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资本管制是最后一道防线 市场平静后就该撤销

2018年07月07日 14:31  

本文1089字,约2分钟

7月7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在2018中国财富论坛上指出,要把资本管制作为最后一道防线,采取尽可能少的代价,实施临时性的管制措施,为改革和调整争取时间,一旦市场恢复平静后,把管制措施撤销,让市场恢复常态。

以下为管涛本次演讲实录:

大家都知道一段时间中美贸易冲突很强烈。中国开放不可避免进入开放的深水区,在金融开放涉及到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的货币可兑换。资本兑换中如何防范风险,有四个方面:

第一增加人民币弹性是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汇率缺乏弹性的话,开放和僵化的汇率安排是风险的组合,往往造纸货币危机导致国际收支危机。去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扩大开放的工作中第一项工作就是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主要增加弹性。我们看到了经历了2015年,2016年的国内外市场振动之后,人民币汇率回升,今年明显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大幅增加,人民币上半年进行了先涨后跌的走势。市场是非常理性的。人民币上升的时候,卖外汇的越来越多,买人民币的越来越少。下半年有市场的影响,又出现了顺周期行为,发生了市场恐慌,7月3日有关领导出出来安抚情绪,这种情绪有所安抚。如果人民币不跨过市场的坎儿,资本大量流入的时候控流入,大量流出的时候控流出。

第二个就是要转变监管的方式,要用这种原则监管来替代规则监管,什么叫规则监管?银行做外汇业务,按照外汇局的规定,审核单证就可以了,简单明了。它规定的凭证和现实的业务,现实的经营活动是有差异的,现实中不能提供凭证不能办业务,有时柜台人员可能和企业串通,伪造单证,恶意规避风险。我个人认为,应该用国际通行的“三反”原则,这套东西来替代规则管理,发挥它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监管效率。主观能动性让金融机构有更多的灵活性,让它了解面对的客户真实情况是什么。

第三个我们管理从合规性监管转向审慎性监管,主要是监督。银行办业务依法合规,将来是以风险和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主要是关注个体风险。还有宏观审慎管理,逆周期系统性角度去进行监管。我这位将来这是我们应付资本流动,大进大出采取宏微观审慎管理的一个手段。我们要避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两个极端,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审慎监管。

最后把资本管制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在事前做压力测试等准备预案,采取尽可能少的代价,实施临时性的管制措施,为改革和调整争取时间,一旦市场恢复平静后,把管制措施撤销,让市场恢复常态。人民银行外汇局从去年9月份开始把一些监管取消了,既支持依法合规的资本流入,也支持依法合规的资本流出,这个将来作为不得已的手段,一旦形势恢复平静就应该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