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国际交往应求同存异

2018年03月24日 19:56  

本文1997字,约3分钟

“马未都先生说过文明一定是趋同的,文化求异。我个人的理解是在各自文化自信基础上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平等沟通,交往中能够与对方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最后会实现文化的融合,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3月24日,中国篮球协会主席、CBA公司董事长姚明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2018年会”上如此表示。

中国篮球协会主席、CBA公司董事长 姚明

姚明表示,虽然各种文化的背景不同,但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比如友善的态度,诚信的品德,对于家庭的责任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我们要把握好这些共同点,本着追求求同存异的原则去和别人交友,文化差异就显得不那么棘手了。

以下为发言实录:

姚明:大家下午好!女士们、先生们,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能够在这里跟大家进行学习和交流。很多时候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说一个打篮球的,可以在文化论坛跟大家进行一些互动。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今天的这个话题我并没有特别系统化的观点,我只是想结合一些自己的经历分享一些可能不太成熟的个人的看法。首先说一下我自己,2002年我被休斯敦火箭队选中,使我一夜之间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篮球运动员,其实在这之前就已经有几位中国的篮球运动员被NBA的球队选中,但是出于不同的原因,这些运动员有的没有成行,有的错过了自己的运动生涯巅峰,轮到我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很多美国的球员在CBA的俱乐部打球,而NBA更多的也开始关注中国篮球队的比赛。还有很多人致力于中美篮球的交流,而这些机缘都使我拥有了以后9年的海外打篮球经历。

应该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这是事实,而我更觉得我应该是属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刚到美国的时候,我需要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打交道,文化差异自然就摆在我的面前,这很自然。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篮框的高度是3.05米,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不是3米或者3.1米,谁能告诉我?作为一个篮球人我想了很久,后来弄明白了,因为是10英尺,篮球是美国发明的。所以文化有的时候体现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小事,关键是我们要互相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要去交朋友当然这也是互相的,在美国那些年我交了不少的朋友,直到现在每次我渠道休斯敦的时候,朋友们还是一如既往的欢迎我,包括我过去的教练、队友,我的一些对手,还有很多可能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人,就好象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这使我有一种休斯敦是回家的感觉。我了解他们,他们也比较容易接受我,这使我认识到在很多道德素养高的人群当中,文化差异显得微乎其微。虽然各种文化的背景不同,但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比如友善的态度,诚信的品德,对于家庭的责任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我们要把握好这些共同点,本着追求求同存异的原则去和别人交友,文化差异就显得不那么棘手了。

再有一点就是融入团队。篮球当然是一种集体项目,我们经常说过五关斩六将,这些在电子游戏里面当然也许可以实现,但在现实的生活、比赛和社会中,几乎是不可能那么完美的。当顺利的时候大家自然而然的会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此时即使有一些矛盾、摩擦,也无关紧要,但是在逆境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我记得在去美国打球之前,包括我在内,很多篮球运动员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经常这么说,我们全队很努力,或者我们没有执行好教练的意图,我们如何如何。到了美国要说英语了,记得有一次在费城,大比分落败,赛后很多的话筒塞到我们的面前,那个时候很习惯性的我们we又一次脱口而出了。那一天我感到有一些问题,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收回了那句话,把we改成了i,直接说我打的不够好。我想这印证了引种天先生的一个观点,西方文化的核心是个体意识,而东方文化的核心是集体意识。我同意这个观点,但不能简单的去这样理解。我的经历告诉我,美国球队并不是只讲个人不讲团队,而是着力于在个人意志基础上构建团队精神,而中国的球队也不并只是讲整体不顾个人,而是致力于在整体领悟目标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完善。两种方式目标相同,殊途同归。

马未都先生说过文明一定是趋同的,文化求异。我个人的理解是在各自文化自信基础上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平等沟通,交往中能够与对方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最后会实现文化的融合,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如今我已经不打篮球了,转而到中国篮协公司,我也开始思考另外一种东西,体育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如此,未来也是如此。因为运动员和运动队在挑战极限的过程中,无法隐瞒什么,展现的是最真实的自己。无论是成功之后的振臂高呼,还是释怀之后的灿烂一笑,哪怕是失败之后的掩面而泣都能引发人们心中内心的感动。更多的关注这些方面,有利于体育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的作用。最后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改革与发展当中的中国体育和中国篮球,也相信篮球和其他的体育运动项目会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