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华:不是所有国企都适合混改 僵尸企业应坚决清退

2017年12月10日 13:15  

本文2902字,约4分钟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的,对于那些扭亏无望的,已经不适合发展的所谓的僵尸企业,应该坚决清退,而不是把它纳入改革的行列。”12月10日,中国石化原副总裁张克华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全球治理挑战与中国角色”上如此表示。

中国石化原副总裁 张克华

张克华认为,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固然是突破口,固然是出路,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尤其是国企,都适合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不是民企进入国企以后就能自然混在一起。所以,在“混”字上,不能拉郎配,中央一级企业比较能做到。但地方上的一些国企有拉郎配的趋势。

此外,“混”的比例,民企应该不小于34%,否则,民企进入董事会,或者参加股东大会,没有充分的表决权,对参加混改是否还有更大的兴趣呢?所以,34%应该是一个底线。

“合”比“混”还困难,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是企业文化的碰撞,国企基本上是官场文化,或者行政文化。而民企常常是老大文化,甚至是家族管理,所以,国企和民企在一起混合,“合”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合”应该是有机的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有机体,这才是合的成功。

另外,混合所有制改革绝不仅仅是为了使国企扭亏脱困,使国企去杠杆。一定要立足于共赢,首先对股东负责,然后要尽到社会责任,同时要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这才是改革的目的。

张克华在谈到中石化“混改”经验时表示,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有这么几项:第一、对于职业经理人的任命、选择,董事会和党委会怎么样区分界定不同的职责。因为现在强调党管干部,党管干部是不是由党委管职业经理人的选择,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事情。

另外,“混改”企业的职工很关心自己的身份,东北很多国企员工首先问的是,“我还是国有企业职工吗,我的待遇怎么办?”他可能什么待遇都没有,可能连工资都开不出来,仍然关系自己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因此,员工方面,是不是要改变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这一点是他们十分关注的。

张克华认为,这些问题,必须在前进中得到妥善的解决,否则改革会在这些方面遇到阻力的。

以下为张克华发言实录:

张克华: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被列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国企改革这么多年,真的一直在路上,几十年了,国企一直在改,人家说改革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大概还要继续改下去。

混合所有制改革,我想就这几个字跟大家探讨一下,首先是“混”字,混合,在中国要把什么东西混在一起,也不是很容易的。混合不能搞拉郎配,我觉得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固然是突破口,固然是出路,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尤其是国企,都适合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不是一些民企进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后就能自然的混在一起。所以,在“混”字上,恐怕不能拉郎配,中央一级的企业比较能做到,地方上的一些国企,现在据我知道,就有拉郎配的趋势。这是要避免的,不能一风吹,一刀切。还有,“混”在比例上也可以考虑,现在提出比例不超过30%,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不小于34%,这样的话,在股东大会上,少数的股权有否决权,我觉得在股比的比例上,或者战略投资,或者定向增发,或者股权转让,是值得认真考虑的。

“合”,合比混还困难,中国有分家文化,老一辈的人都知道,家里有几个儿子,今天晚上商量好分家协议,第二天一定能够分灶开饭。分比较容易,合是很困难的。像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是企业文化的碰撞,国企基本上是官场文化,或者行政文化。而民企,常常是老大文化,甚至是家族管理,所以,国企和民企在一起混合,“合”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合”应该是有机的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有机体,这才是合的成功。

“改”,我们应该对它的定义十分清晰。我觉得混合所有制改革绝不仅仅是使国企扭亏脱困,使国企去杠杆。这个改革,一定要立足于共赢,大家首先对股东负责,然后要尽到社会责任,同时要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这才是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而改革,不是为了要这个名字。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回到“混”字,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的,对于那些扭亏无望的,已经不适合发展的所谓的僵尸企业,应该坚决清退,而不是把它纳入改革的行列。

何迪:王小初总说过,混是混好了,但改是不是能改好,要看下一步的实践。克华总,第一批国企的混改是中石化的销售公司,能不能谈谈现在的成效怎么样?

张克华:讲到社会责任,我说两句。中国石化,大家都说我们是垄断行业,每年有几万亿的销售额,实际上周围石化真的担负着对社会保障燃料供给的责任,比如我们的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上进口的原油价格,每年为此承受1000多亿的亏损。说实话,国企固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国企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曾经努力的拼搏过。应该这么说,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天空,我们亮过了,我们尽力了。至于讲到国企改革的成效,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有这么几项目:第一、职业经理人的任命、选择。《列宁在十月》里有一个很经典的台词,“我们需要一个掌刀的”。董事会和党委会怎么样区分、界定不同的职责,因为现在强调党管干部,党管干部是不是由党委管职业经理人的选择,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事情。混改企业的职工很关心自己的身份,我在东北待过很久,东北很多国企的员工首先问的是,我还是国有企业职工吗,我的待遇怎么办?他可能什么待遇都没有,可能连工资都开不出来,仍然关系自己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因此,员工方面,是不是要改变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这一点是他们十分关注的。这些问题,必须在前进中得到妥善的解决,否则的话,改革会在这些方面遇到阻力的。

开始的时候我就说过,改革和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动力和轮子,可能也要一直改下去,所以,我们觉得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改革,是应该能够取得相当的成果的。我觉得中国石化的销售公司的改革,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成功的。如果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就是销售公司是中国石化最赚钱的子公司,销售额也在中国石化占了相当大的部分,把这样的公司改出去,我们就更关心怎么保证中国石化产供销上下游一体化,继续发挥这种优势,而不会出现人为的割断,这是我们所关心的。

何迪:你刚刚讲了一个提议,一般希望混改以后,民营资本占到34%,这样就有否决权。

张克华:原来是不要超过30%,当时我们有一点担心,担心他是不是会买中国石化的产品去销售,因为牵扯到产供销上下游一体化会不会被人为的割裂,有这个担心,所以,当时国资委提出来不超过30%。但我觉得,民企进入董事会,或者参加股东大会,没有充分的表决权,对这个参加是不是还会有更大的兴趣,所以,我觉得34%应该是一个底线。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