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少林:金融全球化进入新阶段

2017年12月10日 17:52  

本文1450字,约2分钟

“经过七、八年的金融全球化的低迷期,金融全球化有望在下一个阶段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它也会带动贸易向前发展。”12月10日,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院士及中国理事会理事宫少林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全球治理挑战与中国角色”上如此表示。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院士及中国理事会理事宫少林

宫少林表示,时至今日,形势会有一定的变化,能够看到的有三个方面:第一,特朗普一上台,在贸易商实行的是贸易至上,但在金融上,他要求重审富兰克规则,限制华尔街,那是奥巴马政府的一个成果,2010年推出来的,要重新审议;第二, 中国的“一带一路”和人民币的走出去,地区性的人民币作为交易的媒介,这种活动和份量越来越大,所以,“一带一路”产生的效益也越来越强烈;第三,区块链等等,也会促进金融跳过管制,寻求一些新的成长机会。

以下是他的发言实录:

宫少林:我觉得经济全球化算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一个趋势,这是不可逆的,只是说最近一些年,相关国家和人士在讨论全球化当中带来的一些问题。而全球化过程当中,跨国公司,形式上是一个载体,更重要的是各国政府在理念、制度、文化、资本上,在推动全球化。从历史长度看,这是不可逆的,毕竟从生产要素的角度来看,是希望追求更好的收益。但是,反思全球化,现在要说的全球化是追求普惠的利益和绿色的利益,这可能是全球化当中更为重要的。实际也看到,一七几几年殖民地的经济带来了一种形式上的跨国的经营,那是靠掠夺资源,压榨劳工所带来的。走到今天现代社会,从技术、制度、资本的流动带来的全球化,是一个新的高度。

我想说一下金融全球化,从2005年到2015年,按世贸的统计,贸易量增长了一倍,但最近几年增长速度是没有放缓的,所对应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量,在这些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历史最高峰是2007年,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麦肯锡共同的统计,2007年国际资本的流动量是12万亿美元,到了2009年达到低点,2.6万亿美元,2016年恢复到4.3万亿美元。背后的原因,大家很清楚,次贷危机带来了欧美的金融机构,以及大型的跨国公司,财务方面的问题,要进行收缩,在对外投资、向外购买债券撤退的速度明显加快,实际是从金融危机之后,在金融全球化角度来说是逆的,是大改90年代以来的从银行、证券、市场交易、不同的市场品种中向后退的。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美国众议院、参议院共同研究的法律,实际是限制大银行,欧美的银行并不支持再走全球化扩展的路。另外,大量的要从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撤回资金,解决他们自身的问题。在中国,我们到处可以看到,那些年大型的外资金融机构出售在中国投资的股份,卖资产,要回去。

但时至今日,形势会有一定的变化,我们能够看到的有三个方面:第一,特朗普一上台,在贸易商实行的是贸易至上,但在金融上,他要求重审富兰克规则,限制华尔街,那是奥巴马政府的一个成果,2010年推出来的,要重新审议。第二, 中国的“一带一路”和人民币的走出去,地区性的人民币作为交易的媒介,这种活动和份量越来越大,所以,“一带一路”产生的效益也越来越强烈。第三,区块链等等,也会促进金融跳过管制,寻求一些新的成长机会。

总的来说,经过七、八年的金融全球化的低迷期,金融全球化有望在下一个阶段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它也会带动贸易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