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因子“隐身” 人民币汇率将更多由市场决定

《财经》记者 韩笑/文 袁满/编辑  

2018年01月10日 17:43  

本文1646字,约2分钟

继昨日市场传出央行近期已通知中间价报价行暂停逆周期因子的消息引发人民币汇率急贬后,1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239点报6.5207。有市场人士认为,从央行今天公布的中间价来看,基本可以印证昨天的消息,目前已经暂停使用逆周期因子。

 

新加坡华侨银行分析师谢栋铭告诉《财经》记者:“如果考虑逆周期因子,今天的中间价应在6.50附近,但是事实上并没有发生,所以基本确认了昨天的消息。”他认为,从市场预测的角度来看,目前中间价报价机制还是有章可循的,接下来并不会对市场产生过多干扰。

1月9日下午,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央行于近期通知部分中间价报价行,对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中的逆周期因子参数进行调整,调整后相当于不进行逆周期调节。参数调节后,各报价行不再对上一交易日的日盘波幅进行逆周期过滤,该调整已于近日生效。

随后,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出现急跌。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收盘价报6.5207,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价跌251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盘中一度跌破6.53,日内累计跌超350点。

央行在当日傍晚的回应中,并没有正面回应是否调整逆周期因子。央行表示,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计算“逆周期因子”的“逆周期系数”由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自行设定。各报价行会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以及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按照其内部报价模型调整流程决定是否对“逆周期系数”进行调整。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从央行的回应来看,目前暂停逆周期因子并不意味着将其从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中剔除,“只是逆周期因子不在报价中起作用了。”他认为,这也表明未来中间价将主要由“前一交易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这两个因素来决定,也就是说更多由市场来决定。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肖立晟也对《财经》记者表示,央行暂停逆周期因子的初衷应该是减少干预,让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并增加波动率。

去年5月,为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新公式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变为“前一交易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形成机制。

在去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对逆周期因子做出进一步解释。央行称,在计算逆周期因子时,可先从上一日收盘价较中间价的波幅中剔除篮子货币变动的影响,由此得到主要反映市场供求的汇率变化,再通过逆周期系数调整得到“逆周期因子”。逆周期系数由各报价行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自行设定。

央行表示,“逆周期因子”计算过程中涉及的全部数据,或取自市场公开信息,或由各报价行自行决定,不受第三方干预。但央行并没有公开逆周期因子的具体计算方法。

此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的做法与新加坡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相似,其实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之后,市场可以将逆周期因子模拟出来。“对于市场来说,当然想要知道央行的底牌越多越好”,他说。

在引入逆周期因子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企稳反弹,从去年5月的6.9左右逐渐回升至近期的6.5附近。所以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央行在此时暂停逆周期因子调节说明当初的政策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也显示出央行有信心让市场更多地决定人民币汇率。

在谢栋铭看来,当初引入逆周期因子是为了打破非对称贬值问题,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太多担忧非对称贬值的情绪了。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也认为,汇率政策微调反映政策当局对于资本开放更加有信心,2018年资本账户有望重启开放节奏。中金公司也在最近将今年底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预测从之前的6.48上调至6.28。

《财经》记者 韩笑/文 袁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