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要采取具体细则防止独角兽变成“毒角兽”

2018年04月11日 20:29  

本文3443字,约5分钟

“BAT对我们的教训很大。我们的上市公司如果都是钢铁水泥,那麻烦大了。构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大量的BAT这样的企业。从独角兽变成巨无霸有一个过程,我们还有很多的独角兽,未来可以成为巨无霸。”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4月1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表示,但独角兽优先上市的确破坏了公平性,监管部门要考虑采取具体的细则来防止独角兽变成“毒角兽”。

吴晓求表示,中国的金融改革需要靠资本市场的推动,没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国的金融的竞争力会严重的受到损害。

他认为,资本市场的波动状况和发行制度改革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要逐步创造条件推进发行制度改革。

以下是吴晓求发言实录:

王波明:随着会议已经走到尾声,欢迎各位来参加资本市场改革的四梁八柱,我会最后给一些问题,我们留10-15分钟,如果在座的各位有问题的话,可以请教台上的嘉宾。资本市场改革四梁八柱,我也搞不太清楚这个是什么意思,用了这么一个语言四梁八柱,所以先请吴晓求校长,他是一直都跟踪资本市场发生的事,吴晓求先生,您先和我们说一下什么叫做四梁八柱资本市场改革,您先和给大家开一个头。
    
吴晓求:又一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要我说一下资本市场改革的四梁八柱,房子都有四个梁八个柱,就资本市场要进行基本型的改革,大框架的改革,我认为是要对我们的发行制度要进行比较重大的改革,我们会逐步的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过渡。
    
第二个是发行制度的改革,以前我们说让怎么样的企业上市,是重资产,重规模,重现状,资本市场更重要的是要重未来,所以才会有后来的独角兽企业的上市。
    
第三个就是我们的监管架构的改革,现在我们的证监会还是一个小的证监会,未来会扩大它的功能。
    
第四个就是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包括信息披露,机构重组,加在一起称为四梁八柱的改革,就是进行基本框架,基本制度的改革,大概是这么一个意思。

吴晓求:中国的监管架构是相对比较特殊的,即吸收了美国监管架构的某些特点,我们的证券监管机构是保持独立性的,这个吸收了美国监管架构的某些特点。我同时也吸收了英国的某些的特点。但是它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种一行两会上面还有一个金融发展稳定委员会,中国的金融体系的风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我们有原来的主要是机构风险,因为那时候中国的金融机构占据了主打的地位,现在我们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比重在提升,市场风险,透明度的风险在明显的提升,所以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又要加强对市场的风险的监管。所以可以看得出来,中国在整个金融发展中,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在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因为整个脱媒的力量在加大,所以要保持比较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这个原因就在这里。

王波明:所谓四梁八柱重要,到底是怎么重要?
    
吴晓求:非常重要,因为中国的金融改革需要靠资本市场的推动,没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国的金融的竞争力会严重的受到损害,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的竞争力,不完全甚至是不主要表现在银行,表现在市场,我们有足够的厚度,足够的透明度。
    
第二条中国的未来一定要构建国际金融中心,中国一定要成为新世纪的国际金融中心,未来中国上海和深圳一定是国际金融中心,这是一个大国的标志,一个大国不是全球的金融中心,不是国际的大国。
    
第三条,要成为人民币计价的财富配置中心,伦敦会是一个货币交易的中心,这里面就要进行改革了。首先是让怎么样的企业上市变的非常的重要,过去我们主要是侧重于企业的重要性,看完了重要性看现状,在现在的整个产业里是怎么样的地位,关于现状,关于历史,关于财务。资本市场是从财富管理的角度来看是关注未来,远远的比关注现状和历史重要,可是我们的传统是关注历史,关注现状,历史和现状是上市的重要的条件。
    
过去我们是盈利指标,我觉得盈利不是这么的重要,现在很盈利,未必明天盈利,可能你今天到了顶峰,一上市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可能今天不是很盈利,但是是高科技产品,这一类的产品就应该上市,这就涉及到四梁八柱的改革了,我们选择一个怎么样的上市公司,才可以成为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个变的非常的重要,所以资本市场改革,从一定的意义来说,和人民币的自由化的改革,人民币的可交易的改革是并行的,都是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的二个轮子,比我们商业银行的改革,比金融机构的改革要重要的多,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习近平主席昨天提到我们的银行保险,以及证券的机构要进行开放。比如说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开放的核心是要把中国的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市场构建成全球的金融中心,这是我们的战略目标,那这个目标来看,资本市场的改革就是四梁八柱了。

王波明:OK,您说的第一条是对IPO制度的改革,那IPO制度从核准制到备案制,这个改革已经搞了多少年了,我记得都写进了十八大的文件报告里了,为什么到了今天,证监会主席向人大做了一个报告,他说由于现在国际市场的变动情况,还要把IPO改革推迟一点,那我就听不明白了,国际市场变动和IPO改革,到底是什么关系?
        
吴晓求:金融危机有一个重要的教训,它参与了市场,把市值管理,把上市公司的加速,都作为了工作考核的目标,这个是有问题的。监管者的职责就是监管市场透明度,保证市场的公平,至于它的市值涨多少,每年有多少家的上市公司,和他没有关系,经济的基本面有关系,所以理论上说,它的确市场的状况和发行制度改革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我觉得要逐步的创造条件,还是要从这个方向走,也有人说目前中国还不具备条件。

第一个我们处罚违法成本太低,如果这么做的话,很多的深违法,上市了以后,处罚很低,要大幅度的提高违法的成本。
    
第二个我们的信用体系建设很差,整个社会都没有足够的透明度,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可以达到这个条件,我们必须先干,先完善,提高它的违法成本是非常重要的,要让他有一种威慑的力量,现在还差了一点点,现在我们对操纵市场有威慑,处罚起来八个亿,十个亿。但是IPO的造假的处罚力度是很低的,要给他上刑法,处罚很多年,它就不敢了。

王波明:吴校长您对这个事情(金融市场开放)是怎么看的?
    
吴晓求:我们的开放主要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金融机构的开放,无论是银行,证券,这二个应该说是在中国相对的比较成熟,特别是银行,虽然我们外资到中国来办分行,或者是独立的法人银行也很多年了,所有的外资加起来的银行的资产只占了2%,我们整个商业银行的资产是250万亿,所有的外资行加起来5-6万亿之间,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我觉得我们还是有自信的,对中国银行业转型,还是起了很重要的推动的作用,证券这些年因为内部已经是很竞争了,他们也开始有竞争力了,中国的证券有一个问题,没有特别的著名投行,本来有几个还不错的,像中信证券等等,在那一家危机里被牺牲掉了。当然中金也是不错的。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需要一些国际影响力的证券公司或者是投行,这一方面还是需要通过重组来完成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在189证券公司里产生四到五家国际性的,形成一个重组
    
第三个我们的保险市场正处做一个快速重组的阶段,这个对外资有巨大的机会,财险市场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如果不让外国的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即使是外资到中国来开银行,它的发展的空间也是非常的小的,中国的老百姓还是会把钱存到中资银行。哪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业银行到中国来,他们也不会去,除非是中国的市场开放了,客户没有来,只是一个壳在这里,所以必须要等到整个市场开放了,才会快速的发展起来。

王波明:如果是十年慢慢的去做,吴校长你觉得有这么一二家(证券公司)可以走成一个地区性的,亚洲的,或者是欧洲的吗?
    
吴晓求:我们银行可以,但是证券很难,很重要的可以通过并购来完成的,我们有钱了,哪怕是美国非常著名的投行,都没有问题,万一他哪一天发生了金融危机,我们把它并了就完了。

记者:金融业的开放包括了二个层面,一个是对外开放,另外一个是对民营资本的开放,现在民营资本有一个高风险的特征,但是现在的金融科技的发展非常的快速,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有更便捷的一个基础,对于民营资本的开放,我们应该怎么样考虑?我想请教一下三位中国的嘉宾老师。
    
吴晓求:这个问题很敏感,从国家的顶层设计来看,还有一个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现在有一些内资对金融机构的并购太厉害了,从理论来说,内外资应该是一样的,但是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说,金融是国家安全的主要的部分,所以有的时候会有所收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