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我们的工作,而是会有更多的工作

2018年03月24日 20:29  

本文3629字,约5分钟

“人工智能来了之后会有进一步的研发,包括维修,我不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我们的工作,而是会有更多的工作,只不过是更有难度的工作,但是能胜任工作的人太少了。”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在3月24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如此表示。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李稻葵/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人工智能的革命会超越电气化蒸汽机的革命,是人的认知和决策能力的延伸。李稻葵认为,世界上将变成有用的人,没用的人。

以下是发言实录:

2050的中国与世界,非常激动人心的话题,尽管咱们这场讨论是安排在最忙的一天的最后的部分,我看是有观众来参加讨论。我分两部分,2050的中国,第二是2050的世界。

2050的中国有什么样的前景?十九大报告做了描述,未来32年中国应该还是充满信心的,过去40年的发展逐步让中国的方方面面,包括决策者,包括普罗大众,百姓找到一套稳定发展的办法。我做过简单的计算,2050年中国经济影响有望达到当时美国的70%左右,那么这个水平如果人均达到美国那个时候的70%的水平的话,中国的经济总量就大概是美国的2.3到2.5倍,中国在全世界整体的经济比重会上升到25%到30%的水平。百姓的生活水平相当于现在最发达的这个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大中兴的发达国家的头三分之二。再往前推15年,到2035年,我们大概能达到美国的人均GDP的50%,生活水平能达到现在最发达的500万人口以上的经济体的中位数,相当于现在的西班牙、葡萄牙的水平。这么一个发展愿景,需不需要持续保持非常快的增长速度?不需要。大概未来32年,4%多一点就够了。我还是假设发达国家未来32年延续过去20多年平均增长速度来推算的。换句话说,接下来7年保持5.6%,接下来10年保持4%,再接下来15年3%的目标,这个路径就基本实现了。

怎么能够保持这么一个可持续的延续的发展路径?刚刚我说了过去40年的发展,以及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过仔细梳理告诉我们三个基本。三件事持续做好的话,这个经济体就能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一是三好学生条件。第一件事情是政府必须有效高效维护市场经济基本规则的政府。这一条过去40年不断探索和摸索,基本上是延续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在不断呵护市场发展,比如说新企业进入,关键时刻,强制退出落后产能,再比如出清,开放的问题上保持不断开放的速度,但是有管理的开放。这些方面,我们过去40年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我相信未来32年好的部分会坚持,不好的部分当然还需要持续改革。

第二个好条件是什么?就是人力资本或者是劳动力素质必须要持续提高。过去40年中国的劳动力的素质提高非常快,我上大学的时候,只有2%的年轻人上大学,现在中国的毛入学率超过40%,个别省份超过60%,这是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比如说中国为什么高科技企业最近发展比较快?为什么华为发展比较快?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在工程师的培养方面非常有效,大学四年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参与研发设计工作,而其他的国家,包括美国这方面,坦率讲在本科阶段不如中国。这方面我们有挑战,我们还必须得持续提高,尤其是目前的挑战在于中学,包括高中阶段的教育,目前是比较差的。我们现在是两极分化,不然上大学,要不然初中毕业没上技校就工作了。当前蓝领工资涨的非常快,月薪超过6000人民币了,这么高的月薪和收入导致很多的年轻人在初中毕业甚至没有毕业就直接工作,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因为未来蓝领的重复性工作将会被机器取代。

第三个好条件也是长期坚持的,必须开放。全球实现赶超的经济体没有一个是靠完全自力更生,闭门造车实现赶超的。过去40年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这是管理的开放,并不是所有的产业完全开放,一步一步对外开放的。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三个法宝,这也是其他国家,一共13个,我测算过,历史上60多个人均GDP达到了目前中国水平的国家只有13个实现了赶超,这13个国家的共性就是三好条件。

对今天而言,中国的挑战刚刚我讲了一点,第一个是必须持续提升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同时要合理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这对中国而言发展非常快,2050年有人测算过,四分之一的家庭只有一个老人。所以人口老龄化从现在开始要通过改革化解成本压力,包括鼓励一部分老年人,所谓的老年人能自愿持续参与社会劳动,这是我们的挑战。

还有一个挑战就是如何保持开放经济的姿态。这件事越来越看到不是我们一家能完全决定的。因为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食物贸易和货物的进口国和出口国。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对这个问题上心态有所变化。但是这一轮贸易争端有一点非常不同,不同的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上是老大了,我们的国家主席一年多前在达沃斯论坛上明确表态,中国是自由贸易体制的坚定的推动者和维护者。这一轮的贸易争端应该跟美方讲清楚,美方提出的很多不合理的无理的贸易保护措施是根本违反当前的自由贸易多边框架的。好比说美国人不想打篮球了,不是仅仅讨论某一个动作犯规还是没犯规,他讨论的是整个体制的问题了,超越WTO基本的原则,基本的规矩来这么出牌。所以我想中国现在的任务就是一方面告诉美国,中国打贸易战打得起,同时也要讲,我们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我们是站在更高的姿态向相关各方讲清楚道理,我们愿意在WTO的框架下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这是中国2050的发展前景。

世界怎么样?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个人仔细读了一些相关科技的书,我个人的观察,两件事情可能带来的重大的变化超越其他的问题。包括气候变暖,两件大事,可能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超越我们的想象,是革命性的。

第一件事是生命科学的变化。刚刚牛津的教授讲了一些,我以为他讲的更革命性一点,看来他比较保守。生命科学的变化,肯定有一部分人到2050年可以选择生命永续,让自己的基因能不断延续。应不应该允许呢,可不可以做呢,这需要讨论,技术上到2050年肯定成熟了。再比如说2050年开玩笑说肯定可以用电饭煲生孩子了,到那个时候社会组织发生变化了,传统的婚姻安排,劳动力市场的安排,两性的相应的制度的安排,都会发生变化,这些事我觉得值得仔细研究。我希望挪威的学者这方面提供一些思考。

第二个重大的不确定性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革命会超越电气化蒸汽机的革命,是人的认知和决策能力的延伸。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就是简单的可重复的工作已经完全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比如说钢铁厂的验伤,你输20万的图片,什么样的产品是伤的,4星期机器学会了去验,比人验的好。下一步我们能看到的估计十年左右出现的,重复性的劳动带来的单一的工种,比如说快递小哥,一部分是联系人,货到了打电话取货,另外一部分是从A到B的工作完全可以被机器取代。路况的分析,各种各样的软件,图象识别,技术成熟了,是在法律,也就是说允不允许机器出一些小事故。人开车出一些事故,人们习以为常,保险公司理赔,但是如果机器出现撞人的事件马上成全球新闻,我们对机器的要求比人更高,但是技术上基本成熟了。所以我想说快递小哥这种工作未来肯定会被替代,这是人工智能的挑战。

更大的挑战是什么?我相信人工智能来了之后会有进一步的研发,包括维修,我不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我们的工作,而是会有更多的工作,只不过是更有难度的工作,但是能胜任工作的人太少了。世界上将变成有用的人,没用的人,该怎么办。我只是提问题,我相信2050年的年轻人可能是我们孙子辈的,一定能把这些问题解决的非常好,我们能做的,在座的各位,我们只能是今天健康的生活,我们希望能健康的活到那一天,能看到那一天的到来。谢谢各位。

李稻葵:不愧是媒体人,能抓住热点的话题。中美关系很微妙,还不在显性的贸易的问题,最微妙的是心态的变化。打个比方,原来美国是班里面学习成绩最好的,体育成绩也最好的,见谁可以揍谁,还可以说我是班长,是学习委员,体育委员,什么都包了。现在中国人成绩提高了,体育虽然不太灵,拳头不那么硬,但是也在一天天长大了,这个老大心态有点变化了。加上老大的情绪不高,气候变化,出了一点耍赖的现象,提前耍赖了。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个人的看法,我也预计,中国方面应该调整心态,也会调整心态,那就是我们看的更远一点,我们的领导人可能不只五年,美国的领导人可能两三年,我们能规划远一点,看的远一点,他耍赖要教训他,但是不能跟他在这么低的层次上跟他斗,要站在未来世界的领导力,全球的治理重新规划,重新要改革的这个高度,要跟他谈这个事情。这不是说争锋相对,你打一拳我给你一脚,不是这样。

讲一个很小的例子,人工智能,中国和美国,跟加拿大还在讨论,欧洲人还没怎么讨论。主要的研究是美国人,中国也开始起来了,中国应该有这个气派,在人工智能上我们在想定规矩,什么样的事情能干,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干,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制定人工智能的宪法,如果谈不拢的话开个会一点点谈,这才能起到真正世界上的领导者的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