疑和批评,同时又提出所谓的印太战略。美国国会最近在讨论一个问题,要求美国和台湾在各自的港口为对方提供停靠的便利,这引起很多中国人的关注。政府外部那些智库、主流媒体,对特朗普访华的效果,也是质疑不断,认为2500亿的大单意义不大,其实这个量很大,但他们认为意义不大,它做了各种各样的分解,认为把过去的一些单子放在一起,还有的单子签的是管好多年的。同时,特朗普在中国没有谈人权问题,对此感到很不满。

总的来讲,政府外部的智库、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忧虑和戒心也在不断地增加,担心中国的发展走向出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比如,在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加强了管控,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越来越有强化的趋势。现在到美国的智库去访问,很多人会跟你谈《中国制造2025》,他认为这种做法扭曲了市场,使得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得利,美国吃亏。过去这个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中国经济规模比较小,而且美国主流的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政府干预市场的模式是没有效率的,但现在他越来越担心,这可能将来会成为中美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摩擦点,所谓发展模式之争。

再有,十九大报告里提出,中国的发展经验为其他的国家提供了可替代的选择。被美国解读为现在中国要在世界上推行自己的发展模式,取代西方的发展模式。当然,我觉得这种解读是一种误解,因为中国过去的发展道路,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然是中国特色,就不是一个什么普世性的发展模式。我的解读,中国是想说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来探讨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非得要按照西方提供的发展道路来进行发展。

总的来讲,尽管从长远的角度讲,中美关系的发展,大的趋势还会继续,可能也无法逆转。但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美关系还是不容乐观。

张燕冬:贾老师,您说几句,您觉得在中美双边的关系当中,比较关键性的,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贾庆国:需要做很多事情,我非常同意百家的看法,就是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特别是要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措施。那些改革措施,如果落实好了,中国的情况会上一个大的台阶,也有助于推动和改善中美关系的。其实,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美国,都比较认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措施。

张燕冬:最后希望每个嘉宾用一句话总结一下。

贾庆国:彼此都不要把对方想的太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