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智库发布】徐静:创新驱动是佛山制造转型升级的根本路径

徐静/文  

2018年01月26日 16:11  

本文5079字,约7分钟

佛山把握住“智能制造+互联网”的产业转型升级主线,一手抓智能制造推广,创新制造生产模式,一手抓互联网+,创新产业商业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佛山特色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自古以来,佛山就是中国工商业重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产业基础,造就了佛山制造业在地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依托政策红利、区位优势、民营经济活力和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牢牢把握“智能制造+互联网”的产业转型升级主线,一手抓智能制造推广,创新制造生产模式,一手抓互联网+,创新产业商业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佛山特色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

成长的烦恼——佛山制造发展优势与困境

佛山制造业深厚的产业背景,庞大的市场空间,活跃的市场环境,丰富的民间资本,构成了佛山制造业的独特优势。与此同时,佛山制造业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严峻影响下,产业发展也面临多重困难。

一、产业基础雄厚,地方特色鲜明

佛山产业基础雄厚,工业占据地区经济主导地位,2016年全市实现完成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前列1。近年来,佛山市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一镇一主品的专业镇经济形态。现有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6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10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4个、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12个,中国产业名都、名镇41个,广东省专业镇38个。不断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二、产业配套完备,集群优势突出

佛山制造业产业配套完备,智能制造装备、汽车及零配件、新能源装备、3D打印装备、通用及专业机械装备、石油及精细化工等优势行业本地配套率高达90%以上,涌现了大批在国内外市场综合竞争力强的名企、名牌、名品。佛山不少企业是全国乃至全球同行业或者某一领域的单项冠军。陶瓷机械、木工机械、塑料机械等主导行业市场占有率高,约占全国市场的90%、60%和30%。

三、民营经济发达,市场活力强劲

佛山是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源型经济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民营工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70.4%,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1.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5百分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佛山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也面临着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稀缺、先进技术匮乏、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等一系列短板。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国内经济形势严峻的影响下,佛山产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境,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内外需持续降温。在国际上,面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以印度和东南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制造业分流的双向挤压。在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转型的瓶颈、环境的压力、需求的倒逼。总体上看,佛山依然是制造业大市,而不是制造业强市。

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佛山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二产业高度发达,第三产业却相对较弱,占GDP比重不足35%。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偏弱,制约了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而且,传统产业智能装备应用水平较低,劳动密集型特征依然明显。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需加强,特色产业的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仅占据着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佛山市缺少龙头型创新平台,研发投入强度和专利数量等创新绩效在全国重点城市中排名相对靠后,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四是生产要素持续紧张,对企业发展约束明显。当前土地资源紧张成为佛山最大的瓶颈制约,许多项目因为土地紧张而不能落户。人力成本方面,低成本劳动力招工难多年持续,给企业用工和管理带来较大挑战。企业融资方面,市场因素影响资金周转期拖长,资金流动滞缓,企业资金面压力越来越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相关融资新方式尚未成熟。

五是人才吸引力较弱,高素质人才缺乏。本地院校培养的产业研发人员数量少、质量不高;同时,人才交流平台的匮乏也不利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于广州等地较弱,致使专业人才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障碍。

面对以上的困境,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已走到了尽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如何革新制造”、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由“汗水经济”转向“智慧经济”,成为佛山面临的最大挑战。

创新驱动——佛山制造转型升级的根本路径

当前,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为核心内容的新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展开,正在深刻影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和进程,在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构成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换道超车”的重要机遇。

佛山顺应国际国内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大势,以 “互联网+智能制造”作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将传统产业转型和先进制造业培育、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摆在工作首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深入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

1.构建上下联动的政策体系

佛山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佛山行动方案》等多项地方和区域政策,进一步理清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上游配套、下游延伸、垂直供需和横向协作的产业链条。深入实施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市、区、镇、园区“四级联动”全面开展先进制造业重点行业招商,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建链”,对平板显示、汽车制造和半导体照明等现有产业链条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进行“补链”,对装备制造、家用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进行“强链”。

2.示范引领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

佛山始终视传统制造业为城市发展的根基和优势所在,通过引入“互联网+智能制造”,示范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促进存量优化。通过实施“百企智能制造提升工程” 和“创新体系建设、智能制造发展、工业强基提质、质量品牌提升、绿色改造升级”等专项行动,重点推进传统行业改造提升。

3.加快培育和壮大先进制造业

在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佛山围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机遇,聚焦重点优势领域,加快培育和壮大各具特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各领域的龙头企业。佛山市不少企业是全国乃至全球同行业或者某一领域的单项冠军。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

1.加快形成“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格局

为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佛山市以国家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市建设为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加快形成“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格局。

2.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佛山将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大力支持大中型企业建设研发机构,为企业吸引研发人才、开展研发活动提供必要条件(下图)。

3、促进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众陶联致力于打造陶瓷产业供应链整合服务平台,积极探索新的交易模式和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金融服务创新方面,佛山不断以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通过设立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等途径,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困难。

聚焦深化改革和优化服务,为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保障

一、构建透明公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新机制

近年来佛山致力于构建透明公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新机制。调整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企业和市民办事效率,简化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推行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审批清单与监管清单“三单”管理制度,建立“宽进、快审、严管”企业管理新模式,形成了全链条、全流程、全行业监管模式。

二、推进智能制造专项政务

佛山以2015年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积极探索制造业发展要素配置、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改革,构建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营造适合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和社会氛围,形成了工作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和公开公平、充满活力、高效有序的建设格局。

三、引导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突出集群特色、专业镇特色、产业基地特色,强化城市经济和专业镇产业协作协同,各类园区正在成为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机制创新的策源地,集群优势不断增强,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有效示范。

四、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通过以上努力,佛山传统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十八大以来,佛山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下,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下图)。

佛山大力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2016年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809.65亿元,比2012年增加5.1%,占比不断增加(下图左),同时工业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下图右)。

佛山依托智能制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成效受到国务院通报肯定,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批复,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永葆活力——佛山制造未来蝶变之路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佛山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未来,佛山制造应围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高度,立足建设“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的城市定位,走出一条制造业由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蝶变之路,

目标确定后,关键在选择正确的实施路径,佛山在积极行动:

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企业做优做强

紧紧抓住佛山获得“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结构向智能、绿色、服务化和高精尖方向发展,专注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牢牢把握产业链高端地位。

二、促进产业集聚,推进重点园区建设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强规划布局,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打造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强化和提升核心园区在产业集群中的引领定位,建设各类创新载体和产业园区;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做好空间和产业规划,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和配套设施建设。

三、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广“互联网+智能制造”新模式

支持企业设备更新,鼓励企业进行生产系统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普及设计过程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推广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推动培育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转变,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成熟的制造业服务体系。

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强化产业要素保障

创新行政审批服务体制,缩减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实行一站式审批。加大财政资金对制造业的支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优化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

五、培育产业生态体系,改善企业发展环境

加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培育,建设面向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探索的专业服务平台,支持共建“互联网+智能制造”国际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支持创建国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改革试点城市,鼓励、引导、支持企业申报各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六、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对外开放。

促进人才供求与产业对接。采取“企业定单+定点培训+定向输送”等方式,探索建立本地企业家任职教学的“咨询教授制度”,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和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鼓励本土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推动佛山制造走向世界。

原文刊发于财经智库《中国制造2025-佛山样本》,此文有删节。

徐静/文,作者为工信部电子工业出版社工业分社社长;华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王延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