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飞领衔谷歌中国AI中心 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先承压人才争夺

《财经》记者 谢丽容 刘以秦/文 谢丽容/编辑  

2017年12月14日 18:00  

本文2872字,约4分钟

消息公布后,微软亚洲研究院暗流涌动

(李飞飞)

12月13日,中国AI开发者的女神李飞飞猝不及防抛出了一个消息,谷歌将在北京成立中国AI中心,李飞飞和她曾经的学生李佳将成为搭档,共同领导这个研究中心。

当天,李飞飞穿了一件红色改良款旗袍上衣,强调了与中国AI人才合作的强烈意愿:“与中国的顶尖AI人才的合作,将成为谷歌AI中心长期发展的第一步。”

今年9月,谷歌就释放出了要在中国设立AI研发中心的信号。当时,谷歌在官网上开放招聘四个在北京的工作岗位,四个岗位都是机器学习方面,其中包括两个云端机器学习岗位。

按照谷歌的官方信息,李飞飞将会负责中心的研究工作,统筹 Google Cloud AI, Google Brain 以及中国本土团队的工作。除了发表研究成果,谷歌 AI 中国中心的另一个目的是能在中国本土合作上有所建树,为更广大的学生及研究人员提供高质量AI及机器学习的教育支持。

(李佳)

李飞飞和李佳是在今年1月同时加入谷歌的。当时,谷歌宣布了这两位华裔女科学家担任谷歌新成立的云计算机器学习部门负责人的消息。有接近谷歌的消息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从加入之初,李飞飞就参与到谷歌中国AI中心的筹建工作中。

谷歌中国AI中心团队下一阶段主要需要三类人——研究员、软件工程师以及学生协作研究员。

对比来看,微软亚洲研究院目前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由研究员组成专注细分领域的研究组,另一部分是由工程师组成的创新工程组。人员组成基本重合,“而在李飞飞擅长的图像领域,谷歌的吸引力会更大。”上述前微软研究院人士说道。

微软1998年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后又改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是亚洲地区第一家基础研究机构。成立近20年的微软亚洲研究院被称为中国IT领域的“黄埔军校”,在AI浪潮中,也培养出了大批AI人才。

一位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员工在和前同事们讨论这一消息时,大家不约而同的认为微软亚洲研究院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李飞飞是华人 AI 领域最优秀的技术领袖之一。她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期间,最著名的项目ImageNet现在已经成为了所有主流IT公司所使用的计算机视觉方面的“标配”。

今年早些时候,李飞飞宣布成立“视觉基因组”(Visual Genome)更是将计算机视觉识别与自然语言、语义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如此一来,计算机就可以更加“聪明的”理解一张照片里所包含的复杂信息。

AI研究业界普遍认为,李飞飞对于人工智能的贡献几乎是革命性的。

和李飞飞一同来到谷歌的,是在Snapchat上市前夕离开的另一位华人女科学家李佳。李佳曾是李飞飞在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移动视觉、电子商务、产品推荐、以及图像搜索等领域的创新知名硅谷,是Snapchat的技术中坚,2016年,她被Business Insider评选为“领导 Snapchat 的神秘力量”之一。

人才是现阶段AI产业发展的核心,一位外资AI巨头前高管告诉《财经》记者,谷歌此举意味着一大批AI人才将被挖走。另一位AI领域的创业者说,仅靠李飞飞的声名,就能吸引到一批中国的AI人才。

今年早些时候,李佳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也提到,目前存在AI人才稀缺的情况,谷歌也在持续投入大量精力吸引和培养人才,“每一年谷歌提供超过250笔研发资金用于支持学术项目,同时也在资助博士,以及招聘成千上万的实习生,内部还有一个培养工程师机器学习能力的项目。”

留给谷歌和李飞飞的唯一问题是,如何最大程度说服那些他们最想获取的人才。上述前微软研究院员工告诉《财经》记者,中国的不少AI技术人员同样看重科研环境之外的因素,如公司的股份、收入和发展空间。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一位AI研究员收到了来自Google的邀请函,包含了“李飞飞、李佳领队”、“Base北京”、“AI基础研究”等核心信息,但该研究员还是选择了加入一家刚完成B轮融资的AI初创公司。

AI人才并非谷歌设立中国AI中心的唯一目的。

AI时代的技术研发,早已不是“闭门造车”范式。今天的AI技术,更多是平台型技术快速推进的过程。所谓“平台型快速推进”,即一边开发一边结合市场、政策和开发者需求快速迭代,这不仅是软件平台层面,甚至延伸至云和底层芯片层面。

“当它(谷歌)来中国的时候,不可能关在家里埋头研发技术,结合市场、政策,密切交接,持续改善平台能力。这种改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也在运营层面。” 前述外资AI巨头前高管向《财经》记者称,今天,所有的公司都不仅限于一个国家,谷歌要服务的,是业务和运营分散在全球所有角落的公司,包括中国公司。

AI产业发展离不开数据、人才和市场,中国在这三个方面都已经显现出优势,但“谷歌在中国,这三点都是痛点。”IT资深观察人士李军告诉《财经》记者。这意味着,以“AI First”为战略的谷歌,必须在中国大陆有实质性的存在,否则就是在把中国市场拱手让出。

以AI医疗为例,谷歌负责健康研究的产品经理Lily Peng今年早些时候接受《财经》采访时曾提及,在美国一个医生平均一天接诊20个患者,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每天是100人。中国的医疗数据量更大,并且对于通过AI技术提高效率的需求也更明显。

中国的大数据量大且丰富,这是中国的AI产业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即便谷歌AI医疗在美国本土已经拥有非常成熟的技术、运营体系,在中国也将面临巨大不适应,中国医疗体系的流程、政策、实践完全不同,谷歌需要根据中国具体情况改善技术平台。

也就是说,在直接吸纳中国AI人才进入谷歌之外,开发更加理解中国市场、政策和开发者的技术,更是谷歌在中国设立AI中心的重要目的。

“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决定,就像BAT也要在美国建立研发中心。”前述外资AI巨头前高管说。

2014年5月,百度在美国硅谷投资3亿美元成立百度美国研发中心,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AI研究中心。但在今年3月,组建该研究中心的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离职,尽管如此,百度依然计划近期在硅谷开设第二个AI研究中心。

今年4月,腾讯也被美国媒体爆出将在西雅图开设新的人工智能(AI)研究中心。但这次是腾讯在美国的首个重大机器智能研发行动。

阿里近期启动“达摩院”计划,就按投资150亿美元建立研发实验室,雇用美国、中国和以色列的百名技术领域顶级科学家。

在谷歌将AI人才争夺的触角伸到中国之时,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滴滴出行和其他中国科技公司也在美国与谷歌、微软和Facebook在美国争夺AI人才。

《财经》记者 谢丽容 刘以秦/文 谢丽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