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前财政司长梁锦松:突破税制大湾区可以更快速吸引人才

2018年04月09日 16:28  

本文3413字,约5分钟

“能够突破现在税的问题,香港个税最高15%,与内地差异很大。如果能够跟中央拿到同意,拿到大湾区人才证,只交所在地的税,不交这三个地方的税,这可以把人才怎么样更快速吸引这是比较具体的建议。” 4月9日,南丰集团CEO、香港前财政司长梁锦松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粤港澳大湾区”上表示。

南丰集团CEO、香港前财政司长  梁锦松

南丰集团CEO、香港前财政司长梁锦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是有关人才,第二是有关金融中心,第三是有关创新,特别是生物科技,第四是有关民生的。

第一、人才是现在这个社会,知识经济、创新经济里面最重要的手段,怎么样能够培养,能够留住,能够吸引不光是本地的人才,全球的人才都是我们致力去思考。

第二、用金融中心支持湾区的发展。是不是大湾区里面很多不同的项目,甚至是不同的政府可以在香港,在澳门,发行离岸人民币的债券或者融资。一方面有民间的资金可以支持我们在大湾区,另外可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的国际化是中国在全球化里面很重要的一个举措。

第三、创新是新时代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生物科技既IT之后下一步影响推动人类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恰恰在生物科技里面,香港还是有点能力的。香港现在有4所大学是全球100名之内,香港缺临床的病人,因为有时候香港没有病人,国内有很大的市场,有很大临床领域。

第四、以前我们在香港推动很多香港的人到内地,到湾区工作,来退休,来生活。但是最近我们看见陆陆续续回去了,主要他们觉得国内的医疗他们可能觉得还是不够好。如果我们在广东省湾区里面的不同城市定点设立国际医疗实验区,让香港的医生国外的医生可以在实验区里面的医院诊所服务。

谈及中美贸易战争,梁锦松指出,不希望看见贸易战,因为贸易战没有赢家。但是如果真的不幸打起来这个贸易战,有两个角度可以想,想一想解放初期,香港起了很独特的作用。如果真的是打起来,因为香港毕竟是一国两制,能不能用一国两制,因为除了贸易之外,还有其他的无论在金融、各个方面,还是要跟国外充分合作,因为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

第二,粤港澳大湾区的实力和过去比已经很不一样,靠内在动力,包括过去积累的人才优势、市场优势,我们着重发展自己的事业,贸易战可能不会产生严重影响。

以下是发言实录:

主持人 冯国经:最大的前提就是我们9+2,11个城市怎么样可以有协同效应将这个大湾区发展出来。梁总您商业的眼光来看,这个大湾区有什么可以给我们商业的好机会?

梁锦松:首先非常感谢大会给我这个荣耀,可以跟三个领导人一起同台讲大湾区。我一直都非常关注大湾区,以前没有说粤港澳大湾区,以前就是说这是珠江湾区,当时2002年我们叫推动要建高铁,当时我们提出是一个钟头可以从香港的CBD到广州的CBD,后来的政治形势能不能提出来,过了16年建好,我代表签署第一张内地跟香港更紧密的协议,证明政府一直在推动整个大湾区整合。

大湾区我们是非常振奋的,刚才听省长、特首和梁司长都谈了。粤港澳大湾区我们的功能应该是刚才几位讲者说了是纽约湾区、三藩市湾区的综合。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这是一国两制赋予香港的很独特的地位。

东京湾区是先进的制造业,在深圳东莞等周边地区有全球最好的制造业平台,现在要谈怎么样再往上升。第三个湾区是三藩市湾区,有硅谷,我们有深圳。大家也了解,三藩市湾区特别是三藩市这个城市,它在美国既波士顿之后是生物科技第二大中心,而生物科技是既IT之后会影响人类最重要的一个创新领域之一。等一下我有一个具体的建议,怎么样推动在这个湾区里面的生物科技。

我们作为商人来讲是非常之振奋,我有四个具体的建议,希望推动这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第一是有关人才,第二是有关金融中心,第三是有关创新,特别是生物科技,第四是有关民生的。 人才是现在这个社会,知识经济、创新经济里面最重要的手段,怎么样能够培养,能够留住,能够吸引不光是本地的人才,全球的人才都是我们致力去思考。

人才最会的就是时间,当然我们三位领导不需要考虑过关的时间,我们还是要排队的。我经常到深圳开会,在开会的时候如果每天花在过关的时间太久,就影响人才发挥的能力。能不能在大湾区里面三个地方,甚至如果省长可以跟中央领导说,我们把台湾纳进来,四个地方或者三个地方的人才发一个大湾区的证,能够用最新的科技过关,用人脸识别,你可以走过去。

还有一条,能够突破现在税的问题,我们知道如果到深圳开会,半天就算一天,在内地逗留多183天,就要交国内的个税,我们香港个税最高15%,这样的差异很大。如果能够跟中央拿到同意,拿到大湾区人才证,只交所在地的税,不交这三个地方的税,这可以把人才怎么样更快速吸引这是比较具体的建议。

有可以吸引更多国外的人才到香港,香港是一个很独特的角色,为国家吸引全球的人才。因为人才除了香港要一国两制,人才喜欢和人才聚集在一起,还有就是生活的方式。香港可以提供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关人才怎么样集聚,能够在湾区里面流通。

第二,怎么推进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用金融中心支持湾区的发展。是不是大湾区里面很多不同的项目,甚至是不同的政府可以在香港,在澳门,发行离岸人民币的债券或者融资。一方面有民间的资金可以支持我们在大湾区,另外可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中国在全球化里面很重要的一个举措,但是怎么样推动我觉得用大湾区的立案人民币债券可以推动这方面的发展。

第三,创新,创新是新时代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生物科技是继IT之后下一步影响推动人类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恰恰在生物科技里面,差不多每一个地方都走在前面。香港还是有点能力的,我们有几个科学家,我觉得是有机会拿到诺贝尔奖。香港缺什么?香港我们现在有4所大学是全球100名之内,香港缺临床的病人,因为有时候香港没有病人,国内有很大的市场,有很大临床领域。

怎么把两个方面合起来,我们是9个城市,2个特区,3个关税区,我的建议是能够用河套的地区,如果香港河套立法会还有很多话要说,如果在国内河套的地区,能够用一线、二线的方法方法,香港的个税加香港的医生可以过了一线但没有过二线,等同在香港,用香港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河套地区里面吸引国际的实验室跟医院设立生物科技科研机构,让国内的病人、国内的医生、国内的科学家进入河套地区。

进去除了病人跟科学家以外,还有两个科学是需要,一个是动物,动物检疫过关很麻烦。另外是人类的组织,怎么样在河套地区作为一个生物科技的特区可以结合香港跟内地,特别是湾区里面的科学家医生、病人发展生物科技,这是第三个建议。

第四,民生问题。以前我们在香港推动很多香港的人到内地,到湾区工作,来退休,来生活。但是最近我们看见陆陆续续回去了,主要他们觉得国内的医疗他们可能觉得还是不够好。如果我们在广东省湾区里面的不同城市定点设立国际医疗实验区,让香港的医生国外的医生可以在实验区里面的医院诊所服务。

医生可以在国内职业,为什么没有很多在国内职业,国内现在除了在港大深圳医院可以用香港的药都是用国内的药。很多国外先进的药,现在也不能在国内为国内的居民服务,包括免疫疗法或者基因疗法,香港可以用。

非常好,我们也参与国内医疗养老,还有在全球投生物科技,我们非常期待。可以推动湾区里面医疗的服务提升,也可以进一步融合在湾区里面居民的来往和居住,谢谢各位。

主持人 冯国经:现在每天我们的报纸上都看到,可能有一个贸易的战争,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没有这类的东西发生,可是我想问,如果真正有这个贸易战争发生,对我们大湾区有什么影响呢?对在座各位想的方向,想的具体办法有没有改变?

梁锦松:跟大家一样,我们不希望看见贸易战,因为贸易战没有赢家。但是如果真的不幸打起来这个贸易战,有两个角度可以想,想一想解放初期,香港起了很独特的作用。如果真的是打起来,因为香港毕竟是一国两制,能不能用一国两制,因为除了贸易之外,还有其他的无论在金融、各个方面,还是要跟国外充分合作,因为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

如果真的是有很严重的矛盾,是不是可以多用香港,包括多用港币,包括很多国际上的清算,能不能用香港的市场,这是第一个角度。 第二,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因为毕竟刚才说的粤港澳大湾区,现在跟解放前实力不一样,靠我们自身内在的动力包括我们已经积累的人才,市场的优势,我们就着重发展自己的事,因为这个湾区动力已经有了,再加上整个国家,加上周边,影响的可能没有以前那样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