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外需企稳窗口期

《财经》杂志   

2017年12月25日 16:07  

本文1758字,约3分钟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最近公布的国安报告中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给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需要相关部门密切研判,并妥善应对。也因此,近来外需企稳显得格外宝贵,给中国留出了难得的窗口期。人们应该抓住这个窗口期,深化改革,加大开放,以更好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最近公布的国安报告中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给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需要相关部门密切研判,并妥善应对。也因此,近来外需企稳显得格外宝贵,给中国留出了难得的窗口期。人们应该抓住这个窗口期,深化改革,加大开放,以更好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日前中金报告指出,中国出口增速出现超预期的大幅反弹:按美元计价,11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2.3%,相较于10月份6.9%的增速,呈现大幅回升的状态,也明显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5.3%的增速。而过去三个月平均而言,出口增速同比增长9.2%,可以说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出口增速的反弹与全球经济的整体向好密不可分。虽然近期东北亚地缘政治风险持续走高,如果出现黑天鹅事件,可能会给国际贸易带来扰动。不过目前从基本面看,全球经济仍处于温和回升过程中。相关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海关公布的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回升0.2至41.8,制造业PMI出口指数回升0.7至50.8。而在11月份,欧元区和日本制造业PMI进一步上升;美国ISM制造业PMI虽然连续第二个月回落,但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市场认为四季度外需对经济增长贡献可能回升。

这些都表明中国的外需增长具有可持续性,而这将为中国经济进一步转型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事实上,在推动出口回升的引擎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这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回升势头喜人,11月份同比增长15.5%(10月份同比增速为7.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回升显著,表明此前一段时间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增速回升的背后是出口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充分表明中国经济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这也充分证明,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决落实各项改革举措,按既定方针扎实淘汰落后过剩产能,集中精力和资源发展含金量更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将迎来实质性的进展,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也必将进一步向好。

外需企稳和出口增长速度快速回升,也令贸易顺差进一步增加。11月份贸易顺差为402亿美元,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350亿美元,相比10月份382亿美元的顺差,呈现进一步回升的态势。虽然到目前为止贸易顺差同比仍未摆脱负增长,但跌幅已从10月份的21%收窄至6.7%。

人们普遍预期,外贸顺差的增加和同比跌幅的持续收窄甚至转正,将给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资本账户的渐进稳妥开放营造更有利的政策空间。这也将为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新一轮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在阶段性的盘整之后,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将逐渐重新升温,从而为中国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打开新的空间,而中国居民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产的愿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满足。

在出口增速显著提升的同时,中国的进口增速也出现小幅上升,超出此前市场预期。按美元计价,11月份进口同比增长17.7%,略高于10月份的17.2%,明显超出市场预期的13%。按季节调整后进口环比增长5.6%,也呈现较为强劲的态势。这其中,高新技术进口增速加快,11月份同比增长18.9%(10月份为15.9%),这说明中国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动能进一步增强,因此导致对国际市场高新技术的新一轮需求。集成电路进口增速也进一步加快,同比增长25.9%(10月份为23.3%),这说明在经历了一轮去产能的考验后,中国企业进行新一轮设备投资的势头愈加明显。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进而为下一阶段的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期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从12月1日开始下调部分消费品关税税率,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中金报告预计在进口产品中,消费品进口占比将会进一步上升,而未来中国进口占全球比重继续上升,有望在五年内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如果这一预言成真,将会是划时代的事件,对于中国和世界而言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2月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首次提出促进贸易平衡,将积极扩大进口。这一方面将充分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能够让更多的经济体及其人民更充分地享受中国发展的红利;一方面也将充分证明中国模式的国际竞争力,只有成为全球主要的出口目的地,中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才拥有真正的话语权,并更好地应对挟减税和国安咨文而来的新一轮特朗普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