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伟大:要加强古建筑市场金融监管 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商业化

2018年09月08日 16:20  

本文1688字,约2分钟

“基于需求的不确定性和投资的风险,加强古建筑市场金融监管,防止古建筑收入流向非古建筑行业,要防止古建筑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地商业化,降低投融资的风险。” 9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况伟大在以“传承·融合·新生”为主题的2018中国古建筑国际论坛上如此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 况伟大

况伟大认为,古建筑有三个典型的特征:一是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基于此,公共部门的政府就应该参与保护、开发等;二是古建筑总体上看规模是比较小的,而且还比较分散,因此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经济效益,投融资困难;三是对古建筑的需求不稳定,分布不平衡,导致古建筑投融资回报的不确定性。

基于政府投资方面,况伟大认为,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专项资金,明确古建筑产权,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此外,他建议,基于规模比较小、比较分散的特征,不同规模的古建筑群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融资。对大型古建筑群,可以通过上市、发行债券,或者是收入质押等方式进行融资。

除此之外,他提出,健全古建筑的投融资的担保和保险体系,实现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担保和保险的制度。基于需求的不确定性和投资的风险,加强古建筑市场金融监管,防止古建筑收入流向非古建筑行业,要防止古建筑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地商业化,降低投融资的风险。

以下为发言实录:

况伟大:首先感谢宋斌老师和财经杂志对我的邀请,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仁和朋友们!今天我是第一个发言,我是来自于人民大学。在这儿讲,可能是我对古建筑和金融服务和支持之间的关系,谈一点学理上的认识和看法。我的认识和看法,我是比较务虚一些,抛砖引玉。台上的这几位专家、老师,他们都是很接地气,很专业的。

我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主题是:古建筑的特征与金融资本。

首先,我要跟各位汇报的是有关,我对古建筑特征的理解。有三个典型的特征:

一、古建筑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因为古建筑是代表了某一地区,特别是某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而历史和文化是属于民族的、国家的、人民的,是属于公共产品。基于这个特征,公共部门的政府就应该参与,包括保护、开发,利用法律法规,包括相应的金融和财政的支持。

二、古建筑从平均水平,总体上来看规模是比较小的,而且还比较分散。像我们看到的长城、故宫、颐和园、圆明园,大规模的成片的古建筑还是比较少的。大多的民居、故居、寺庙都散落在各地,不仅规模小,而且交通也不是特别地方便,所以说古建筑的维修、开发和保护都是非常地困难,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经济效益,这也是投融资很困难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三、对古建筑的需求不稳定,分布不平衡。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时间段上,不同的收入、年龄、教育背景、民族、性别等对古建筑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说导致了对古建筑需求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导致有关对古建筑投融资回报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了古建筑的投融资风险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对小型的分散的古建筑的投融资,更加地明显。

基于政府投资方面有这么几点:

一、公共产品的特征是政府要参与,并且支持古建筑的投融资,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专项资金,或者是政策性银行。同时,要减免税收,并且提供低息贷款,政府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明确古建筑产权,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适当地使所有权和经营权,或者使用权分离,积极培育古建筑市场的主体,健全投融资的主体,能够产融结合。

三、基于规模比较小、比较分散的特征,对大型古建筑群,可以通过上市、发行债券,或者是收入质押等方式进行融资。有一些优质的中小的古建筑,也可以通过上市,通过二板、创业板、新三板等进行股权融资,也可以发行债券。当然对其他的一些中小型的古建筑,及其所在的公司,可通过风投、基金、互联网融资平台,供应链金融等方式来进行解决投融资的问题。

四、健全古建筑的投融资的担保和保险体系,实现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担保和保险的制度。

五、基于需求的不确定性和投资的风险,加强古建筑市场金融监管,防止古建筑收入流向非古建筑行业,要防止古建筑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地商业化,降低投融资的风险。时间关系,我就跟各位讲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