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龙:中国的医疗康复人才匮乏,未来三到五年的稀缺量是十万

2017年12月10日 17:38  

本文1641字,约2分钟

“随着老龄化来临,中国老龄化康复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康复仍是中国医疗行业的瓶颈。主要表现为:一是注册医疗康复师很少,未来3~5年康复师的稀缺量在十万左右,第二在于民众康复的知晓率很低,第三是医保支付没有覆盖康复医疗。”12月10日,老鹰基金管理合伙人唐传龙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全球治理挑战与中国角色”上如此表示。

老鹰基金管理合伙人 唐传龙

唐传龙表示,中国的医疗体系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医疗健康教育和预防;二是诊断;三是治疗;四是术后随访和康复。目前,中国医院只关注诊断治疗,前期的健康教育预和后期的康复关注较少。

以下是发言实录:

唐传龙:我是来自老鹰基金管理合伙人,我们是早期的基金,我们主要的板块有医疗大健康还有消费升级还有TNT这样几个板块,医疗板块我们投了一些企业,比如说慢病管理的一些企业,还有一些做基因筛查的企业,包括一些做造影的公司,包括人工智能做一些新药的研发我们投了将近120各企业。

回到今天的话题做医药行业的瓶颈跟突破这个题目的确挺大,刚才几位嘉宾好几个维度讲了,杨总从医疗服务方面从罕见病还有医疗信息服务还有医改还有中药都讲的很全面了,论到我只能讲一个康复了。

中国的医疗体系医疗整个行业分了好几个部分,其实主要四个方面,一个是医疗方面首先应该是医疗健康教育跟预防。第二是诊断。第三是治疗。第四术后的随访跟康复。这个国外一般按照四个板块做,但是中国的随着医疗体制的问题,中国医院只关注诊断治疗,前期的这种健康教育还有预防包括后面的康复不太关注。

我觉得随着老龄化越来越来临,中国老龄化康复非常非常的重要,但是目前我们觉得康复可能中国一个医疗行业的非常很大的瓶颈这个领域里面,为什么这样说?我从几个方面阐述一下,第一就是所谓的真正注册的医疗的康复师非常少,据有关方面统计,大概未来3到5年里面稀缺量十万左右,最大的问题大家不愿意区,因为职称还有资质的问题,康复医生还有康复师这个执业人才匮乏。

第二个瓶颈民众康复的知晓率很低,比如说做一个手术以后,这个手术后遗症需要借助一些康复医学的介入,透过一些康复医生的治疗才能解决的,要不然留下很多的问题,这个是知晓率的问题教育问题。

中国缺两头所有的医疗资源在治疗诊断前期的预防教育康复缺乏这个可能我觉得瓶颈。

第三,最大的问题就是医保支付的问题,因为大家都在医保,实际上谁买单谁付费将很大程度影响这个行业的发展,在医保康复领域同样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比如说脊椎损伤的病人,其实整个的医生过程当中在康复过程当中所要的器具一直要用的,但是国外可以走医保的,但是中国是不能做的。

你说我们很多骨折之后用药可以走医保的,但是给你的固定器具需要自费的,这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效果。包括大家知道的一个例子,对于一种病种,叫做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俗称就是打呼噜,这个病实际上慢病,高血压还有糖尿病的一个触发的主要原因。

还是年龄过了50岁以后年龄大概20%有或多或少这样的病,这个当中最好的手段是用呼吸机治疗,中国呼吸机肯定自己买的,一台机器至少几千块钱到上万块钱,同样这个问题国外用医保支付的,这个医保支付不是说免费给你用,日本把呼吸机给你家里用,每个月家庭医生去回访,回访之后,回访有一个诊疗费,诊疗费根据你的治疗效果,比如说每天是不是戴,戴的效果怎么样,如果效果好了好转或者保持住了诊疗费免掉了,如果没有戴或者效果不好他收你这个月的诊疗费,通过这个手段解决了医保的问题。

第三,讲到了人员培训的问题,那么多的医生怎么样做,这个我们建立一套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建立这样的一个医疗的培训体系,包括在职人员的培训,包括其实现在目前大家看到了医院里面,在我们北京很突出,大医院人满为患可能挂号挂不上,但是一级医院二级医院没有人,医疗效果出不来。

实际上很多的一级医院可以转为康复医院通过一定的体制转换。

再一个包括医保的问题,医保今天展开很难谈了,医保肯定很重要的解决问题,大概我就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