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出行如何完成自我革命?

叶亮/文  

2017年12月14日 17:24  

本文4680字,约7分钟

更多使用新能源车型、客制化专车服务、产业链精细化是三大途径。

(“移动出行”的出现提升了城市交通的效率,缓解了城镇化过程中居民出行难的痛点)

如今,在大多数城市复杂有序的交通模式中,主要包括私人交通(如步行、自行车、私家车等)、公共交通(出租车、地铁、轻轨、公交等)以及移动出行(如汽车租赁、分时租赁、专车、共享单车等)。

事实上,在城镇化过程中,多数城市(包括基础设施相对成熟的城市)正在遭受交通拥堵、空气污染、高峰时刻供给不足等痛点的困扰,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城镇化的质量与效率。

“移动出行”的出现提升了城市交通的效率,缓解了城镇化过程中居民出行难的痛点。因此,一些“移动出行初创公司也备受关注,迅速成长为现象级的行业巨头,如专车领域的滴滴、分时租赁领域的Evcard、共享单车领域的摩拜等。

为了确保专车市场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加强对专车平台的监管,并对车辆及司机提出了非常细致的要求。新规对于专车平台将产生较强的影响,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限制专车市场的无序扩张,特别是在限牌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因此使用新能源车成为一条可行的替代路径;其次,规定专车应当提供比出租车更高标准的司机与车辆(如规定使用B级及以上车辆),因此低端专车将遭受打击;第三,促使专车平台提升运营效率,因为过去大规模依靠私家车加盟的模式将难以为继,替代方式如自行购买或租赁车辆将增加运营成本,迫使平台提升效率以抵消成本压力。

各平台都在寻求新环境下,提升运营效率的良方,业内称之为“移动出行”行业的自我革命。通过调研分析,罗兰贝格总结出“分时租赁”及“专车”两个领域的一些见解与思考,借此来探讨移动出行行业自我革命的可行方案。

三大因素支撑分时租赁市场

自从2013年“车纷享(CCClub)”成为第一个行业闯入者,中国分时租赁市场开启了快速增长模式,这种增长不仅体现在车队规模扩张上,还体现在注册客户的快速增加上。根据罗兰贝格的最新研究,我们预计,分时租赁市场在未来五年将以45%的年增长率保持凶猛扩张态势,市场空间巨大。

其背后有三大支撑因素:一是相关政策对“智能移动出行”的扶持;二是消费者对于“共享”观念的日益认可;三是其他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出租车等)难以满足的市场空白。

过去两三年间,分时租赁行业迎来了越来越多的玩家,包括传统汽车厂商(戴姆勒、长安、宝马、通用等)、汽车厂商支持的第三方公司(环球车享、绿狗等)以及独立第三方公司(Ezzy、车纷享等)。从商业模式上来看,主要分为稍有区别的三类:A-A同地取还模式(如随心开Car2Share)、A-B异地取还模式(如EVcard)以及自由流动模式(如即行Car2go等)。

虽然众多玩家涌入分时租赁市场,但根据行业对标及公司调研数据来看,极少数能够达到盈亏平衡点。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低利用率导致低盈利,以及多种繁杂的成本支出负担等。

展望未来,虽然公共交通、出租车、专车仍将占据出行市场的主流,我们依然相信分时租赁将因其独特的价值主张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终会迎来行业拐点,如同共享单车市场的爆发一样。此外,从汽车厂商的角度出发,车联网及无人驾驶等技术目前蓬勃发展,分时租赁模式将成为良好的技术实现载体,在未来战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专车市场自我革命的三大途径

过去三年间中国专车市场呈现井喷式的发展。专车模式从本质上来说与出租车类似,但是更注重对私家车及空闲司机的利用与整合。

对于消费者来说,专车模式目前广为接受,主要是因为该模式解决了如下两个出租车痛点:供给不足以及车内环境较差。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对专车市场的巨大需求催生了许多专车服务提供商,如滴滴、神州、首汽、曹操专车等。其中,滴滴目前仍是无可争议的行业独角兽,2016年该公司平均日订单高达1700万单。

在新规限制下,各平台将完成自我革命以适应新的环境。因此,我们预见中国专车市场将在未来呈现三大主要趋势:更多地使用新能源车型、提供客制化专车服务、产业链精细化管理以提升运营效率。

第一,更多使用新能源车型。

新能源车型(NEV)已经并且将继续在专车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首先,对于专车平台而言,使用新能源车型能够规避燃油车牌照限制,保证车队规模。而且通常来说,限牌城市为专车平台的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其次,即使有政府补贴的支持,个人消费市场仍然对购买新能源车心存疑虑,这就迫使NEV制造厂商寻找新的“大型”消费者,因此,NEV厂商有强烈的与专车平台合作进行大客户销售的意愿。在这样的合作关系中,专车平台能够凭借较低的价格购买NEV车辆。

最后,NEV车辆的使用能降低专车等高频使用场景的运营费用。受电池成本价格高的影响,在私家车的拥有年限中,NEV车辆的总拥有成本(TCO)一般高于燃油车型。但是由于专车高频使用的特性,大约2年即可与燃油车的TCO打平。若NEV车辆采用不带电池销售的模式(如采用电池租赁模式),大约0.2年即可打平。这就意味着,从TCO的角度出发,使用NEV车辆无疑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

第二,客制化专车服务。

为了与出租车进一步区隔并产生更高的边际效应,专车平台正在着力提供客制化的专车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客制化服务已经成为了提升用户黏性、增加利润率的重要抓手。

如今很多专车平台已经开展了客制化的专车服务。例如,神州为孕妇开发了“孕妈专车”,滴滴推出了“敬老出租”及“五星”豪华专车(使用奔驰E级、宝马5系、奥迪A6等车型),更多新颖的客制化服务正处于试验阶段,即将面世。

对标发达国家(如美国市场),中国专车平台同样可以考虑在未来推出“儿童护送专车”服务。如Zemcar,一个类似于Uber的美国专车平台,为9岁-18岁孩童提供日常接送服务。该平台成立于2015年10月,业务范围为以波士顿为中心的30分钟通勤区域,意味着能涵盖马萨诸塞州大部分的城镇。该平台以安全为首要准则,而不是诸如舒适等其他因素,并采用司机背景检查、实时录像监控等手段以保证安全,同时增强孩童父母的信赖度。在中国,根据罗兰贝格在上海的一个小范围客户调研结果,中产阶级希望拥有这样的服务并愿意为之付费。

第三,产业链精细化。

中国专车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粗放式的疯狂扩张转变成追求利润提升。因此,专车平台需要通过沿产业链的精耕细作以提升运营效率,主要的提升维度包括四个方面:新车采购管理、保险管理、维修保养管理及二手车处置管理。

1)新车采购管理

新车采购管理是沿产业链上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车辆折旧费用占据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的50%,减少折旧费用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采购折扣与定制化车辆是较为有效的措施。

对于大客户,汽车厂商一般提供低价折扣。依照采购量的大小,专车平台能够享受阶梯采购价格的特殊优惠。与私人购车最多15%的折扣相比,若规模采购达到一定的数量,专车平台能够享受最多30%的折扣(各主机厂政策不一)。通过采购定制化低端配置的特殊车型是另外一条节省成本的方法。在出租车行业,汽车定制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在上海,上汽大众为出租车公司提供特别版的途朗与桑塔纳车型。从汽车厂商的角度出发,它们也愿意提供定制化的车型,因为这样可以与私家车市场上销售的车型形成区隔以避免对品牌及车型形象的影响。

专车平台应当根据平台自身的战略选择决定是否采用定制化车型,所谓的战略选择包括汽车拥有方、司机合同模式、二手车处置方式等战略维度。在如下情景下,定制化车辆值得进行尝试:一、专车平台车辆为自营;二、车辆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司机;三、车辆使用到报废而不是中途出售。

2)保险管理

保险不仅是专车运营的安全保障,同样可以成为成本缩减的来源,专车平台可以开展自保业务以减少保险支出。根据最新的专车保险规定,专车平台必须为车辆投保交强险及低额度的第三者责任险(各地规定略有差异),这也就意味着,其余的车辆及人员相关损失(如车损等)可以通过自保的方式解决。在自保模型中,司机需要按年度向专车平台缴纳定额保险费用,保险费用的一部分交给保险公司投保必备保险,其余进入自保资金以支持其余损失。在年末评估时,剩余的基金可以被用来奖励事故率较低的司机。

自保模型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必备条件:首先是车队规模,一般需要3000台以上车辆保有量(依城市规模不同);其次是事故率,高事故率将会产生较高的事后维修费用,因此降低事故率对减少成本支出十分必要;再次是车辆保有方,要求平台拥有车辆,若司机拥有车辆,自身投保较为适合。

随着OBD系统的装载率提升,保险成本可以被进一步降低。OBD系统提供的实时数据能够被用来管控风险,并用来制定驾驶行为保险(UBI)。专车平台可以在司机危险驾驶行为的时候进行实时提醒并进行纠正,这样能够显著降低事故率。此外,保险公司能够利用驾驶数据开发UBI保险以管控车辆保险中的不可测风险。

3)维修保养管理

维修保养(R&M)对于维持车辆良好状况以增加残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专车平台一般通过指定维修点或自建维修厂的方式实现R&M的良好管理,以保证R&M质量、减少R&M支出以及保证R&M频次。假如专车平台采取自保的策略,建立内部维修厂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R&M过程中的“跑冒滴漏”。

自建维修厂在出租车行业十分常见,大型的出租车公司一般会在一个城市自建1个-2个维修厂,通过服务全城的公司内出租车以实现较高的利用率。虽然目前来说内部维修厂并不以成为利润中心为第一要务,但是在将来扩展服务对象到私家车的情景下,盈利增长有较大的潜力。同时,指定维修点以实现轻资产运营的模式也适合部分专车平台,特别是对于那些自有车辆较少的企业。然而,在该模式下,专车平台需要拥有对合作维修点进行强监管的能力。

4)二手车处置管理

处置运营车辆的途径包括:用到报废及中途出售。主要影响决策的因素包括:维修保养费用及车辆残值。对于专车来说,我们发现出售运营2年-3年的车辆(大约15万-25万公里)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虽然在我们的计算中,运营1年就出售能够创造更高的利润,但是这种模式可能会被主机厂认定为具有打破价格壁垒的行为。

运营车辆在2年-3年进行出售成为最佳方案,主要原因是:首先对于乘客来说,新车型提升乘坐体验。其次,使用年限过久的车型通常车辆状况会变差,且由于驾驶里程更长,同样年限的专车车辆状况远劣于私家车。通常来说,同样使用年限下,专车残值会比私家车低15%-20%。最后,对于专车平台来说,与车辆用到报废相比,车辆定期更新能够在同样的年限中获得更多次数的主机厂新车采购折扣,这样就能降低全生命周期车辆支出。

把视野转向更远期的未来(2025年后),自动驾驶时代终将来临,届时移动出行市场将会发生巨变。分时租赁服务将会变成“有基地” 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而专车服务将会转变成“浮动式”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 叶亮/文,作者为罗兰贝格执行总监;编辑:施智梁)

(本文首刊于《财经》年刊2018:预测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