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多行业加入保险产业链 形成金融科技保险新生态

2018年12月08日 18:07  

本文4013字,约6分钟

“金融科技广泛地应用于保险,会给保险业带来颠覆性改变,促使保险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招商银行原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蔚华12月8日在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2018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表示。

招商银行原行长兼首席执行官 马蔚华

保险业迅速发展已经超越行业本身。马蔚华称,与保险业相关的大型互联网企业,与保险科技紧密相连的通信、汽车、医疗、养老、旅游、物流、零售业等都加入保险产业链,形成金融科技保险新生态,从而孕育出新物种和新规则。

他表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科技企业进入金融保险业,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更有效地进行服务,进入传统金融业可能服务不到的领域,为金融保险价值链各个环节赋能,传统保险将逐渐被颠覆,被取代。

这对传统金融构成挑战,使得金融保险不得不进行科技革命。他分析,无论是保险业还是银行业,都面临效率提高等问题。目前,金融科技在许多方面已经出现较好应用,如移动支付手机取代现金、信用卡等,这将成为必然趋势。

以下为发言实录:

马蔚华: 各位下午好。赋能、减贫、环保,都是公益概念,但今天我们把它用到科技和金融。今天我们的人不算多,主要是大家对保险不太感兴趣,或者不太了解。我也不太了解,尽管我当了10年保险公司董事长,董事长都不管业务的,现在我还是保险公司的监事会主席,对保险才开始有了一点了解。但是保险属于金融的范畴,所以我今天先从科技和金融的关系引申到保险上。

这两年,我发现一个现象,我们进入了一个以信息革命为主要内容的工业革命,在这场盛大的风景中,有一个亮丽的风景线,是什么呢?就是金融狂热的追求科技,而科技不断地赋能金融。金融和科技在紧密融合,这道风景线首先表现在全世界的金融中心,都在努力打造金融科技的双中心。首先是伦敦,正在打造东伦敦的技术城。然后是纽约,正在打造纽约东部的科技重镇。纽约是全球的金融中心,但它现在在美国仅次于硅谷,科技人员就业的增长超过一般人的5倍。还有新加坡,在打造亚洲创新之都,给了科技人员很多优惠的政策,吸引科技人员。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打造金融科技城,林特首的论坛我参加好几次了。这是在宏观上发现的现象。

在微观层面,金融和科技的融合集中表现在金融科技的大发展。目前金融科技在许多方面已经出现了比较好的应用,这在金融保险中屡见不鲜。比如移动支付手机取代现金、信用卡,这都是必然趋势。2010年信用卡如日中天时,我就发出消灭信用卡的声音,别人说你脑子有问题,实际上我觉得用手机取代信用卡是必然趋势,今天实现了。我们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是美国的50倍,居于世界第一是毫无问题的。在保险领域,也是用的如火如荼,互联网科技公司跨界进入,利用科技为金融保险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赋能,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我们看到传统的保险逐渐被颠覆,被取代。

为什么金融和科技如此热烈?背后是什么原因?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两条:第一,物理学有一个理论叫相似相融,就是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之间可以互融。经济学里有一个比较经济学,互相两个有比较优势的互补,才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无论是物理学的相似相融,还是经济学的互补理论,金融科技的融合都会体现这个理论的内涵。我一直认为,金融首先是要IT属性的,因为历史上每一次IT的变化,都会带来银行业、金融业、保险业的变化。所以,当比尔盖茨想取代银行做支付业务,他说,银行如果不改变就是21世纪快要灭亡的“恐龙”。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家没有成为“恐龙”,银行借助这些最新的手段,可以实现更有效率、更优质的服务。因为金融业是一个数据驱动的行业,我认为,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本质上是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公司,它的数据应用体量大,种类多,访问速度快,精准性要求高,这几条最适合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来提高效率,所以它是一种必然。

从金融本身来说,我们也是行业博弈的自然的均衡,目前来说,金融对产业资本有天然的诱惑。我们那些高技术公司,也是在念念不忘的进军金融界,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众多的科技企业已经进入了金融保险业,而且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更有效地服务,可能服务到传统金融业不能到的地方,对传统的金融构成了实际上的挑战。所以,这些挑战也使金融保险不得不进行科技革命。

具体到保险来说,保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保险是什么?本质上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行预测,然后进行风险转移的定价,把未来的风险拿到今天来定价。既然是这样,保险概率的测算和保险定价的过程,天然的与信息、大数据、数据计算相关,你怎么预测未来,怎么定价?精算师把这种精算用人工智能来算,就会做到传统的保险业做不到的事,表现在很多方面。

这几年金融领域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在保险业也用的非常广泛了,比如大数据,现在有可穿戴设备,这个可穿戴的设备就可以直接和健康保险连在一起,这个数据就可以作为你对这个保险做什么评价,收多少保费。区块链可以把更多的保险数据存储,这些数据是不容篡改的,对于理赔是非常坚实的一举。营销,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平台,现在各种各样的平台,有数以千亿的数据量,可以看到很多信息,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确定哪些是保险的精准的营销对象,不用你走街串巷了,完全可以在一个屏幕上做到精准营销,还可以防止诈骗,很多保险是从网上下载的图像反复使用,现在用人工智能可以识别这些图像,哪些是虚假的,哪些是真实的,哪些重复使用了,可以作为理赔鉴别真假的依据。太多了,我不一一列举。和银行一样,金融科技广泛地应用到保险业务,它会带来保险业务的颠覆性的改变,可以使保险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在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已经完全超越了保险业自身。和保险业相关的大型互联网企业,与保险科技紧密相连的通信、汽车、医疗、养老、旅游、物流、零售业,也加入了保险上下的产业链之中等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保险为中心的科技保险的产业链,也就是一个新的生态,我们把它叫金融科技保险的生态。这些生态能孕育出新的物种,有新的游戏规则,这些都是我们正在进行和未来可以预见的。

我刚从日内瓦回来,见到世界经济论坛的主席斯瓦布,他几年前写了一本书,叫《第四次工业革命》,他说:未来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想象不到的变化。我想作为保险业,我们去拥抱这个变化,谢谢!

袁满:我现在想提出一个问题,说特别多理论不如用事实来检验,保险与科技结合到底走到哪一步了呢?有这么一个案例,大家都可以讨论一下。近些年有保险科技企业上市,资本市场基本上一个验金石,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是,以科技视角评估这家企业的估值,与来自于保险业衡量他内涵价值的估值,二者差了十几倍,公司上市之后估值曾经很高,但后来腰斩,股价也腰斩,这个情况很值得剖析,因为当时是以保险科技股的概念做的,市场非常关注。请谈谈这种现象的出现怎么分析?有什么积极意义,还有什么地方是值得我们反思?

马蔚华:在资本市场上,价值很多是对未来的定价,之所以最初的保险定价比较高,是一个很新的概念,互联网做保险肯定比传统保险效率高,成本低,盈利的空间大。这样的一种对未来的判断,大家很吹捧,尤其是PE、投资人先给高的估值,把它推上去。但它毕竟是未来的一种判断,眼前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而且未来的判断中间有多少曲折,大家在估值的时候并没有想的那么具体,很多事是在过程中形成的,也没有判断经济有起有落,科技还有很多需要突破。如果眼前所要做的事,不能达到对未来彼岸实现的愿望,价值肯定会跌。可能眼前和现实差距不大,这个差距越明显,大家对这个问题分析就决定它的市值的起落。

高估值以后钱干什么,有的是拿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实现目标,有一些套现拿走了,两种情况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一般的投资人千万不能看高估值就进入,也不能看PE进去你就进去,最后上当的是自己。

袁满:某种程度上,我们看到了科技与金融结合带来的前景,但还不能说当下这一刻看得过高。可能这一类的机构,还没有到达要走向一个公众公司的时候。紧接着的话题是保险行业可能产生的产变化,互联网技术或者IT技术是非常草根的,我们看到的一种变化是,它跟金融结合之后带来的很大一块的力量来自于去中介,保险行业现在将近800万的代理人,这些代理人本身也是一个中介的形式,还有中介公司,经纪公司,金融科技未来的进入产生去中心化了,目前的代理模式,或者市场上的中介机构,生存之道会不会产生变化?模式会不会产生变化?其实银行业也面临这个问题。

马蔚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确实面临着去中心化的问题,因为银行的存在就是信息不对称,如果信息对称了,也不需要银行了,保险行业也一样。即使如此,无论是保险业还是金融业,都要面对这样一个挑战。无论是保险还是银行,都有一个如何提高效率的问题,过去信息不对称,发一张卡去扫楼,费半天劲发了卡人家还不用,那时候效率极低。现在所谓的精准,比如精准的营销,精准的计算,精准的风险判断,要实现精准,去掉那些浪费的人工成本,解决这个问题,毫无疑问,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刚才说了保险是什么?是对未来的一种概率的测算,而且是把过去的风险分散到今天,这样一个国家怎么算得准。精算师是算一个统一的模式,如何针对每一个人的需求,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方式,收到合适的收益,这是将来技术要做到的。银行也是一样,如何判断客户的需求?客户是各种各样的,形形色色的,用统一的方式去营销,浪费了很多时间成本,而且不能判断所要人的需求是什么。

这个时代到来了,现在通过手机,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平台,能够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每天给你提供可以参考的数以千亿计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就充分的从这里筛选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判断一个人的需求。风险也一样,我们的邮储银行是做小的,怎么判断风险呢?他们跟科技公司合作,把手机连在一起,通过每个客户的偏好判断风险,不良率在1%以内,保险依然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途。