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疏通医疗体制梗阻
(《财经》2017年第28期“‘医养结合’难点在‘医’不在‘养’”)
长期存在的“医养割裂”沉疴有望加快破解。“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明确,将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服务;发展中医药特色医养,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最近,有关医养结合的利好政策密集发布,旨在加快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随着审批环节的松绑和社会资本的加速涌入,“医养结合”将迎来新一轮提速期,相关机构也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不过,若要进一步激发投资活力,挖潜巨大市场,仍需加快打通医疗体制梗阻。
(北京 冯志宏)
新一代技术将成大健康产业重要推动力
(《财经》2017年第28期“险企进阶大健康产业2.0”)
国内大健康产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将会随着新技术的产生而向前推进,产业及产品形态也将会进一步升级。新一代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将会成为整个大健康产业最重要的推动力。随着“互联网+”战略及各项医疗改革进一步推进,医疗行业将会走向数据共享,数据本身会通过不断的积累挖掘,由量变走向质变,健康医疗大数据作为核心资源将成为一切应用的基础。因此,信息技术在医疗管理方面受到相关机构的广泛关注,期望能够探索促进信息技术的运用。
(天津 庄巍)
孤儿药为何难寻?
(《财经》2017年第28期“中国孤儿药何时不‘孤独’”)
孤儿药之所以市场难寻,是由于药品需求量小,通常医院不愿大量进货,以免用量太小造成过期失效,这也进一步萎缩了该药的需求。造成低价药难觅的原因是无利可图。终端价格低,无法让利给中间流通环节,医院医生、销售人员难从中获利,积极性降低,造成低价药入市受阻,采购量下降,导致生产商不得不缩减产量,最终造成低价药难觅。由于我国医保是以保基本为主,孤儿药不太可能在目前阶段进入医保目录,除非国家将其列入高值药物的谈判序列,这成为我国长期待解的难题。
在美国,孤儿药也仅占全部美国医药市场的8%。虽然2016年美国医药市场中获批药物用于罕见疾病治疗适应症方向的使用支出为360亿美元,是2000年的7倍多,但该数字仍然只占全部药物使用支出很小的一部分。
(广东 尚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